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宇
我国经济的腾飞伴随着石油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在90 年代中后期,我国石油的需求量猛增,由于我国石油资源并不充足,因此开始用进口弥补需求缺口,因此需要大量进口石油资源弥补供给缺口。近三年,我国原油进口量最多的国家都是俄罗斯。中东地区的主要产油国都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些国家占据了中国半数以上的进口量。另外,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委内瑞拉和安哥拉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贸易伙伴。这些国家和地区石油资源丰厚,而我国石油需求量极大,消费能力世界第二,因此“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前景光明。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家包揽了我国石油进口业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会进一步扩大从沿线国家进口石油的规模。这将有助于我国建立稳固能源市场合作机制,降低我国石油能源风险,保障国家利益。
当今天然气贸易已经不再局限于区域间进行,而是转向全球化贸易。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升级换代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环保,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得到大力推广。由于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太大,而储量较少,无法满足需求,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却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我国扩大天然气进口规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家向我国出口的天然气占据了我国60%以上的天然气进口量,其中土库曼斯坦排名第一。总体来看,除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以外,我国的天然气都是从“一带一路”相关能源合作国家进口的。由此可见,伴随今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我国会不断增加与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比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在我国能源进口领域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经济稳中向好,随之不断上升的还有对能源的需求。然而,供给缺口较大,供应方过少,对外依存度较高是我国主要面临的能源问题。到2021 年末为止,排名前九位的石油供给国中有八个国家都签订了“一带一路”相关协议,我国有大约四分之三的石油进口都来源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及我国政府的绿色环保政策双重推动下,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也急剧上升。事实证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能够快速弥补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实现我国能源供应多元化,有效降低我国国家能源风险。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国经济历经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凭借市场前景、政策支持、劳动力资源优势等引进了许多境外企业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成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腾飞需要能源的不断支持,我国能源领域暴露出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掣肘了经济社会的进步。因此开辟新的能源供给渠道,降低我国能源供给风险迫在眉睫。“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六年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涌现出一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能源市场趋势即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成为能源消费的主力,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能源充裕,只是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产能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充分协调沿线各国的利益,有利于中国在区域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国际能源博弈中的话语权。双方通过“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进行对话,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经济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能源诉求大不一样。因此,需要考虑如何协调沿线国家之间能源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对于我国能源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来说,这是一个机遇。深入沿线国家了解情况,细化不同国家区别,综合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开采条件、宗教信仰各种因素的影响。虽然这些对于企业来说是严峻的挑战,但是也能加速帮助我国能源企业成长。
总体来看,我国能源企业距离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很多进步空间。原因在于我国能源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时间不长,目前仍在初步的探索阶段。当“一带一路”平台的优势逐渐显现,中国能源企业正不断扩大在沿线国家的海外业务。变产品出口为产能出口,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是能源企业在装备制造领域的新思路。能源企业与资源国开展产能合作,在当地制造装备产品,为资源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红利。我国的能源技术也在逐渐进步,油气勘探、开采和管道建设等技术日趋成熟,我国能源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在提高竞争实力。
“一带一路”平台加速推动了我国能源企业走向成熟。通过多个能源项目的经验累积,改良创新技术,优化项目流程,提高产出效率,建立中国能源合作体系,全面提升中国能源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自“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推行以来,中国不断深化能源领域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投入设备、资金、技术,为区域能源贸易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过去,我国油气运输通道单一,对海上运输通道依赖严重。现在,得益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推动,我国东北建成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管道;西北与中亚的天然气管道,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西南还有与缅甸相连的油气管道;再加上原来的海上油气进口通道,中国现在拥有四大油气能源通道。只有不断加深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采用更加多元化的能源供给方式,才能有效保障我国国家能源的安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我国不断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就目前而言,我国能源运输通道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另外,自“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来,我国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的重大能源项目达到60 余个,主要集中在电力运输线路和油气跨境输送通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能源供应国越多,能源运输通道越多元,在能源贸易谈判桌上的筹码才越多,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才越多。与沿线相关国家的能源贸易协定推行至今,深刻落实了运输通道多元化,拓宽了能源贸易渠道,有效降低了国家能源风险。我国在保障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稳定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扩大与安哥拉、土库曼斯坦的能源合作规模,此外还与未来能源出口第一的俄罗斯达成合作。
目前我国能源供应通道的风险虽然有所降低,但总体来看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构成威胁,“一带一路”能源贸易格局依旧存在极大的挑战和未知的阻碍。未来,我国还应继续依托“一带一路”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沿线诸多国家展开合作,开拓更多样化的能源运输通道,提高能源进口的稳定性。
随着“碳中和”这一目标被多个国家提出,降低碳排放成为全球共识,节能减排背景下对能源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能源技术的发展也将深刻影响全球能源贸易的格局。现阶段,我国能源企业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与国际顶尖技术仍存在一定差距。2020 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勘采市场全面开放,打破国内能源市场垄断局面,我国能源企业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因市场竞争将被迫加速优化升级。过去,受限于自身实力和能源产出国的政策保护,中国能源企业难以进入油气勘探开发这个能源市场的上游领域,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中游管道输送和下游油气销售,因此油气生产技术也进步缓慢。如今,由于与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不断深化,部分油气产出国考虑扩大对我国的能源开放程度,我国应当抓紧机会进入沿线国家油气生产的上游领域,学习先进能源技术,积累宝贵实践经验。
未来,我国能源企业应当逐步扩大对油气出口国的上游领域的勘查、采集等技术合作,同步深化与出口国在技术创新、提高物流效率等方面的合作,进而实现全方位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我国能源企业与油气出口国的创新合作,还会进一步带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的出口,促进我国产品满足“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需求,实现两国互惠共赢。
六年来,“一带一路”能源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各国政府政策对能源金融支持的力度持续加大,多边投融资机制趋于成熟,为“一带一路”能源贸易合作稳步推进提供了强力的支持。2014 年中国成立丝路基金,初始资金为400 亿美元,3 年后增加投资1000 亿元人民币。我国充足的资金投入及完善的保障机制有效提升了区域能源贸易的可行性,融资手段的多样化和完善的监管机制都将极大的减少投融资风险,为全球能源合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在国际能源市场中,我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的很多能源出口国长期处于参与者的地位,在国际能源贸易规则的制定中没有话语权,无法保障自己的利益。我国虽然能源消费量极大,但是能源贸易往往是出口国占据主动地位,因此我国作为消费国常常较为被动,对市场的影响力不大。但是,如果利用“一带一路”平台,不断深化与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我国将与沿线国家构筑稳固、共赢的区域合作能源贸易体系。以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金融机构为基石,扩展出多项专为能源贸易服务的金融工具,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注入金融活力。这些举措有利于我国与贸易合作各国联手对抗能源风险、化解危机,扩大话语权,提升在能源贸易中的地位。
未来,“一带一路”平台应当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金融工具,努力制定新的金融手段,为区域能源贸易合作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带动全部能源合作国家经济腾飞。
近年来,全球能源贸易格局悄然发生改变。能源生产中心向西半球转移的趋势加快,供给格局呈现多极化态势。能源消费中心向东半球扩张,新兴经济体消费占比不断增长。主要能源出口国间的激烈博弈令能源合作环境更加复杂难测。新的国际形势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沿线弱势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共赢成为“一带一路”能源治理体系的新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共有60 多个,覆盖32 亿人口,超过全球总人口的40%,地区经济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为108万亿立方米,石油储量为461 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56%和20%。在能源领域,中国同沿线国家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未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区域重点应当继续推动与俄罗斯、蒙古国、中亚、西亚以及北非的合作对接。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亦是对我国提升国际地位的一次重大挑战。把握住这个机会,不仅能加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还能提升我国在国际能源问题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我国应当依靠“一带一路”平台,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深化与相关国家全方位的合作,加速掌握能源勘查、开采、运输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建设一个全方位的国际能源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