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养探索

2023-01-03 07:16王小恒董开忠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章节公共卫生

王小恒,张 芳,路 红,董开忠

(1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教研室, 兰州 730030; 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受损的事件,主要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1]。21世纪以来,以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为代表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2],对全球的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秩序构成了严重挑战和冲击[3]。医学生作为医学专业人才,将来不仅要肩负救死扶伤的职业重任,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是应对危机、救民于危难的先锋队和主力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全球化大流行对医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我们必须着力强化医学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培养,防患于未然。这不仅关乎医学生的个体职业素养,更关乎我国卫生人才培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未来发展。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这一命题对医学教育而言更加具有紧迫性和使命感。医学人才培养必须紧随时代要求,在不断提升医学生临床专业水平的同时,全面培养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4]。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培养的重视度明显不足,相关课程体系仍欠完善。对多数医学院校而言,预防医学是面向临床、护理、口腔等非公共卫生专业医学生开设的为数不多的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内容的主干课程,且长期以来这部分内容并不被重视。基于这一现状,课题组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及其对医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并以预防医学为基点,通过系统改革和实践,旨在强化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

1 新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及其对医学生的培养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隐蔽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5],一旦发生往往蔓延迅速,短期内即可造成严重的公众健康损害,应急处置风险高、难度大,稍有疏忽就可能错失良机。如何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减少其损害,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合作的系统工程,涉及事前应急准备、早期监测预警、现场应急处理、公众引导、善后处理等诸多环节。医务人员作为应对主体主要肩负着吹哨预警、临床救治、心理疏导、科学研究等多重重任。这就要求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终保持高度的防控意识和警惕性,不仅要具备早期识别能力,还要具备保证医院在应对过程中快速、高效发挥其功能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处理突发情况的素质,更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牺牲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6]。

1.1 扎实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贮备和新知识探索、获取能力

知识储备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提,医学教育必须建立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甄别、防护、诊断、处理及法规法律等相关知识贮备。首先,学院要强化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病原生物学等已开设的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密切相关的课程教育,在教学和考核中有所侧重,并通过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应对能力培养;其次,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增设相关课程,如开设的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选修课程;再次,学院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最后,教师还要提升学生的新知识探索、获取能力。近些年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多为新发传染病引发,对每个医务人员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缺少可以借鉴的临床经验。医护人员只能基于自身的知识贮备,探索掌握疾病的各种新知识、新情况。这就要求学生不断提高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和主动探索的习惯,这也是我国医学教育长期以来改革的重要内容。

1.2 高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意识和反应敏锐性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言,发现越早,反应越快,越易于控制和降低危害。历年来,数次成功经验证明了高度的防控意识和反应敏锐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医学教育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防控意识和应急反应敏锐性,尤其是在实验课中和临床实习阶段,要严格规范学生操作,反复强化学生的危险防范意识和高度责任心。

1.3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应变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对医护人员不仅是一种专业挑战,更是一种心理挑战。面对病情危急的患者,他们不仅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应对各种难题和突发情况,还要处处提防自身安全,导致身心俱疲,极易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研究发现,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全国成人常模,部分调查者甚至出现上班恐惧和身体不适[7]。因此,医学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和创新应变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上岗后从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有利于其职业胜任力的提升。学院可以通过开设心理课程、讲座、辩论、演讲、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1.4 高尚的人文修养和职业奉献精神

医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业者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文修养和职业精神,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需要每个医护人员充分发扬人文情怀和牺牲精神。医者仁心,对患者的关心、关爱、关怀是医者的根基;在危难面前,身先士卒是医者的使命。在全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医学教育必须强化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职业精神教育。

2 基于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培养

2.1 以案例为载体开展二级串联式授课,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理论知识掌握

预防医学是一门覆盖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环境卫生、职业卫生、食品营养卫生、传染病防控、医院安全管理、流行病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诸多学科体系,基本上是将公共卫生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高度精简压缩后,“杂烩”而成的一门课。各章节内容之间相互独立,系统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掌握的系统性,也不利于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经过对各章节内容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预防医学各章节虽然相互独立,但多数章节的内容均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挂钩,无论是环境污染、食物中毒、职业中毒,还是传染病流行、医院感染等都可能引发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预防控制策略、措施也有许多相似相通的地方,并且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具有本质上的联系和一致性,流行病学更是调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不可少的学科工具[8]。由此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连接各章节内容的理想纽带,这正好为强化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了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的二级串联式预防医学教学理念,并进行了改革实践。具体实施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根据各章节内容,教师选取相对应的典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授课案例;第二步,教师备课时在原有授课内容基础上,拓展融入相应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相关知识;第三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案例为“线”将各章节原有知识“点”和拓展的知识“点”进行第一级串联,围绕案例以“线”连“点”展开授课,并组织学生基于案例进行讨论;譬如在讲解环境卫生章节时,选取某公司苯胺车间爆炸导致松花江重大水体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案例,备课时拓展融入环境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相关知识,以案例为“线”,将环境污染的概念、特点、健康危害、预防控制及拓展的环境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展开教学;第四步,教师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为“线”,将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第二级串联,开展交叉融合授课,即将不同章节中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在授课过程中相互穿插,譬如将流行病学的相关内容穿插于食物中毒、环境污染、传染病溯源的调查中,将医院感染穿插于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策略中。这种串联式授课方式,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又可以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掌握的系统性,案例的引入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果,可谓一举多得。现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选取的部分案例分享如下(表1)。

表1 预防医学二级串联式教学案例选摘

2.2 增加情景模拟+调查处置方案制定的实验教学内容,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思维与实践训练

现行《预防医学》教材中的实验项目多为案例讨论,案例讨论对预防医学教学具有较高的适配性[9],对训练学生的预防医学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具有很大帮助。但基于给定问题的讨论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且现有教材中的部分案例直接给出参考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偷懒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思维,且在实践中,学生讨论不充分和提前完成讨论的情况较为普遍,课业挑战度有所不足。基于这一现状和强化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培养的需要,我们对教材中的部分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将实验中原有设定的讨论内容进行了适当压缩,增加了情景模拟和调查处置方案制定的实验环节。学生分组完成讨论后,根据案例中增设的情景模拟内容进行模拟演练,最后结合讨论和模拟演练制定出书面的调查处置方案,并附在实验报告中。教师通过上述实验改革,一方面可以提高课业挑战度,同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培养。重点改革项目见表2。

表2 预防医学情景模拟+调查处置方案制定的实验教学改革示例

2.3 改革命题方式,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试题

为引导学生重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将部分章节原有命题中的论述题改为案例分析试题,并建立了丰富的案例分析题库。为增加真实性,案例一般自国内外实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选取。根据命题需要,教师适当进行了改编。案例覆盖传染病、环境污染、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4种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确保试题的覆盖面,减少复现率,每种类型案例至少备选2-3个,并根据考核需要适时进行补充和修改完善。命题时自案例库中随机抽取。案例中的问题设计根据章节考核目标,同时结合案例的类型和内容,由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完成,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问题设计不仅覆盖对章节原有重点内容的考核,也要融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相关知识的考核,一般围绕事件的性质、类型判定、分级及其依据、现场流调、控制策略和措施、采样检验、隔离防护等方面,进行多级提问设计。譬如,教师以2021年河南某小学“营养餐”引发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为案例,问题设计如下:①请结合案例阐明食物中毒的特点;②该事件是否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据是什么?③该事件如何定级?依据是什么?④如果你是该事件的接诊医生,该如何处置?⑤如果派你去现场采样检验,你将如何采样?要注意哪些事项?教师通过以上改革举措,不仅提高了考核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同时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学习。

3 总结与展望

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两门课程、三四个学时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各相关部门科学的顶层设计、宏观的统筹规划、积极的引导鼓励,更需要任课教师的素质提升、倾心付出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本课题仅基于预防医学课程进行了探索,亟待更多课程的挖掘,更多同仁的参与,形成共振合力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章节公共卫生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PDCA循环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