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艳晖,杨 翌,周舒冬,叶小华,江洪波,李丽霞△
(1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学教研室, 广州 510632; 2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通讯作者)
健康中国背景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素质人才培养是医疗卫生教育体系中根本性任务之一。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层次阶段,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乎我国公卫系统专业技术力量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1]。通过各门专业学位课程的系统学习,研究生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工作能力的养成,为后期更好地从事科研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必修核心课程。其中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医学实际,进行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推断的方法学科。流行病学是借助各种研究设计方法,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借以探讨病因,阐明流行规律,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对策和措施的学科。研究生阶段,这两门课程升级为高级医学统计学和高级流行病学,在知识面上更深更广,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2]。其中高级医学统计学侧重高级统计方法理论和统计软件的灵活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教师系统讲授统计方法理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讲解统计软件、评阅统计方法在文献中的应用、模拟文献数据结构,对实例数据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教学过程中,师生深入互动、交流和讨论,提升学习效果,挖掘学生科研潜力。高级流行病学侧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公共卫生实际案例,更加重视对研究生流行病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已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方式,运用流行病学思维和方法深入探究公共卫生问题。
除两门科研方法论核心课程外,根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修课程中通常还开设文献检索、论文评阅或科研写作等旨在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相关课程。例如,论文评阅课程选取公共卫生领域经典或前沿学术论文,学生通过对文献的深入研读和汇报,结合教师点评,了解如何在某学科领域根据已有研究形成科研假设,如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设计,以及如何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各类分析策略进行数据分析,最后验证科研假设,并学习科研成果的表达,从而增强评阅科研论文的基本能力,提高科学质疑能力和科研工作水平。可以看到,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着重向学生传授研究思维和方法,而论文评阅重在科研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三门课程教学改革均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研究生科研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然而,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课程教学改革仅限于单一课程内部,忽略了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关联。其次,为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大比例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和输出。但由于单一课程学时有限,课程排期又较为密集,当各门课程同时开课时,学生需要在较短课余时间内完成多门功课布置的大量学习任务,疲于应对,致使自主学习输入输出质量不高。很多教学内容只能浅尝即止,无法深入消化和吸收。尽管教师在课程设计上精心安排,但学生学习深度不够,即便教师点拨,也难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教学改革遭遇瓶颈。
因此,考虑到上述相关课程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共同目标以及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之间密切联系,本研究提出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群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化改革,围绕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将多门相关专业课程,如本研究中包括的高级医学统计学、高级流行病学和论文评阅三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与联动,从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考试方式等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改革(见图1)。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探索三门课程的联动点,采取学生自学、课堂报告和讨论、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的实施,旨在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科研基本素质、提高科研论文质量及科研水平,同时本研究思路可被其他研究生相关课程联动教学改革借鉴使用和推广。
图1 高级流行病学、高级医学统计学和论文评阅课程群联动教学方案
为解决单一课程改革学时受限,学生学习深度不足等问题,本研究系统梳理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特色,将各自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升级为新的统一教学目标,并对研究生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在以综合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科研创新、信息整合、表达和团队合作等多种能力)训练和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应对课程引入的公共卫生案例进行更深层次思考,对复杂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医学统计数据分析能力和应用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研究组建高级医学统计学、高级流行病学和论文评阅跨课程教学团队,开展集体备课,将三门课程中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排,厘清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主线,确定联动教学的连接点。如高级医学统计学主要以各种多元统计方法理论作为教学主线,但各种统计方法在应用场景上与研究设计有密切联系而并非一一对应。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应用广泛,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但从流行病学研究设计角度,前者可用于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也可用于队列研究,而后者只能用于队列研究设计。流行病学的授课内容通常以研究设计为主线,按照研究设计类型如最常用的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逐章学习。论文评阅课程通常以公共卫生问题为主线,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可以采用横断面设计、病例对照设计,也可以采用队列研究设计,或是队列研究基础上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变量类型而定,可选择Logistic回归、Cox回归,也可能采用其他多变量统计方法或各类方法的组合策略。
以教学联动点队列研究为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精选1-2篇经典或前沿公共卫生研究文献作为三门课程联动教学的载体。学生小组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论文进行充分的精读并深入思考学习,并分别在三门课程中汇报,但在不同课程中汇报的侧重点不同。如在论文评阅课中,学生主要讨论公共卫生研究背景,如何根据已有研究提出科学问题,研究选题和科研假设的形成,研究结果的讨论,研究优缺点和仍未解决的问题等,在阅读论文的过程中结合Consort声明学习队列研究设计论文的写作要点;在高级流行病学课上,着重复习队列研究设计理论,分析针对需要验证的科研假设,研究者应如何进行队列研究设计,该队列设计中的基本要素如何确定,研判队列设计用于解决该论文研究目的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讨论队列研究设计的优缺点并提出完善方案;在高级医学统计学课上,侧重讨论该队列研究数据应如何采集,基线和随访等多源数据如何合并,还原统计方法要求的数据结构,判断该研究目的和研究要素下应该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回顾Logistic回归或Cox回归的理论,结合论文学习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如何解读以及规范的统计分析结果报告等统计相关内容[4]。
三门课程均不指定具体的教材,由教师推荐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录,包括研究生国家规划教材。在教学方式和方法方面,我们继续沿用以往高级医学统计学和高级流行病学证实有效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除自学难度较大的高级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理论由教师主讲授课外,其余实践内容均由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研究生按特定教学内容组成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具体包括各团队在导师指导下收集文献,进行研究选题、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结果表达方面的评阅,在实验/讨论课上,团队成员分工讲解PPT的制作,其余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则进行即时点评和引导。在师生讨论的过程中,除文献提到的内容,教师还带领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要求将流行病学的科研设计思维、医学统计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活学活用到本专业研究领域,在科研设计中寻找创新点,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新的科学问题。此外,除三门课程联动点要求的文献评阅外,三门课程也根据各自的个性教学内容完成教学,如高级医学统计学中设计系列模拟试验验证统计方法性质,高级流行病学中开展模拟公卫突发事件现场教学等。总之,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地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研究生阶段学习更注重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各门课程的考试方式也摒弃传统以知识型、记忆性为主的闭卷考试。各门课程考试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5,6],如学生在实验/讨论课上的口头演讲、讲稿、文献评阅报告、统计分析报告、论文/综述报告学习情况等方面,更关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即科研创新思维和科研成果的文字表达。因此,高级医学统计学要求学生对实际科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高级流行病学考试要求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完成实际科研设计方案并进行答辩;论文评阅则要求学生对课程未讨论过的论文完成评阅报告,通过对设计方案选择的合理性、统计分析报告中统计方法选择的正确性、各报告中文字表达的规范性和逻辑性,考查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知识迁移和灵活应用的能力以及学生逻辑思维和科研综合素养情况。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特点是课程多,时间短。而各门功课授课方式都有别于本科阶段。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研究能力,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大量工作,如阅读、写作和课堂汇报。对于多数习惯于教师主讲的学生而言,还未很好地适应研究生学习节奏,只能疲于奔命地应付各种作业和汇报,虽有广度,但深度不足。本研究在此学情状况下提出跨课程群联动教学,对有共同培养目标且教学内容存在交叉的课程进行联合贯通,挖掘联动式教学内容,设计联动式教学方案,多门课程相向而行,协同创新育人,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可以深度思考,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让时间利用更为充分,避免低质量工作的重复和讨论,学习深度大幅提高。
然而,跨课程群联动教学也并非易事,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上课前多课程任课教师要做到集体备课,充分沟通,对于联动式教学的载体,如本研究中的评阅文献要共同研读,交流讨论。其次,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对科研论文中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专业理解也可能不完全一致,各门课上对同一问题可能对学生有不同的引导。因此,学生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教师的见解,要善于从不同的见解中学习,继而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广度和深度中平衡,如文献评阅的泛读和精读,统计和流行病专业知识的点和面。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学习目的的文献阅读,流行病学和统计方法学习的重点不同。通过从不同角度习读同一篇高水平文献,掌握其中的流行病学和统计方法,各科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文献内容的同时,更应启发学生辨识学习重点和方法,所有教学均立足于学生专业理论和应用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