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悌清,张芳芳
(1.河北北方学院 组织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在高考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考察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核”“四层”“四性”及“情境”。“一核”即新高考的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1];“四层”即新高考的考查内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四翼”即新高考的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情境”即新高考的考查载体。如何在当前教学中落实新高考的考察要求,并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将议题式教学作为改进教学方式与实现“学习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的重要抓手。因此,依据新高考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考察重点,大力推行议题式教学势在必行。
新高考中,思想政治科目以情境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考察,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高考的考察要求。议题式教学是承载情境的有效教学方式,其内核理念与新高考考察的核心功能相契合。从新课标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的内容可知,议题既包涵学习内容重难点,又展示了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因此,议题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开放且辨析式的学习路径,最终实现对学生积极的价值引领,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养成。
议题式教学的本质在于围绕议题设置情景,让学生自主辨析,并提供广阔的表达和展示平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同议题式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并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2],真正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正确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与活动型的学科课程[3]。2020年之后,新高考已经没有过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高考命题的主要遵循就是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3],而学业质量则是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制定的。议题式教学始终以养成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追求,既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有利于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高考背景下,对议题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逐渐增多。但在实际教学中,议题式教学仍存在“议而不做、议而不听、议而不语”等问题,导致学生议而不学,这与议题式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议题式教学的运用存在“先议再学”的弊端。教师在组织议题式教学时往往较关注学生的“议”,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渗透和引导,这容易导致议题辨析与教学内容割裂。如学生在课上参与议论,但只是为了议论而议论,课后学生还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并没有将学习内容在议题辨析中融会贯通,更不能有效运用知识指导实践。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基础记忆性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对新高考背景下重点考查“四层”中的其他内容掌握不够,导致最终分数不高。
议题式教学开始之前,有的学生存在动机困境。究其原因,首先,议题式教学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并结合最新理论成果,向学生呈现大量的新知识和新事物,这可能会使一些学生有意或无意地产生抵触情绪。如在议题情境中扮演反方角色进行辨析,或者议题式教学中一些负面案例,有的学生内心是“拒绝”的。因为他们会认为,“我知道这是不正确的,我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那为什么还要让我辨析不正确的呢”。其次,有的学生没有完全接受议题式教学,他们不确定议题式教学是否合适或必要。如习惯被动学习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议题式教学会耗费大量时间。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难以在议题式教学中充分“自洽”,议题式教学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最后,基于青春期的特征,还有些学生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出于自我表达的渴望,他们想要参与议题式教学,展示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他们追求完美,渴望构建偶像式“人设”,担心投入议题式教学可能会产生挫折感,最终无法积极主动参与议题式教学。
新高考以情境为载体进行命题,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采用情景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现实教学中,教师也对情景创设怀有很大期待,渴望通过创设“议”境,搭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师生和谐互动下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但议题式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互动困境。第一,学生缺乏交流互动经验,在课上学生之间无法展开有效且持续的互动;第二,教师缺乏教学引导,师生互动过程中一旦出现观点分歧,教师或是敷衍了事,或是利用自己的知识权威与身份权威压制学生;第三,师生互动停留于表面,没有对知识点展开深入的探讨与商议,不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此外,交往困境还会引发师生人际矛盾和负面情绪,最终使学生对议题式教学产生抵触心理。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完善议题式教学,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真正实现新高考评价立德树人、服务选才与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新高考背景下,面对不断更新的问题情境,学生要能运用所学内容深入分析评价,而不是浮于表面,生搬硬套。因此,议题式教学应做到“议中有学”,遵循“内容优先,兼顾形式”的原则。一是在活动设计时应力求“内容活动化”,以学科核心内容为中心,以议题为引领,活动设计承载教学内容,使看似枯燥的理论内容能够依托具体的活动展现,让学科的核心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心灵。二是议题教学在具体实施时应力求“活动内容化”,即知识性内容要通过活动实施,使活动形式最终服务于内容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明确目标和线索来引导教学活动,学生要紧密围绕议题开展学习活动,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议题式教学可以有多种活动方式,但形式应服务内容,所有的活动都应以深化学习内容为目标。
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议题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4],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一方面,精选议题,吸引学生。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好的议题可以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迈向真实丰富的大社会。一是议题要有可探究性,还须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是议题要有趣、有情节并有冲突,引导学生面对多样化的现实世界,认真思考求是。另一方面,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议题式教学的优越性。首先,情境创设要真实可信,让学生身临其境,认可议题式教学的必要性;其次,要给予学生解释和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对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和辩论;最后,通过议题强化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顺利地运用在问题情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辨析就有认知冲突,议题式教学要梳理辨析路径,构建师生良性互动。首先,坚持积极价值引领。要在价值冲突中彰显观点,加深学生理解,在比较和鉴别中提高学生的认识,引领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积极正向价值观念。其次,预留开放学习的空间。求同或存异取向在学习中都有可能出现,要用商议方法解决求同问题,用争议方法解决求同或存异的问题,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再次,妥善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议题式教学讲求合作与竞争,教师既要鼓励合作,也要合理设置竞争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认识到,合作与竞争都是强化辨析的学习路径,最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最后,构建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实现理性互动。一是学生出现错误认识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找到症结,对症下药;二是师生之间出现分歧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尊重,并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信任,愿意进一步探索学习;三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指向学习结果,而非个人,这样学生才能正确认识教师的指导与点评,不断深化学习效果。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关注知识整合,加强对学生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最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要通过深化学习内容、释放学习动机以及构建良性互动机制等途径提升议题式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育引导下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