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精福,马 超
(1.甘肃省民勤县西渠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民勤 733399;2.甘肃省民勤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民勤 733399)
2000年以前,主要以蒙古羊为主。蒙古羊生命力强、适于放牧、耐寒耐旱、耐粗饲、有较好的产肉及产脂性能,但个体较小、产羔率低[1]。2000年以后,随着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民勤县的肉羊饲养逐步由原来“圈养+放牧”的粗放养殖方式转变为设施暖棚圈养方式,蒙古羊已不能满足肉羊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民勤县重点以提高肉羊多胎多羔性能为目标,引进小尾寒羊,开展蒙寒杂交和小尾寒羊纯种繁育,全县基础母羊多胎率逐年提高,促进了肉羊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民勤县为改良肉羊品种,进一步提高肉羊产羔成活率和产肉性能,母本品种主推具有早熟、高繁、泌乳性能好、母性强、保羔率高、适于规模化舍饲圈养等优异特性的湖羊,父本品种主推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肉质性能突出的杜泊、澳洲白。目前,民勤县饲养的羊主要有湖羊(约占20%),小尾寒羊(约占25%),杜泊、澳洲白及其杂种羊(约占55%)。全县羊存栏158万只,年出栏202万只,羊肉产量达4万t,农民人均来自养羊的收入达5 000多元。
20世纪90年代以前,民勤县饲养的牛主要为本地黄牛,以役用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牛产业逐渐发展,民勤县引进夏洛莱、西门塔尔等良种牛为父本,以本地黄牛为母本生产二、三元杂交牛。目前,民勤县饲养的牛主要有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安格斯肉牛、当地黄牛及杂种牛,主要以优质肉牛冻精授配方式开展杂交改良。全县牛存栏2.4万头(奶牛500头、肉牛2.35万头),年出栏1.6万头。
甘肃白猪武民品系属于民勤县的地方猪品种,于1973年开始着手培育,以长白猪和苏大白为父本、当地猪为母本,以武威市白猪育种场、民勤县白猪育种场、临夏州黄家榨猪场等6个育种场为核心,以武威市、临夏州为基地,经过杂交改良、横交固定和品系繁育3个阶段,于1988年9月育成并通过鉴定验收[2]。甘肃白猪属于肉脂兼用型品种,具有繁殖力强,抗逆性强,产肉、产脂性能好的特点,但生产相对缓慢、瘦肉率较低。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白银市、临夏州及永登县、榆中县等地。2000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瘦肉型猪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甘肃白猪的市场占有率快速下降,目前县境内除保种场外已没有养殖户饲养该品种。目前,民勤县饲养的猪主要有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及其二、三元杂交品种,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全县猪存栏9万头,年出栏约11万头。
民勤县饲养的鸡是从国内良种鸡场引进的品种,主要有海兰、罗曼等高产蛋鸡和三黄肉鸡。蛋鸡以规模化圈舍养殖为主,肉鸡以规模化散养和农户散养为主。目前,全县鸡存栏195万只(蛋鸡168万只、肉鸡27万只),出栏167万只。
民勤县三面环沙,气候干燥,沙生植物资源丰富,适宜骆驼生存。2000年以前骆驼以荒漠放养为主,品种主要为阿拉善双峰驼。2000年以后,随着生态保护和禁牧措施的实施,骆驼逐步转变为农户散养,养殖数量也逐渐减少,主要分布于湖区乡(镇)沿沙沿边区域。目前全县骆驼饲养量约1 200头。
民勤县饲养的驴主要有德州驴、凉州驴。德州驴是近几年从山东省引进的,主要以获取皮、肉、血、奶等为目的;凉州驴以当地役用驴为主,由于其役用价值逐渐丧失,存栏量急剧减少。目前,全县德州驴存栏约100头,凉州驴存栏约500头。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原有的地方品种、老品种由于繁殖率低、生产性能低、肉品质不符合消费者需求,在生产过程中逐步被繁殖性能高、生长速度快、节粮型新品种取代。就民勤县而言,地方品种资源呈加速退化趋势。
地方品种虽然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点,但与高产新品种相比较,个体生产性能低下,养殖效益较低。对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保护,需要投入更多养殖成本、加大人力和专业技术投入力度。
由于畜禽品种培育技术、资金、人才不足,畜禽新品种培育开发利用力度不够,目前民勤县饲养的畜禽品种绝大部分为引进的良种,除肉羊品种外,其他畜种尚未培育开发出自主品种。
民勤县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是对原有地方品种采取抢救性措施进行挖掘保护,对现有品种按照“突破羊品种、稳定猪鸡品种、引进新品种”的思路进行改良和开发利用。肉羊:依托县级种羊场,申报建设国家级核心育种场,采用现代肉羊育种技术,开展湖羊纯种选育,保证优质种源。分区域建设种羊扩繁场,开展种羊扩群增量,满足百村万户的种羊需求,把民勤县打造成西北大型湖羊供种基地。生猪:鼓励建设标准化种猪场,开展种猪繁育和优质冻精生产供应。指导养殖场(户)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品种开展二、三元杂交,生产优质瘦肉型商品猪,促进生猪稳产保供。肉牛:引导养殖场(户)引进推广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质肉牛品种,推广冻精授配技术,开展良种繁育和优质肉牛标准养殖生产,扩大养殖规模。奶牛:利用城区消费优势,以城郊乡(镇)为主,重点推广荷斯坦奶牛,扩大饲养规模,加快提升鲜奶生产供给能力。蛋鸡:以县内良种鸡规模化养殖集聚区为重点,指导养殖场(户)引进海兰、罗曼等高产蛋鸡,采用智能化现代养殖装备和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提升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养殖效益。
建立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畜禽良种繁育研究机构,专门从事地方品种资源调查、研究、保种繁育等工作,并开发利用地方品种的优势基因。利用引进的优良品种,选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繁殖性能高、生长速度快、节粮、肉品质突出的自主新品种,促进畜禽种业发展,提高养殖生产效益。
地方品种产能低,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机制难以形成。畜禽新品种培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以肉羊新品种培育为例,至少需要杂交选育、横交固定、纯种繁育、提纯复壮、繁育推广等5个世代,至少需要5年以上时间。因此,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须从技术研究、繁育生产、饲草料保障、疫病防治、设施装备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坚持科技引领,以肉羊种质资源研究开发为重点,借助甘肃羊产业科研优势,积极与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一支专门从事肉羊新品种研发培育的科研队伍,建设民勤湖羊研究中心,建立基因追溯系统,开展湖羊性能测定和提纯复壮等课题研究,着力培育繁殖性能高、生长速度快、小尾、节粮型湖羊新品系,大幅提升肉羊种质资源优势。同时,结合新品种培育,利用民勤县本地特有的饲草资源,研制适宜优质湖羊育成、育肥、哺乳等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群体的功能性饲草料配方,以优质饲草保证民勤羊肉“肉质鲜嫩、无腥不膻、携香带咸”的独特品质。
充分认识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3]。通过资源普查和科学评估,查清民勤县畜禽种质资源家底,摸透品种的特性特征及对当前乃至未来产业发展的价值,才能为国家及省市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提供坚实的种质基础,为牢牢掌握畜产品有效供给主动权作出应有贡献。要全覆盖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彻底摸清每家每户的畜禽遗传资源,找到老品种、发现新资源,科学评估资源珍贵稀有程度和濒危状况,为实施有效保护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