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救助机制

2023-01-04 08:12杨崴华东政法大学
农场经济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精神病流浪

杨崴(华东政法大学)

2020年,民政部为应对疫情出台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对控制流浪人员患病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却可能难以应对不予配合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各地疫情随时面临失控可能,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流行性疾病事态下的高危人群,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救助机制来管理和控制。

一、我国流浪精神病患者现状

流浪精神病患者即流浪的精神病患者,其包含有城市流浪人员和精神病患者的两方面特质,使得其成为了流落街头、无经济来源、无生活自理能力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我国2005年存在精神或心理障碍的患者接近1亿人,常见的精神病患者约6300万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600万人。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经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30万人。而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有扩大化趋势,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流浪精神病患者。

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导致其在传染病高发时期的处境堪忧。第一,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不懂得自我照顾,患病时难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救治。第二,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长期露宿,缺乏防护措施,卫生条件差。第三,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食物卫生状况难以保障,极易导致其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发生感染性疾病几率较高。第四,城市流浪精神病患通常因其外貌无法受到社会包容,患病后可能难以得到社会及时的救助。同时,流浪精神病患者通常具备较强的攻击性,也可能导致他们自发地拒绝管理部门的救助。可见,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管理显然是必要的。

二、境外社会救助机制的启示

(一)美国流浪精神病患者社区救助

美国为了收容不愿前往避难所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在社区设立了专门的收治及居住场所,不仅为其提供临时住所,还提供职业和心理康复服务。为了减轻财政压力,美国在政府出资外对救助设施和项目实施了民营化改革,使得教会、慈善事业单位等都能够参与到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收治中。同时,美国也设立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支持系统和个案管理系统,其中涵盖精神科医生、护士等,使无家可归精神病人在社区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护理和服务。

(二)日本精神病患者的法律保障

日本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出台的多种优惠和保护措施,均以法律形式确立。有关法律明确规定了防治工作中各部门的权责,详细划分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医疗机构,保证各司其职。在精神障碍疾病宣传方面,日本也要求普及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将相关教育放入课本中,倡导社会关注精神障碍患者,接纳精神障碍患者的回归。

(三)澳大利亚精神病医疗资源保障

澳大利亚在保障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人员数量上十分重视。有关政策明文规定了医护专业所培训出的护理人才数量要与精神卫生领域所需从业人员数量相符,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澳大利亚还出台了详细的文件并确定了奖惩制度和评选标准,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待遇,以确保相关医疗资源稳定。除此之外,澳大利亚的资深专科医疗机构也会派遣专业医生负责社区精神服务站点的教育工作,并为当地居民和救治人员提供经验。

三、管理救助机制发展方向

结合我国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处境和国外有关经验,可以初步提出针对该群体的管理救助机制发展方向。

(一)政府针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城市管理救治工作提出统一指导性政策规定

通过对涉及该群体管理救助工作的卫生、社保等各个领域协同管理,能够实现流浪精神病患者城市管理救治工作组织化,进一步保障我国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生命健康权。政府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应该明确指导性作用,针对不同城市地区进行小幅度调整,对于财政补贴、卫生医疗资源分配等实操性活动应该结合地区具体情况,讲求因地制宜。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医疗体制,照顾特殊社会弱势群体

可以适当倾斜医疗资源,扩大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专门机构。在增加资金、设施、技术等硬件投入的同时,加大对相关领域医护人员和专家培养的软件投入,提升整体社会人才培养水平,改善其职业发展前途和福利待遇,并保障其从业安全,从而达到对相关社会弱势群体的照料。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缺失难以短时间内弥补,也可以适当采用区域调配的方式补充相关人力资源,但长久的解决方法依旧需要提高相关领域医护人员的绝对值。

(三)在社区街道开展流浪精神病患者管理救治工作,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力量

我国可以尝试增加基层组织中针对精神障碍群体的资源分配,吸收有照顾精神病患者经验的员工入职,并向社会广泛招募志愿者,填补当前基层管理救治流浪精神病患者工作人员的缺失问题。这同样要求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在社区街道设立救助、安置场所,在患者对他人安全不具备威胁的前提下将其收入有关场所,及时将其固定安置。

(四)关爱流浪精神病患者,改变社会歧视态度

通过加大民政等部门的宣传力度,改善居民旧有对于流浪精神病患者有的歧视态度。一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经验在课本中直接引入有关议题,使人们从学龄时期就树立正确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公益广告、创意绘本等媒体宣传方式,降低民众对于相关人士的恐惧心理,使其自发形成对其的救助心态。此外,也可以通过线上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为流浪精神病患者救助工作进行募捐或寻找家人,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也能提升民众的社会归属感和满足感。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精神病流浪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流浪
流浪的歌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都有精神病
流浪猫鲍勃
给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