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宝相花装饰纹样类型及嬗变原因

2023-01-04 21:28张亚梅解梦伟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莲花纹样图案

张亚梅,解梦伟

〔1.云南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2.云南民族大学 澜湄国际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一、宝相花装饰纹样历史溯源

“宝相”一词出自佛教,指佛像庄严之相。[1]魏晋南北朝时期,宝相花装饰纹样的基本元素是莲花形状。莲花于佛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佛教习惯以“宝相庄严”描绘佛像,敬重佛像。南朝王巾《头陀寺碑文》:“金姿宝相,永藉闲安,息了心火,终焉游集。”说明“宝相”一词常用来象征佛的庄严形象。

在宝相花装饰纹样发展进程中,从原始时期到秦汉时期是其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是本土莲花纹样和忍冬纹纹样。秦汉时期莲瓣纹纹样较为简单稚拙,多为四片莲花瓣纹,表现手法比较抽象。东汉时期佛教传入,莲花纹样开始在汉帛、画像石上运用,如山东沂南汉墓、山东嘉祥宋山出土的汉画像石上的莲纹。魏晋南北朝之后,葡萄纹、石榴纹等融入莲花纹样形成初期的宝相花纹样。由于中亚、西亚等地域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传入了大量外来纹样装饰图案,如波斯的联珠纹,使新型组合纹样应运而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70号墓出土的北朝大团窠联珠纹锦即融合了多种纹样。因此在当时,宝相花纹样和佛教的宗教意义结合起来,在铜器、金银器、藻井等器物上大量运用。在藻井的井心图案装饰上,主要是莲花纹样的装饰风格,并与忍冬纹相结合,其表现手法较为简单,造型与前期相比,装饰纹样较为丰富。北朝时期的莲花图案以写实为主,以正面俯视角度呈现,中心为圆盘状莲蓬,莲瓣向四周均匀地呈多层放射状排列。

隋唐统治者依旧倡导佛教,丝绸之路的开辟带来了许多西方纹样,给装饰纹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莲花图案发展演化到隋唐时期,造型更加饱满,从图案花形上看,除了莲花,还有石榴纹特征,花瓣多层次排列,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莫高窟第317窟的井心装饰纹样相对比较抽象,造型与莲花纹的形象差别较大,桃形花瓣中有三瓣蒂心装饰,这一装饰特点显然受到石榴纹的影响,外围的忍冬纹修长疏朗,以同心圆的形式层层向外扩展。此外,联珠小团花盛行,其中心呈发射状的团花造型可视作唐代宝相花装饰纹样的滥觞。[2]

初唐藻井图饰的转折点是宝相花装饰纹样的出现,此前主要以莲花为主要图案。莫高窟第329藻井是初唐飞天莲花藻井的主要代表,宝相花装饰纹样已表现出疏朗大方的风格。盛唐时期,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繁盛使宝相花装饰纹样的发展走向了巅峰,在主花用色之后其他部分填充颜色与其相适应,采用晕染技术使其更加和谐。唐中期牡丹花盛行,宝相花装饰纹样的外形逐渐趋近于牡丹花外形,纹样图案充满富贵气息。晚唐时期,宝相花装饰纹样在工艺品上的装饰特征逐渐淡化,纹样在结构上由繁趋简,体现出高洁淡雅的装饰美感。

《中国纹样史》对宝相花有这样的描述:“宝相花纹在唐以后历代均有应用,大体已形成固定格式,不论牡丹、宝相、莲花、石榴,只以花心不同为区别……花瓣则千篇一律。”[3]宋元时期,宝相花装饰纹样受到政治、文化等的影响,在装饰纹样上与唐代相比发生了改变,纹样形态瘦弱且灵活多变。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宝相花装饰纹样经过演变、发展,体现出文化诗意。明清时期宝相花装饰纹样的组合题材丰富多样,在宝相花装饰纹样基础上形成了缠枝宝相花八吉祥和清代贵族及官吏礼帽上的福寿宝相花纹等。

二、宝相花装饰纹样应用类别

唐代工艺美术装饰纹样的造型设计主要追求创新与饱满,色彩上也具有较强的装饰美感,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装饰纹样在宗教发展中具有一种美好的象征和寓意,不同的装饰纹样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格。宝相花装饰纹样体现在不同的工艺美术作品中,由于成纹制作方法的不同使作品、器物呈现出不同的装饰风格和效果。宝相花装饰纹样在民间工艺作品中也有较多运用,如金银器、服饰等,体现了宝相花装饰纹样在民间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宝相花装饰纹样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和佛教艺术作品中,在敦煌方形藻井井心的位置出现,在壁画的边饰等装饰图案上也多有运用,也出现在石窟窟顶、边饰、佛像背光等位置,如敦煌第201窟藻井和第159窟藻井。敦煌石窟的宝相花纹样层次丰富,轮廓清晰,形式壮美,重叠且饱满。[4]

其次,在丝织品如唐锦的图案装饰上运用最多,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唐代的艺术风格,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是四瓣花及其变体、月亮花等。阿斯塔那20号唐代墓出土的“红地宝相花纹锦”,纹样端庄华贵,色彩明艳热烈,用色大胆,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在丝绸制作及发展过程中,其装饰纹样就有变体宝相花的图案素材。阿斯塔那唐代墓的出土文物证明,宝相花装饰纹样在公元7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流行,当时纹样的组合效果已令人称奇。日本正仓院收藏有一批唐代制作的花毡,其中就有一床花毡的装饰纹样是大宝相花纹毡,花毡由大宝相花环绕,色彩明艳丰富。

宝相花装饰纹样也广泛运用于陶瓷器物上,越窑瓷器的刻花工艺就有莲花纹样出现,河南汲县出土的堆贴花凤首龙柄壶的弦纹也有宝相花装饰纹样,装饰的构成方式与取材都有鲜明的异域文化胎记。宝相花装饰纹样在唐三彩宝相花纹盘中呈现的是单独形式,采用雕刻手法使图案色彩明快,层次更为清晰,双龙柄瓶腹部堆贴出三组彩色的宝相花装饰纹样,三立环足盘上也刻着宝相花装饰纹样,可见宝相花装饰纹样是陶瓷器物上常见的装饰图案,构图饱满丰富,纹样突出鲜明。

唐代金属器皿的花卉纹样极其常见,庄重富丽的宝相花装饰纹样即为其中一种。金属器皿制作工艺复杂繁琐,如拔丝工艺用细丝在金属器物上焊接纹样,在金属器物底部或盖子上也有纹样的应用。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宝相花银盆,纹样造型富丽华美,河北盐山县出土的花鸟镜和锐鸟奔马镜都装饰有宝相花纹样。[5]唐代铜镜多以花卉作为装饰主题,题材也多采用宝相花,其图案组织散点式多为宝相花团纹,旋转式多为连枝宝相花。

从宝相花装饰纹样在不同工艺作品载体上的呈现可以看出,宝相花纹样在传承中也有发展变化,这体现了有唐一代文化艺术的丰富与灿烂,宝相花纹样在不同材质的工艺作品载体上表现得更加灵活和广泛。唐代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创新,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对造型艺术形成了较为新颖的装饰样式,彰显了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

三、唐代宝相花装饰纹样样式嬗变

早在春秋至两汉时期,在铜镜的装饰纹样中,一种四叶“十”字纹大量出现,宝相花与其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唐代宝相花装饰纹样亦多以“十”字纹为基准,众多四方连续形式的简单宝相花纹大多是这样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四十五度旋转,再分割形成“米”字形八瓣,宝相花纹就更加繁复饱满了。[6]隋唐时期宝相花装饰纹样的形式变化更加丰富多样,从初始莲花纹样的外形逐步融合发展,将石榴纹、牡丹纹、忍冬纹等纹样融入其中,突出其造型的独特变化,在发展过程中,造型不断由繁趋简,并且伴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兴盛于各地。

初唐时期,藻井分为大莲花藻井和井心为“十”字或“米”字的外形与圆形套叠两种,前者是隋唐时期纹样风格的延续,后者则是新出现的图案样式。初唐藻井图案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是宝相花纹样的出现,此前都是莲花类型的图案风格,经过多种纹样的融合变形之后被称为宝相花纹样,其中心以小簇的石榴纹为主,莲瓣边为如意云头形,忍冬纹多为边饰并且以多重的造型特点来体现,色彩明朗。

盛唐时期,宝相花装饰纹样的组合形式更加多样。从纹样类别来看,主要由侧卷桃形瓣、如意对勾瓣、云曲瓣混合组成。也有以桃形瓣为主,配以如意对勾瓣组合而成。武则天执政时期,在保持整体艺术风格的同时,融合了女性化的审美倾向,豪迈与柔美并存是这一时期宝相花纹样的重要特征,并且运用圆辐射结构形成宝相花纹样图案。

唐朝中期,牡丹花的盛行使宝相花装饰纹样的图案外形开始趋近于牡丹花外形,有浓厚的富贵气息。莫高窟第321窟藻井中心的宝相花装饰纹样结构严密,即是在初唐宝相花装饰纹样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勾瓣、卷云瓣等其他样式的花瓣形状。

晚唐时期,宝相花装饰纹样逐渐淡化了雍容华贵的特征,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纹样整体趋于淡雅高洁。[7]宝相花装饰纹样结构均为向心状,纹样不再是多种纹样的组合形式,而是以一个单独完整的花纹呈现,花瓣多为旋转卷瓣,或是方头展面,宝相花纹中有祥禽瑞兽纹。这一时期主要注重纹样背后的文化与思想情感表达,宝相花装饰纹样更多表现为简洁淡雅的特征。

唐代国力强盛,繁荣富足,文化氛围及生活状态的发展变化促进了纹样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的情境下,文化的繁荣发展不断吸取、借鉴外来文化进行融合创新,艺术人才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和训练。继承本土文化的积极因素,吸收外来文化的新鲜血液,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改造,此时的宝相花装饰纹样体现了更多的异域元素和特点,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外来艺术思想和宗教文化对本土装饰艺术也起到了融合创新作用,促进了本土文化艺术的繁荣创新,使宝相花装饰纹样得到了不断发展,壁画、雕塑、绘画、服饰及其他工艺品凸显的艺术风格都极具中西合璧、融合创新的时代特色,装饰纹样的构图与技巧都体现了唐代独有的文化艺术特点,结合当时民间的传统工艺技术,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促进了传统装饰纹样的发展,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四、唐代宝相花装饰纹样嬗变原因

唐代的开放政策以博大胸怀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唐代的工艺装饰纹样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宝相花装饰纹样在此期间的嬗变也明显受到了影响。

一是宗教传播对宝相花装饰纹样嬗变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东传,莲花纹和忍冬纹随之进入中原,二者组成的复合纹样可以视作宝相花装饰纹样的雏形。隋唐时期的植物纹样处于相互交融与创新的阶段,是宝相花纹样作为装饰纹样的前期阶段。从宗教艺术上看,佛教的装饰纹样大多以莲花纹样为主,因此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后,作为装饰纹样的莲花纹的艺术地位愈来愈重要。初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藻井装饰图案就有莲花纹、忍冬纹,还有石榴、葡萄的果实纹样穿插其中,形成了早期的宝相花装饰纹样。从唐朝建国到贞观之治,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这在当时的工艺品上有形象的反映。当时的壁画装饰图案既有中原特色的元素符号,又融入了很多西方特色的元素,在装饰风格和绘图样式上也体现出丰富的纹样元素,也可看出佛教的传入对装饰风格产生的显著影响。宝相花装饰纹样的造型在当时的图案融合中显得较为生硬,但相比之前的纹样来说,宝相花装饰纹样在当时已经初步成型。唐代实行开放性政策,许多宗教文化在当时广为传播,佛教的影响最为突出,尤其是宗教文化在装饰领域最为盛行,成为佛教装饰艺术的主流,促进了装饰纹样的发展,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纹样形式。

二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的影响。在唐代,周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日趋频繁,其中西域胡风对唐代工艺美术的影响较为深远,西北民族的豪迈奔放对中原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西域胡文化的服饰、乐器等新异事物传入中原,给中原的工艺美术文化带来了新鲜素材和创作技巧,使唐代的工艺设计价值观念在融入外来文化因素之后更加丰富饱满。有些工艺装饰纹样创作直接模仿“胡风”的装饰纹样,如唐代铜镜背面的海兽葡萄纹;有些是将西域的装饰纹样融入本土的装饰纹样并加以创新变化,如许多器物上的联珠纹就是由西域传入并经过汉化之后形成的。[8]西域文化盛行一时,各种装饰纹样不断创新变化,装饰纹样创作融合了众多的地域元素,体现了各地文化特色的符号特征,此时宝相花装饰纹样已不仅仅是宗教纹样或自然植物纹样,而是传达中原文化内涵的象征。唐朝贞观年间,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高潮再次到来,在工艺装饰纹样领域中表现为石榴果纹样的广泛流行,直接促成了唐初宝相花装饰纹样的形成。太宗到高宗、武则天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达到新的高度,宝相花纹样经过节节蜕变而成形、完善并广泛使用。到了开元年间,牡丹及各类杂花纹样的出现为宝相花纹样带来了新的变化,促使宝相花纹样打破自初唐以来的程式化,向更加广阔的大自然吸收精华。在当时的开放政策下,以长安为起点的陆上丝绸之路和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当时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进入鼎盛时期,中亚和西亚的服饰、器物及动植物等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经过文化交流与融合,很多外来装饰纹样及其他元素进入中国,为中国传统的工艺装饰图案带来了很多新鲜元素,通过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元素,宝相花装饰纹样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变化。

三是民间文化与贵族士大夫文化的融合。唐代上流社会讲究享乐奢华,但在人文历史学者看来,唐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指出:由于教育的普及,许多出身低微通过科举而进入政权领域的新兴阶层逐渐瓦解了旧的贵族体系。[9]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民间文化与贵族士大夫文化相融合,贵族文化在庄重与奢华中发展,这就从历史角度解释了唐代植物纹样装饰所流露出的奢华气息和生动写实的纯朴之风,唐代植物纹样装饰是将华贵与纯朴合二为一了。开元盛世之后,植物纹样中杂花纹样也开始不断出现,其装饰纹样更加亲和于世俗生活。但在唐代后期,由于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安史之乱的爆发使民族文化交流受到严重阻碍,装饰纹样的发展也相应受到了限制,宝相花装饰纹样的整体造型也更趋简洁化。

唐代承袭隋朝,不断向外开疆拓土,通过丝绸之路等对外交流手段与西方各地不断交流互通,在推进唐朝文化繁荣的情况下,不断学习、吸收外来文化进行融合创新。植物装饰纹样兼收并蓄外来纹样,同时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使装饰纹样的整体视觉效果及纹样寓意与本土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宗教传播、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影响下,宝相花装饰纹样在此期间不断更新与发展,将各种纹样和结构融为一体,兼容并蓄,在新的环境下打破原有的特点,与时俱进,体现出宝相花装饰纹样融合异域植物纹样的新特征,以及宝相花装饰纹样挣脱宗教和封建社会束缚融入世俗生活的特性,最终使宝相花这一装饰纹样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分析、研究宝相花装饰纹样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纹样嬗变,可以发现,宝相花装饰纹样在唐代这个历史环境中的发展过程,造就了多种装饰纹样的融合发展,同时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体现了有唐一代工艺美术的独特造型风格。分析唐代宝相花装饰纹样的嬗变原因,可以了解唐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规律,宝相花装饰纹样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宝相花装饰纹样自身的嬗变,而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交融及社会环境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流变,体现了装饰纹样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和文化环境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莲花纹样图案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云莲花灯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莲花岛再见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