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晓俊,汪 洋
(1.安徽大学 体育军事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新华学院 通识教育部,安徽 合肥 230088)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16亿,中国网络视频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0.01亿[1]。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与发展,新媒体传播格局改变了体育新闻传播中传统电视媒体的主体地位,让互联网成为当下获取体育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2]。人们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移动客户端及时、精准地获取体育新闻。在大众媒介时代,新媒体、移动终端已成为体育新闻的传播主要渠道,改变了人们获取体育新闻的途径和方式,也给大众提供了多视角下的体育新闻。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媒介环境下体育新闻的传播也日新月异。2020东京奥运会体育新闻传播作为体育传播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话题。现代科技力量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大量使用,使得体育新闻传播成为了文化工业的产物。技术的力量成为影响体育新闻传播的首要因素,它不仅为体育新闻提供了更为新颖的文化产品还拓宽了传播方式,增强了传播效果。从传播内容来看,人们从新闻传播的受众者变成受众与传播双重身份交织的主体,使体育新闻传播速度更快,社会传播力量更强。从传统特性来看,媒介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突破了“传”与“受”的直线性传播方向,在平等、开放式的参与中丰富了体育新闻的内容、提升了体育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增强了体育新闻的娱乐性。
2020东京奥运会体育新闻的传播处处体现着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技术,其中提出的“The Most Digital Ever”理念,是体育新闻传播现代科技化迈入新时代的起点。在奥运会期间,阿里巴巴与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联合建设的OBS Cloud首次在奥运会投入使用,为全球转播机构提供云上转播支持,改变了体育新闻传统的采编方式,为奥运会提供了实时远程制作、编辑、导播、接收、传输、图像制作和处理内容等环节。不仅简化了体育新闻报道流程,还大大降低了人员成本和时间成本,将人员主要精力投入到新闻创新内容中。同时,将5G技术具有的高带宽、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等特点广泛运用到奥运会的转播中,为帆船、游泳和高尔夫3个项目提供AR体验;田径赛场上,通过全镜头多角度追逐拍摄运动员的运动轨迹,再将图像传输到不同的位置实时显示运动员三维立体影像;通过8K高分辨率技术进行视频转播,运动员的微小动作,甚至运动员的呼吸、脸部细微表情的变化都能清晰可见,给观众带来超高清的视觉享受;观众佩戴上VR头盔,配合影像投射、播放虚拟欢呼声和以往赛事的声音等技术,通过视听触等多种感觉通道实时模拟和实时交互,实现身临其境现场看比赛的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化进程加快,体育新闻的生产、制作、传播、接受也要适应多元共生的传播格局,跟上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2020东京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中,5G、8K、AR、3D、VR等高新科技出现在奥运比赛的每个环节,通过高科技手段捕捉体育运动精彩细节,以直观生动的可视化形式呈现,带给大众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进而吸引更多的大众关注体育赛事,也进一步促使更多的高精尖科技深入融合到体育新闻的传播中,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新闻传播事业。
新媒体时代环境下,体育新闻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如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抖音的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8月8日,共有178位东京奥运中国代表团参赛选手入驻抖音。奥运会前后,他们和已退役运动员一起共发布了3 056条短视频,这些视频总播放量超过114亿次,与粉丝互动次数超3.84亿次[3]。同时,2020东京奥运会的主要四大直播和转播平台央视频、咪咕、快手、腾讯,去重后周活跃用户突破8亿[4]。各平台基于自身优势开展了众多新颖栏目,使得奥运新闻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展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搭建了由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手机客服端、央视网站等组成的融媒体矩阵,通过电视、移动APP双通路对奥运会进行立体联动报道,实现制播超清化、移动化和智能化;咪咕视频通过5G+4K超高清直播、移动云VR结合3D观赛、多屏同看、主演播室+XR演播室等多视角直播和全程全项目免费直播形式,增强观众的互动性,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般的观赛感受;快手视频作为东京奥运会持权转播商,利用短视频、赛事点播及社交互动等形式,为全民营造出一个共看共聊的视觉盛宴,在5G时代的作用下,电脑屏和手机屏大小屏联动、他制与自制新闻同展示,打造了短视频时代奥运观看新体验;腾讯通过旗下QQ、微信、腾讯视频、腾讯看点、腾讯微视、QQ浏览器等多平台联动,提供丰富的奥运直播、实况点播、专题视频、实时资讯和形式多样的互动类节目内容。
在传播媒介相互融合的背景下,体育新闻通过多媒体联动、多渠道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丰富了大众不同兴趣选择,可以更广泛、快速、高效地满足各类型用户需求,实现大众动态化获取新闻。尤其是移动媒体的技术力量打破了体育新闻传播原先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限制,从时空上大大扩展了体育新闻传播范围。在这样的竞争下,新媒体需要寻找更加新颖、高效的方式来满足接受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从而来应对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为体育新闻的传播创造新的形式,使体育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大众媒介时代,新媒体将传播信息的权利赋予大众,大众不再只是被设置议程的对象[5]。受众者由传统媒体时代的被动接受体育新闻,转变为既是体育新闻的受众者又是体育新闻的传播者。使体育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内容发布主体不断破圈、扩容,更加多元化。在2020东京奥运会期间,体育新闻传播形成以各大专业媒体、体育明星、体育达人、其他跨界达人(网络红人)、受众群体的自制与发布为主的传播主力军[4],他们共同发挥了体育新闻传播的巨大作用。2020东京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在奥运会期间通过抖音平台发布了8条视频内容,仅7月27日一天就增加400多万粉丝的关注,到奥运会闭幕,粉丝数近1 000万;各类体育达人、网络红人拥有百千万粉丝,趁着奥运热度,发布奥运相关内容,迅速形成新的话题和影响力;大众群体受奥运话题影响,跟拍或者自制内容转发,进一步提升奥运影响力。如日本体操选手桥本大辉现象,新媒体借此作为出发点,通过大众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迅速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
大众媒介环境中,社会所依循的线性因果逻辑被打破,去中心化的、波浪式涌动的网络化社会已经成为无可扭转的现实[6]。社会进入全民传播时代,促进了文化交流,加强了文化传播力。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扩大了体育新闻传播的广度,多视角报道拓展丰富了报道内容,扩大了受众选择余地。传播主体在发布信息时,融汇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于传播内容之中,对体育新闻进行再加工,于此构建了一个复杂多元的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体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
大众媒介时代,体育新闻传播过程更加趋于个性化。首先是注重互动性。网络直播和有效互动具有巨大影响力和传播力,有效互动使体育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不再是单向的。受众从被动接收体育新闻,转变为在接受体育新闻的同时还可以实时参与到互动和话题讨论之中。互动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受众的参与兴趣,营造了民主的气氛,实现双方平等交流的目的,从而在赛场与“看台”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2020东京奥运会期间,抖音平台就专门制作了“冠军驾到”系列直播节目,通过“聊天室直播”的形式连线运动员和教练员,通过在线互动聊天,分享运动员的比赛感受和幕后训练故事,感受运动员们台前幕后的魅力。其次是娱乐性增强。受商业化利益驱使,新闻的娱乐性现象日益突出。媒体在传播体育新闻信息时过度强调了体育新闻信息的娱乐性,关注的焦点从赛事本身,转移到与赛事相关的体育明星和体育八卦上[7]。这些意想不到的“花絮”软新闻趣味性、娱乐性更浓,往往更能吸引受众的强烈兴趣和关注。奥运会期间,美国橄榄球队球员Ilona Maher在TikTok(抖音短视频国际版)上传奥运村的“纸板床”的坚固程度,还有美国排球队成员Erik Shoji在TikTok展示的奥运村饮食。这些生活化的娱乐性短视频和直播镜头,更具真实感,更加亲切,让受众与奥运会无限拉近了距离,引起共鸣。最后是交流空间更为开放性。网络传播在技术层面上彻底实现了文化交流的自由[8],大众有了更多的自主把握话语权、自主表达思想、自主互动的话语平台,在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更加自由开放。另外,不同媒体之间为了争夺人气流量、追求商业利益、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展开了激烈竞争,这也使得体育新闻传播更具开放性。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茨曼则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9]。大众媒介时代,娱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娱乐不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还成为媒介文化追求的目标。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如比赛场面的激烈角逐和胜负结果的悬念易于制造娱乐话题,促使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更加明显。而体育新闻资讯和赛事直播交互性更强,大众参与度更高。同时,网络平台为大众提供了更加开放的话语权,加快了信息流通,也促进了体育各界的文化交流。
新时代,体育新闻传播表现出的新特点,有效促进了体育新闻传播的多元化发展,为体育新闻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新现象的产生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问题与矛盾,使体育新闻传播偏离健康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充分发挥新特点带来的优势的前提下,优化与完善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各项措施,以促进体育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
随着高科技在体育新闻传播中广泛运用,新闻由分散的、个体性的、手工作坊式的传统制作方式,转变为批量生产、自动控制、流水作业、分工合作的工业化生产方式[10]。高新科技为体育新闻传播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核心竞争力。比如云计算、大数据、AI、AR等作为工具可以创造该有的价值,然而工业化的生产必然导致体育新闻过度模式化,对技术力量的过度依赖,无形中让新闻传播者丧失了独立创造的能力,在思维方式和决策能力上也逐渐弱化,缺乏个性化宣传。高新科技迎合了大众兴趣,但无法引领需求。过分注重技术的使用,忽视内容的精耕和价值的坚守,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新闻内容”置于一边,使体育新闻传播陷入“炫耀锄头而忘了种地”的窘境。社会的进步既需要先进技术的开拓者,也需要基本价值的守望者,还需要时代风潮的引领者[11]。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技术是发展的支撑,优质新闻内容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将技术和人文并重,展现思想深度,积极发挥媒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体育新闻多渠道传播方式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碎片化信息过于分散。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类网络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等发布的大量碎片化信息充斥在人们周围。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会被各种各样的分类信息所分解,大众通过网络媒介了解新闻时需要接受数量巨大的过于分散的信息,这些支离破碎的碎片化信息过于简化,给大众获取完整、准确的信息带来了难度。碎片化信息使人们的注意力过于分散,很难持久。如在观看体育比赛时缺少了更多的耐心完成全程观看,只是注重比赛的比分和结果,这种缺乏深度的“浅阅读”方式不断弱化了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追求,让体育精神逐渐丧失,还会让媒体淡化对体育新闻事件的深入挖掘和报道,使之成为“标题党”。
其次是新闻报道的“同质化”现象。即指不同媒体的新闻报道在题材、形式、内容等方面出现相互摹仿,甚至复制,进而导致“众报同面、众台同声”的趋势[12]。体育新闻报道的新闻源头过于单一、内容加工相对传统、资源整合模式趋于固化,从而导致新闻报道存在严重的雷同性和同质化。另外,在体育新闻发生后的有限时间内,为了快速获得人们更多的注意力,各媒体在第一时间蜂拥而上,争先报道。然而这种报道多数是通过不同的传播载体大量复制和转发,既没有进行深度挖掘和独立探索,也没有综合判断新闻的价值。这不仅造成体育新闻的信息冗余,同质化程度高,并且会导致受众的阅读倦怠和审美疲劳,进而失去兴趣,甚至取消关注。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实现体育新闻的“一对一”精准推送,尽量有效避免体育新闻的同质化现象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审美差异性是审美创造美因主体而异的性质,是事物矛盾普遍性的反映,是普遍存在的审美心理现象和实践行为[13]。大众媒介时代,受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审美差异性的影响,导致体育新闻的“失真”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体育新闻传播具有高度开放性,传播者往往融入了个人经验、观念、需要、趣味、情感等因素,以及个人文化素养、审美创造美能力的差异,导致对事件的判断、理解产生差异。其二,媒体之间相互竞争,为追求商业利益,放弃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对新闻稿件缺乏严格审核制度,导致“失真”新闻流出。其三,媒体对获取体育新闻的渠道疏于考证,或出于猎奇心理,为博人眼球,甚至添油加醋,忽视了新闻报道的价值和人文精神,进而导致体育新闻传播的“失真”。如2020东京奥运会期间,有关铁人三项赛“赛场水质太差导致多名运动员出现呕吐而退赛”事件的报道引起网络热议,事后证明当天比赛并没有运动员退赛,出现呕吐情况是在最后一个项目跑步比赛结束后,而出现呕吐现象与天气炎热有很大关系,并且在其他项目中也会经常出现呕吐现象。实则证明这则新闻报道不实。相同的虚假新闻还出现在“纸板床”的报道中,奥运村设置“纸板床”的初衷是为了环保,但通过网络媒体传播后,脆弱的纸板床成了防止运动员之间“亲密接触”而设,大大歪曲了事实真相。
“失真”的体育新闻给人们产生信息误导,打乱了人们正常信息交流的秩序,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媒体应主动提供优质新闻,加强自我约束、自我规范,是避免新闻失真,提高新闻质量的重要举措[14]。新闻传播者应提高个人审美文化,增加个人知识储备,提高其社会责任感,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建立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避免先入为主的从众心理,确保体育新闻传播的事件更加接近真相本身。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形式趋于个性化,个性化传播背后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体育新闻的互动性、娱乐性增强,导致行政监督难度加大。体育新闻信息的生产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传播群体广、数量庞大等特点,以及互联网具有的虚拟性,使监管十分困难。因此,网络平台应广泛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安全体系,升级智能软件,设置过滤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对固定的敏感词语等进行有效筛查过滤,以控制网络传播不良信息。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健全体育新闻传播法规标准,细化体育新闻事故的处罚条款,对体育新闻行业做出强制性的约束。
另一方面,体育新闻传播更具开放性,导致版权争议问题屡见不鲜。受新媒体技术普及和传播自由开放性特点的影响,体育赛事的侵权点播、转播、盗播等版权问题频频发生。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晚,腾讯视频直播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在中国代表团即将入场时,画面临时中断而插播了一段其他内容,此事件的原因就是点播版权超范围使用所致。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3日,东京奥运会直播侵权链接累计4 759条,点播侵权链接103 221条,个别商业网站累计侵权链接近30 000条[15]。早在2021年6月1日我国已经颁布施行了新《著作权法》,其中明确规定直播、短视频等视听作品纳入法律保护范畴,旨在加强相关权利的法律保护力度。体育赛事版权侵权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公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对侵权行为的界定模糊。如公众在比赛现场随手录制一段比赛视频上传到微信、微博或视频网站,或通过网络平台直播比赛实况等,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小举动已触及盗播侵权行为。二是新媒体时代的各类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给监管增加了难度,所以很多网络媒体和公众认为版权方很难查处,存在侥幸心理。三是受利益驱使及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推动,为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很多网络平台铤而走险,利用盗版短视频快速聚拢人气,以极低成本获得巨大利润。四是惩罚措施不到位,侵权违法成本过低,而版权方的维权取证难、成本高等。这些因素导致了体育新闻传播侵权事件屡禁不止,侵权行为愈演愈烈,这给版权方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也影响了体育转播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作。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测措施,提高公众的网络维权意识,共同打击非法侵权行为。
大众媒介时代,体育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剧烈变革。网络、短视频、互动社交圈等传播方式的表现形态更真实、互动社交更具参与感、比赛实况更加时效性,已成体育新闻传播的中坚力量。展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片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带动了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足与问题。传播技术的创新,使体育新闻过度依赖高科技而缺乏个性化宣传;传播形态的多渠道态势,导致分散的碎片化信息让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主体多元化的传播风格,制造出更多的“失真”体育假新闻,干扰甚至影响舆论导向;传播形式的自由个性化,使行政监督难度加大,体育赛事盗版、盗播现象频出,危害体育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体育新闻传播承载了信息传递、形象宣传、社会舆论的多重重任,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升体育新闻生产效率和传播效果,切实立足体育新闻的内容创新,传播社会正能量,实现新媒体时代体育新闻传播的繁荣、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