高中音乐教学听觉训练现状分析

2023-01-04 19:47石晶晶
科学咨询 2022年22期
关键词:情感音乐能力

石晶晶

(甘肃省临夏中学,甘肃临夏 731100)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影响下,增加了高中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的难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中只是一味地教唱歌曲,并没有提升类的技能学习,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将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听觉的训练。高中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且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高中音乐课堂所存在的教学现状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在当前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高中阶段的英语鉴赏课,需要通过感受以及聆听去感悟音乐,加强音乐、历史以及文化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以及评价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提升。而在音乐的训练中,不只是音乐情感的一种体验,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让音乐教学可以回归本质。

伴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高,因此广大群众更加注重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所以高中教师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将听觉训练贯至整个教学,使学生在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背景下,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音乐技能,但是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题与挑战,因此,以下将主要分析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所面临的常见问题。

(一)音乐教育开展存在难题

大部分地区的高中在进行音乐的教学时,教师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音乐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存在一定的落后现象。目前的教育其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听觉上的培养以及音乐技能的掌握,才能符合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而且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音乐教师一对一地向学生传授演唱技巧,导致教学内容并没有达到听觉训练的目的,对音乐没有鉴赏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个性化的演唱模式,并且不能凸显学生身上所具有的特点。

音乐课堂是高中学生最喜欢的一门学科之一,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放松高中生的心灵,通过多彩的歌曲鉴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民歌,在歌曲中具有鲜明的特点,能够直观让大家感受民歌是与其他演唱形式不同的存在。不仅是因为其特殊的发音方式与气息,更主要的是其中所蕴含的地区文化以及语言特色等。而民歌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其独特的韵味以及不同的风格。因此在高中的音乐课堂学习中,只有对学生进行听觉上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对音乐有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目前,绝大多数的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对听觉训练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对其没有深入了解以及系统研究,进而导致教师在音乐课堂进行听觉训练的教学开展中存在一定的困难[1]。

(二)课程安排存在不足

通过对大多数学校的调查,在音乐教学中了解到,大部分高中学校对音乐这门学科的课程安排并不合理,例如课程的时间安排比较少,又或者是教材过于落后,并没有实质性的音乐知识学习内容,包括教师教学的内容不符合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音乐方面没办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对听觉训练也没有过多促进,而且学习到的知识也没有进行实践,不利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在高中的音乐教材中缺少具有鉴赏性的代表曲目,学生歌曲量掌握较少,基础比较单薄,听觉系统没有受到启发,没办法让学生对自身的听觉产生基本的认识。因此短暂的学习达不到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听觉训练的教学目的。

(三)高中音乐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结合各大高中学校在音乐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成果来看,在音乐的教学中进行听觉训练教育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学校对音乐教师在招聘的过程中门槛较低,缺少一定的专业性技能,或者是一部分刚刚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对教学没有经验。因此,在高中的音乐课堂进行听觉训练没有概念性的认识,在具体实行这样的教学形式时,缺少专业性的教师,这将不利于学校实现音乐教学听觉训练的开展。

二、听觉训练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音乐的形成主要是建立在人们的听觉系统上,音乐主要是对声音的塑造,对于声音进行处理,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形成动听的歌曲。学生通过自己的听觉系统辨别音乐的好坏,可以听出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以及独特的音质与音色,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觉艺术,从而产生对音乐的想象,进而进行赏析。每位优秀的音乐家都拥有灵敏的听觉,而这样的听觉系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进而对音乐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在目前教育观念逐渐更新的过程中,教师将对高中生进行听觉训练的教学目的完美地贯穿高中音乐课堂,使音乐课堂具有独特性。从音乐方面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上的教育,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音乐情操。听觉系统的有效利用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关键。因此,听觉训练成了当前高中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内容,而音乐课堂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的载体,在音乐学习中能够使学生掌握对音乐的基本鉴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进行听觉上的训练,能够对其有效地进行社会性的审美培养,使学生在这一基础上,有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等一系列的意识,进而促使学生的个人修养以及行为品德得到升华,将来成为为社会做贡献的人[2]。

而在音乐课堂进行听觉训练的教育理念,是通过高中生对音乐的鉴赏以及对音乐教材上的艺术形象达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净化,进而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小学生的审美以及创美的能力。音乐教师长时间的社会审美经验,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使音乐在听觉训练中占据主要的地位。在音乐课堂上达到以乐育人的教育目的,使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教唱以及音乐鉴赏充满正能量,基本都是结合高中生的性格特点而进行的教材编制,所以符合学生的审美要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只增不减。并且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在比较中慢慢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逐步确立起正确的感官意识,提高对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3]。

三、在高中音乐课堂融入听觉训练的重要性

首先,根据新课改的教育背景,教师不得不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使学生在未来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在实际中,大家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听觉,生活的质量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也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更加轻松,将音乐课堂的教学意义得到有效发挥,这是两个互相作用的力,在音乐教学中增强对听觉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感知的能力,使课堂更具有实践性,并且这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必要条件。在高中的音乐课堂中,为了达到听觉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师将通过鼓励学生学会倾听音乐旋律,才能真正感悟到当时作者在创作音乐时所要表达的情感,领会音乐更深层面的内涵。并且充分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由快到慢、由高到低,从而在长期的音乐鉴赏中总结经验,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音乐方法与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感知力也称为乐感,丰富乐感可以帮助我们获取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乐感包括节奏性、想象力、旋律感等。音乐的记忆、感知以及想象力的培养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听觉训练不只是依靠机械记忆,更需要依靠思维的活动。例如,在记忆音色的过程中,除了反复听之外,还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某种音色或想象力加以经验与某件事物联系,古筝的音色就好像流水,而琵琶的音色又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

通过音乐课堂使学生的听觉系统明显提升,而在这一教育的前提下,教师应加强审美教学的渗透,根据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音乐想象与联想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品味音乐的同时将自身的想法融入歌曲,对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脑海中想象自己的旋律,并且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特点,积极构思属于自己的音乐节奏。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要时刻保持有意识、合理地渗透审美教育,使教学模式符合高中学生当前的年龄特点,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率,从而让其他学校的教师也能重视在音乐课堂中融入听觉训练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率的高中音乐课堂[4]。

四、在小学音乐课堂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投入自身情感,强化审美教育

在进行高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投入自身的情感,并在教学当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音乐的背景故事以及创作背景进行了解,深刻感受音乐的内涵,保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方便讲解音乐知识,声情并茂地讲述音乐作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了解音乐的深层内涵,在教学当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情绪,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的情感以及内涵,促进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教育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促进音乐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在音乐课堂打造听觉训练教学环境

学习音乐的必要条件是掌握其中的组成因素,包括音色、音律、节奏等内容,通过这些影响因素的组成,才能创作出美妙的歌曲,因此教师不能忽视音乐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听觉寻来中,让学生对声调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领悟其中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发现学生的审美规律,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们打造优质的听觉训练环境,加强学生对审美的认知。

例如,在《祝酒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将结构图进行勾画,利用结构图进行歌曲的整体分析,使学生在鉴赏歌曲的过程中,结合教师的结构划分,充分感受音乐中的节奏以及所拥有的旋律。在听过歌曲后,学生不难发现,歌曲一共分为三个节奏,第一部分主要是以愉悦、喜庆的氛围为主,表达了人们对胜利的期待;第二部分是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第三部分,将整个曲目推向了高潮,从歌曲的节奏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对胜利无以言表的喜悦心情,并且明显感觉到节奏比第一部分更加欢快。在教学中设定优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明显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学生接受听觉训练的良好开端[5]。

(三)倾听音乐,挖掘音乐所蕴含的情感

音乐是通过刺激人们的听觉系统、激发情感共鸣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入听觉训练,其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引领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发掘音乐中的情感,并且感受音乐的层次,跌宕起伏的旋律色彩,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当时创作的背景,以及所要讲述的故事情节,包括所蕴含的情感等。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培养,直接将小学生的审美推到了制高点,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自己审美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草原小姐妹》代表曲目的学习中,在一定的氛围下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自身的情感,学生感受学习音乐的美,心理上得到舒缓,学生听觉得到培养[6-8]。

五、结束语

根据上述叙述,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听觉训练,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其具有音乐鉴赏的能力,可以切身感悟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内容,进而在不断地熏陶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师在传统音乐课堂的转变上还需加强学生听觉系统培养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猜你喜欢
情感音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台上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