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立医院影像科高质量发展探析

2023-01-03 15:55:53常伟东
甘肃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医疗机构医疗

常伟东

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精准医疗首重诊断,而医学影像科学诊断的作用不可替代。影像数据分析结果已成为临床医生科学诊断必不可少的依据和支撑,医学影像科室就成为医院临床医疗的“眼睛”,是所有外科手术时的“导航”。因此,强化医院影像科室建设迫在眉睫。高效整合影像资源,不仅能为临床医疗提供科学的医学影像诊断数据,而且能为人民群众打通维系生命健康的高效快捷通道。

现代医院越来越依赖于影像技术,对于基层公立医院而言,影像科室是现代化医疗机构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整体建设发展的重头戏。医学影像相关设备占全院固定资产的40%以上,相关图像数据信息占全院数据总量的60%以上[1],有的大型综合医院的上述数据占比更高。但如何有效发挥“院之重器”的巨大作用,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推动整体医疗实力的大幅度提高。笔者认为,通过整合科室和设备,组建现代化的医疗影像中心,有利于减少医院内耗,提高设备利用率,方便患者看病就医。同时通过逐步配备满足业务需要的医学影像装备,强化专技人员培养,在提升整体业务实力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影像工作效率,提升诊断数据的精准度,为临床医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准确的分析结果,有效缩短住院日和手术等待时间,推动基层医院早日实现日间手术,从而彻底减少住院费用,真正实现“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效果,真正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急危重症患者,把病床留给更有需要的患者。通过此,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了实处。

1 组建医疗影像中心,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随着医疗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家层面鼓励独立建设医学影像中心的政策已经出台,2016年8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2]精神,明确提出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为独立法人[3]。2017年2月,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被新增为医疗机构中的一类。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给独立建设医学影像中心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也为民营资本注入医疗行业再次拓宽了渠道,提供了政策支持。然而,一方面,民营资本不缺资金,拥有大量刚需的医学影像设备,但是缺少中高端设备和高水平专技人才,由于受设备和人才条件等高标准的要求,民营医学影像中心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创建;另一方面,民营资本建立的医学影像中心会选址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大中城市,不会建立在市级以下人口相对稀少的县城和乡镇。加之受医保支付方式的限制,民营医学影像市场缺少医疗保险支付手段的支持,人民群众自费检查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特别是基层必须依靠医保看病就医。因此,基层公立医院将超声科、放射科、MRI(磁共振成像)室、心电图室等整合组建成现代化的医学影像中心大有可为。一是可以从组织架构上实现运行高效的“扁平化”管理。坚持“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医院管理层应充分考虑组建后的医学影像中心的服务能力、人才结构和发展需要等因素,按事设岗,有力避免现在科室分设所造成的岗位虚设、职能交叉重复、人浮于事等问题。同时通过缩减管理层级,增加负责人的管理范围,建立起高效的信息沟通与传递渠道,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二是可以从流程优化上提供迅速、准确、全面、规范的全程优质诊疗服务,减少患者来回跑路、缴费、排队的问题,切切实实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贴心诊疗服务,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进一步缓解医患关系,让患者心平气和看病成为风尚,有效提升患者的获得感。三是可以从业务协同上提高影像诊断结果的科学化、精准度和真实性水平。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形象思维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4]。患者到医院的目的是治疗疾病,而有效的治疗源于科学精准的诊断,科学精准的诊断来源于必要的检查和各种检查结果互相印证。将超声科、放射科、MRI(磁共振成像)室、心电图室等整合组建的影像中心可以实现综合研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推敲定性,形成科学精准的诊断结果[4],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

2 配备适宜影像装备,提升患者的获得感

配备适宜患者诊断需要,满足业务发展的合理医疗设备,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基础服务能力、提供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基础;更是提供相对公平、科学系统、连续性服务医疗新模式的有力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才能满足老百姓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的健康需求,解决“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健康的新需求和医疗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国家卫健委发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5],其中公布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新版的医疗设备配置标准;2021年6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6],明确了补齐基层医疗机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短板的建设要求,将在中央财政大力度的支持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卫体系建设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升级,医疗设备的配置也成为重中之重。也就是说,今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将会迎来一大批设施配置浪潮。按照国家卫健委所发布的设置标准,基层医疗机构应该配置备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心电监测仪、远程心电监测仪器、空气消毒机、呼吸机、动态心电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仪等一些必备设备[5]。在国家政策的保障和支持下,在政府经费的大力支持下,由于医疗设备不足而制约医院发展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基层公立医院管理者应当全面考虑如何有效整合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高端设备的效能,不要让设备空转闲置,不要使政府的资源浪费,把党和政府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通过基层医疗机构落到实处,通过基层医务工作密切党群的血肉联系,进一步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同时,有了新设备新环境,有了良好的基础设备和条件,有了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空间和施展才能的平台,人才流失的现象会逐渐好转,患者更不会舍近求远看病就医。

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整体业务实力

组建后的医学影像中心业务面向全院各领域,诊断质量直接影响全院的业务水平。影像诊断结果不仅为临床一线服务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同时也为全院的科研和教学服务,其诊断技术水平的高低和诊断质量的优劣,会对临床工作的影响甚为重要,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这就离不开人才建设这个核心,“得人才者得天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筑巢引凤”的同时,以“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为重点,做好现有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一是发挥高年资医师和科室负责人帮教促学作用,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传、帮、带、教”模式,培养青年人才,形成梯队。二是大力鼓励刚入职人员和青年人才积极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和继续教育项目,增长见识、学习经验,提升综合业务能力。三是为了稳定和留住现有人才,管理者应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和政策待遇,通过签订协议、改善待遇、关心关爱、注重发展等措施,激发现有人才的原生动力和施展才能的活力,让现有人才愿意留、进修人员抢着回,大家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都有共同干事创业的机会,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地乃至县域内的医疗业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4 强化信息化建设,提高影像工作效率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基于图像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管理的PAC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基层医疗机构要在建立健全PACS系统的基础上,放眼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逐步引入“人工智能(AI)”医学影像诊断系统(对于符合DICOM标准的医疗设备的图像进行获取、显示、存储、图像分析和处理、三维图像提取和重建、打印及传输等功能的软件)[7],让“互联网+影像诊断”在基层医疗机构快速落地生根。随着人工智能阅片系统应用的逐渐深入和成熟,将为影像医师带来了大数据比对、分析、评估、决策的数据依据。不仅能确保图像的检测效率和精度,有效降低人为操作误判率;还能提高放射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临床诊疗及时提供依据支撑。医学影像诊断系统能够帮助诊断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力地支持影像诊断结果,不断提高对患者的诊治水平,还能利于年轻医师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以“互联网+”为手段,建立远程影像会诊中心,形成面向省、市、县、乡镇各级医联体单位的远程化、协同化、智能化的双向“一体化”区域医疗影像中心。“纵向”可以申请协作医院的专家教授远程读片、诊断、会诊;“横向”可以指导兄弟医院和下级医疗机构进行影像分析诊断,通过多点执业,也可直接为患者阅片、出具诊断报告,促进影像医师间交流,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医师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区域内的影像技术及医疗诊治水平,扩大基层医疗机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小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基层公立医院把医学影像中心建成“拳头”科室,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力促进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良性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诊断,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难题,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基层公立医院的新力量。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医疗机构医疗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6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1:00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26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中国卫生(2014年8期)2014-11-12 1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