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亮,马 聪,仇春婷,侯建宏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重要标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1]。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机化水平和装备保有量逐年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新技术、新装备的涌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农机知识掌握少、更新慢,在农机的使用、维修、保养等方面问题较多,需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农民的农机知识水平,推动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普及应用,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实际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农机科普通过运用多种方式、各种渠道,将农机知识传播到广大农民群众中,有助于提高农机使用人员的操作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农机消费者维权意识等,对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机械化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对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作出专门部署。《政府工作报告》将“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为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4]。江苏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转、向全面机械化转、向高质量供给转、向高效能应用转,实现装备升级、技术升级、服务升级、设施升级,促进江苏省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5]”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对农机的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致力于科普农机化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农机化先进技术和经验,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持续为江苏省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吸纳包括省内涉农院校、科研院所、主要农机企业及各市、县、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等近60个单位会员,个人会员超过1 400人,具备农机新技术和新装备报告论坛、成果转化、科普宣传等基础条件。学会内设12个分支机构,积极开展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科普活动。2021年学会以“打基础、树形象、创品牌”为工作目标,夯实发展基础,壮大人员队伍,打造科普基地,同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打造具有特色的农机科普品牌。
2.1.1 开展多样化科普活动,提高影响力。以全省“农机3·15”活动为契机,开展农机科普及志愿者服务,以“送农机”“送科技”“送服务”“送政策”下乡为主要工作内容,提高农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农机生产经销企业技术创新及合法经营服务意识,推动江苏省农机化产业转型升级。以农机“田间日”活动为抓手,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农户技术培训、农机装备现场演示等活动,推动新技术、新装备向基层延伸。举办政策宣讲、新技术和新装备宣传活动,帮助和指导农户进行农业装备的使用、维修、保养。为提高培训、宣传质量,组织编印了《拖拉机驾驶培训教材》等科普资料,内容涵盖了法律法规、安全常识、机械常识、驾驶技能及维护保养等,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既可以作为拖拉机驾驶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学人员和拖拉机驾驶员自学使用。开展农机法制科普作品竞赛活动,围绕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安全使用等方面,征集包括:绘画、歌曲、微视频等优秀科普作品,通过广泛宣传和作品评选,加大农机法制科普力度,推动农机法制化建设。支持会员单位举办农科开放日活动,面向中小学生演示智能农机,科普农机化发展历程,增强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传承农科精神,培育爱农情怀。
2.1.2 组织高端专业化活动,追求实效性。协助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贸促会举办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交流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充分展示全省农业农机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以江苏国际农机展为契机,组织开展“金扁担”校企对接日活动,以省内涉农院校及主要农机生产企业为主,推动各方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培训、技术推广等方面合作。配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农机“两大行动”动员部署暨“三秋”机械化生产现场推进会,制定了相关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路线,组织了生产企业40多台(套)机具参展,协助园区基地现场布置,确保会议代表现场观摩水产养殖、设施蔬菜、果茶桑等先进装备与技术展演示。
2.1.3 壮大科技服务队伍,提高科普水平。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吸纳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机企业以及不同领域的人才加入农机科普队伍,有针对性地安排全年活动计划,积极宣传农业和农机化发展政策,科普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创新服务方式,积极运用网络平台、微信视频等现代化手段,以“不见面”方式指导农机装备的使用、维修、保养。在主要农事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现场解决问题,确保农机正常作业。创新服务内容,服务工作由种植业向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逐渐延伸,服务内容逐步扩大到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机械,在全年农事服务工作中持续开展农机科普工作。
2.1.4 打造农机科普基地,提升科普能力。依托江苏现代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江苏省农机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江苏现代农机科技试验示范管理系统、江苏智慧农机(无人驾驶)示范农场、江苏智慧农机示范渔场等,用于江苏智能农机装备成果展示、示范和人才培训。推动建设华夏传统农耕农具文化馆和江苏农机化发展历史馆,让社会大众了解农机化发展的辉煌历程。
2.1.5 创新农机科普方式,提高传播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农机科普的制作、传播方式。组建科学传播团队,通过微博、短视频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科普创作、拓展科普渠道,增加互动性,提高传播效率,增强传播效果。
2.2.1 科普能力显著提升。吸纳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机企业等不同领域的人才加入农机科普队伍中,科技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2021年,科技传播专家新增30人,科技志愿者增加300人,科技志愿者队伍达1 200人,积极开展农业和农机化发展政策宣传工作,传播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科普能力显著提升。
2.2.2 科普水平显著提高。开展“农机3·15”、农机培训班、农机“田间日”活动及农机作业现场会超过20场次;全年培训农民及机手超过5000人次;开展农机具远程诊断、机具保养、故障排除等活动超过20 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超过10 000册;组织开展“金扁担”校企对接日活动,以省内涉农院校及主要农机生产企业为主,发布人才招聘信息,组织人才招聘,就业岗位人数达150人。通过工作开展,不断提高学会科普水平,扩大影响力,为江苏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2.2.3 品牌创建卓有成效。农机“3·15”活动已举办了20年,农机科技志愿者活动已开展了近10年,均是历久弥新的科普品牌活动,活动突出了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深入基层开展农机科普工作,影响广泛。支持会员单位开展农科开放日等特色活动,争取可持续开展,不断提高科普传播力和影响力。依托江苏现代农机科技示范园,着力建设科普基地,用于农机装备成果展示、示范和人才培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为江苏省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窗口效应的农机科普基地。
重视科技传播专家团队建设,整合资源,组建科学传播团队,调动农机专家利用新媒体开展科普创作和传播,同时定期为专家开展培训和沙龙等活动,提升科普传播能力。加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科普能力,积极吸纳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机企业等不同领域的人才加入农机科普队伍中,不断提高科普水平。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推动新技术、新装备的普及应用,提高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技术水平以及农机消费者维权意识。持续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对接活动,促进相互合作,构建全方位的产学研用体系。组织编印农机科普资料,提高农机培训质量,满足培训、宣传需要。大力支持会员单位开展农机科普活动,扩大农机科普影响力。着力建设农机科普基地,不断提升科普效能。组建科学传播团队,利用新媒体技术,高效开展农机科普活动。
完善工作机制,保障资金投入。集中各方力量、加大协调力度,提前制定各项科普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推进落实。做好科普活动安全工作预案,按照安全、有序原则,紧守安全防线,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有关要求,做好活动现场疫情防控工作。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宣传形式,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联动、线上与线下联动,运用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源进行宣传,提高科普活动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