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2023-01-03 12:04张咏虹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9期
关键词:甲环唑苞叶连喷

张咏虹

(四川万德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

玉米是西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种植业也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连作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玉米病虫害呈逐渐年加重的趋势,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极其重要。

我国玉米的栽培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为第三大粮食作物。目前我国每年种植玉米面积有21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2%,占粮食总产量的20%。而以西南地区为主的南方地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总面积、总产量的30%左右。

玉米除做粮食外,还可应用于饲料、工业上等,其生产形势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但由于玉米病虫害的危害,年产量损失10%~15%。玉米病虫害极大地制约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现将西南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归纳如下:

1.主要病害

1.1 大斑病

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苞叶。在田间发病开始是靠近地面的叶片,慢慢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弧形、黄色、灰色的水浸状圆形斑点。然后叶脉迅速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的大斑。叶鞘和苞叶上病斑开始呈水浸状,形状不一,后来变成长形或不规则暗褐色大斑,最后产生黑色霉状物等。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农大108,川单21等以减少为害的发生;

(2)农业措施:减少菌量、彻底清除田间病原体,集中烧毁;加强肥水管理;改进栽培方法;

(3)药剂防治:用40%噻唑锌*戊唑醇60~70ml/667m2或丙环唑 * 嘧菌酯 50~70ml/667m2或肟菌酯*戊唑醇36~ 45ml/667m2或30%吡唑嘧菌酯*戊唑醇34~46ml/667m2或 25% 丙环唑 30~40ml/667m2或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30 ml/667m2进行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

1.2 小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下部叶片上先出现褐色半透明的水渍状小斑,然后慢慢向上蔓延,病斑扩大后,呈现为黄褐色的近圆形、长圆形或椭圆形,最后,叶片会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以减少危害的发生;

(2)农业措施: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底肥,生长中期追施复合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3)清洁田园,将病原体集中烧毁;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使用啶氧菌酯1500~2000倍液,或醚菌酯3000~5000倍液,或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1000~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25%丙环唑600倍液,或5%甲基硫菌灵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苯醚甲环唑*丙环唑1000~1500倍液,或肟菌酯*氟吡菌酰胺3000~4000倍液,或噻呋酰胺1000~1500倍液,或吡唑嘧菌酯*代森联750~1500倍液,或氟菌*戊唑醇2000~4000倍液,或苯甲*氟酰胺1000~1500倍液,或唑醚*啶酰菌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 10d喷1次,连喷3~4次。

1.3 纹枯病

首先危害叶鞘,其次是叶片、苞叶和果穗,再次是茎秆。最先从离地面近的叶鞘发病,从下往上依次蔓延。病斑在叶子和叶鞘上开始形成典型的暗绿色水浸状的同心斑或不规则的斑。中间灰褐色,数个病斑扩大合在一起成云纹状斑块,围住整个叶鞘直到叶鞘腐败,引起叶枯;病斑向上扩展到果穗受害,苞叶上也产生褐色云纹状病斑,籽粒、穗轴变褐色腐烂。

防治方法:

(1)减少菌源:清除病残体,烧毁或者深埋;

(2)种植抗病良种如成单22、农大3139等;

(3)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4)药剂防治:可用40%噻唑锌*戊唑醇750倍液,或苯醚甲环唑*丙环唑1000~ 1500倍液,或肟菌酯*氟吡菌酰胺3000~4000 倍液,或肟菌酯*氟吡菌酰胺3000~4000倍液,或噻呋酰胺1000 ~ 1500倍液,或苯甲*氟酰胺1000~1500倍液,或肟菌酯*戊唑醇1000~1500倍液,或25%丙环唑6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

1.4 灰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起初病斑为淡褐色,逐渐扩展为灰褐色、灰色至黄褐色的长斑。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成熟病斑具有明显的平行边缘,不透明,严重时病斑连片可使叶片枯死。天气潮湿时,叶片两面病部生出灰黑色霉层。病菌最初侵染是离地面较近下叶片引起发病,气候条件适宜可以扩展到整个植株的叶片,最后导致茎秆倒伏和破损。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玉米收获后,烧毁或清除田间秸秆;科学施肥,科学灌溉;加强栽培管理;

(2)减少菌源;

(3)选用较好抗性的品种;

(4)药剂防治:可用40%春雷*噻唑锌750 倍液或60%吡唑*代森联1000倍液,或用或肟菌酯*戊唑醇36~45ml/667m2或30%吡唑嘧菌酯*戊唑醇34~46ml/667m2或环唑*嘧菌酯50~70ml/667m2进行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

1.5 锈病

玉米锈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会危害叶鞘、茎秆和苞叶。侵染初期,叶片两面初生淡黄白色小斑,四周有黄色晕圈,后突起形成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疱斑,散生或聚生圆形或长圆形,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孢子堆表皮破裂后,会散出铁锈状夏孢子。后期病斑或其附近又出现黑色疱斑,即病菌的冬孢子堆,长椭圆形,疱斑破裂散出黑褐色粉状物。发病较为严重的病株上,整张叶片可布满锈褐色病斑,从而引起叶片枯黄,同时对苞叶、果穗和雄花也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①品种选择:选育耐病的中、晚熟品种进行种植;②茬口轮作:实行2年以上轮作(与其他非豆科作物);③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深翻土壤以减少土表越冬病菌;④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及时整枝,开好排水沟以便雨后能及时排水。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40%戊唑醇*噻唑锌750倍液,或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1000~1500倍液,或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或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1500~2000倍液,或肟菌酯*戊唑醇4000~6000倍液,或丙环唑*啶氧菌酯500~750倍液,或60%吡唑*代森联1000倍液,或25%丙环唑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1.6 黑粉病

又名瘤黑粉病、黑穗病等,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间随时发生,但一般苗期发病较少,抽雄后迅速增多,凡是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如茎、叶、花、雄穗、果穗和气生根等都可受害。受害组织因受病原菌刺激而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变为灰白色至灰黑色的薄髓。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病瘤的大小差异悬殊。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①选用抗黑粉病品种如农大60、中单2号、石玉7号、龙单18、豫玉25、豫玉26、豫玉29等;在生产上应积极推广抗病的杂交种,尽快压缩淘汰感病品种;

②控制菌源:控制菌源、防治蔓延为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田间发现被黑粉菌感染的病株后,应立即拔除或割除病瘤并带出田间销毁。幼苗期以拔病株为主,拨节后以割病瘤为主;

③改进栽培技术,加强栽培管理:播种深浅适宜,尽量减少幼苗出土时间,以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做好选种、晒种,提高播种质量,促使玉米早出苗、出壮苗,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加强肥水管理,注意合理搭配氮、磷、钾肥,不偏施氮肥以防止旺长,增加玉米自身的抗病能力;及时防治玉米螟,以减少侵染机会;秋收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清洁田园,彻底扫残,秋季实行深播土壤,是减少来年侵染源的有效途径;发病极严重的地方实行3年以上的大面积轮作,并要施用腐熟的不带菌的净肥;

(2)药剂防治: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对该病防治较好的种衣剂有30%克多霜种衣剂、20%辛酮拌种衣剂等;用35%的菲醌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进行拌种、浸种;用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或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0.7%进行拌种、浸种;发病时可用24%噻呋酰胺1500倍液,或20%异菌·多菌灵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腐霉利750~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1.7 穗腐病

主要危害玉米果穗及子粒,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暗褐色或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扩展到雌穗的1/3~1/2处,多雨或湿度大时可扩展到整个雌穗。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被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结在一起并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仓储玉米受害后,粮堆内外长出疏密不等、各种颜色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并散发霉味。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①应选用一些抗病、抗虫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如良玉99、联达588、联达598、京科968等)进行种植;②合理稀植,宜缩小行距、扩大株距;③科学施肥:增施钾肥可显著提高玉米抗病、抗旱、抗倒伏能力,有利于优质高产。有条件的,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氯化钾,可减轻发病。另外,在玉米生育期内可结合施用杀虫剂或抗倒剂,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锌、硼、锰、钼、铜、铁及芸薹素类促长性调节剂,以减轻发病和提高产量。

(2)药剂防治: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秕小病粒,每10kg种子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ml加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40ml进行包衣或拌种;发病期可用肟菌酯*戊唑醇4000~6000倍液,或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或吡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戊唑醇*咪鲜胺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2.主要虫害

2.1 玉米螟

又叫钻心虫,在玉米苗期结束(5~6叶)到大喇叭口期结束时被蛀穿,新的玉米叶就会出现一些整整齐齐的小圆孔。过一段时间当雄穗抽出之后,幼虫慢慢钻到雄花里为害,常常造成雄花的基部被折断。又当雌穗出现后,幼虫自然转移到雌穗中去取花丝和嫩的叶片,最后进入穗轴为害幼嫩的籽粒。另一部分幼虫还会蛀入到茎部,去取食髓部,导致茎秆容易让大风吹断,受害的植株的籽粒不饱满,出现青枯早衰等现象,有些穗出现完全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越冬前将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的秸秆、穗轴处理烧毁;

(2)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等在春季诱杀越冬代成虫;

(3)化学防治:可用95%氯氰菊酯1500倍液,或25%杀虫脒水剂300~350倍液,或溴虫氟苯双酰胺3000倍液,或四唑虫酰胺3000倍液,或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800~1500倍液,或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1800~2500倍液,或5%甲维盐2000倍液,或氟啶虫酰胺*虫螨腈1000~1500倍液,或四氯虫酰胺750倍液,或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000~35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750倍液,或甲维*虫螨腈1200~15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 次。

2.2 地老虎

又称土蚕、地蚕等,是一种地下害虫。幼虫为害玉米幼苗,幼虫咬断幼苗,造成严重的缺苗断行,重则毁种重播。

防治方法:

(1)诱杀防治:糖醋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诱杀,与90%敌百虫晶体1份混合调匀,于成虫盛发期设置诱杀;

(2)药剂防治:可用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灌根进行防治;也可撒施二嗪磷3~4kg/667m2或联苯菊酯*噻虫胺3~4kg/667m2或3% 噻虫嗪 4~5kg/667m2;

(3)农业防治:晚播以避开地老虎危害的高峰期;种植地老虎喜欢的芝麻以引诱地老虎成虫产卵,最后消灭;将田间杂草铲除干净,并消灭杂草上的卵和低龄幼虫。

2.3 红蜘蛛

又称玉米叶螨,是世界性的大害虫。红蜘蛛用口针刺吸危害寄主叶片,茎秆,吸取汁液。危害初期玉米叶片在被害处出现针头大小的绿斑点,危害严重时,整个叶片干枯死亡,造成早衰,玉米籽粒降低而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将玉米地里的杂草铲除干净;实行轮作,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等;加强田间管理;

(2)药剂防治:可用1.8% 阿维菌素乳油5000~8000倍液,哒螨灵2000~5000倍液,乙唑螨腈3000~6000倍液,或73%克诀螨特乳油2000 ~ 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3~4d喷1次,连喷2~3次;

(3)选择抗虫能力较好的品种等。

猜你喜欢
甲环唑苞叶连喷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不同种植密度玉米苞叶性状差异及其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的相关性研究
33%苯醚甲环唑·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玉米苞叶短咋办
苯醚甲环唑在芹菜体系中的沉积与残留规律
甜玉米苞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控虫防病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养花小技巧
玉米苞叶及其纤维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三七常见四种病虫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