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西藏高原作物栽培学》中应用的探索

2023-01-03 03:48冯西博次仁央金王建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作物栽培体验式作物

冯西博,胡 单,旺 姆,次仁央金,王建林*

(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

《西藏高原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讲授作物的分类、起源与种植业区划,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各论分别介绍西藏青稞、小麦、油菜等其他作物的栽培技术等[1],两个学期,共96学时,其中实验实践学时22学时。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理论课和实践课割裂。导致学生学习后,对农作物栽培种植、作物的生长发育难以形成感性认识,在西藏农牧业岗位上专业优势不明显,亟须进行理论、实践、知识、能力相统一教学改革。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2-3],呈现或再现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4-5]。具有情境性、亲历性、情感性、互动性、反思性五个特点[6]。我们农学教研室团队,把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西藏高原作物栽培学》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就《西藏高原作物栽培学》案例来解读体验式教学。

1 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创设体验式教学的内容情景

《西藏高原作物栽培学》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由通识部分到具体的作物,故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貌似符合基本的逻辑。但在实际教学中,总论内容要想讲授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需要具体的作物。具体作物生长发育的讲授离不开总论作物生长发育的内容。如讲授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时,为更好地理解麦类作物、油菜、豌豆的生育时期,要结合各论当中西藏青稞、油菜、豌豆进行讲解。在各论部分,青稞、油菜、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发育、栽培措施等要利用总论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及作物的生产潜力内容等。总论和各论内容相互包含、相互渗透,把总论和各论内容割裂进行教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会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故在《西藏高原作物栽培学》教学中,打破教材内容编排体系,把总论和各论的内容有机地整合,使体验式教学模式有教学内容支撑。

2 建构作物栽培学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体系,构建体验式教学的目标体系

传统的《西藏高原作物栽培学》教学是以教师知识传授、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为核心,使体验式教学难以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实践体验,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故体验式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学目标体系改变以知识为核心的“一维”目标体系,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养成的“三维”目标体系。以《西藏高原作物栽培学》第八章为例来设计体验式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系。(1)知识目标体系:了解大麦的起源、栽培历史和分类;掌握大麦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及各生育时期大麦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大麦的生长与光温水肥气的关系和栽培措施。(2)能力目标体系:学会设计种植实验研究大麦生长发育规律与栽培措施关系;通过观察大田大麦的生长发育,学会初步诊断影响大麦产量的因素。(3)情感目标体系:学习大麦生长发育的理论知识及栽培知识,进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和“三农”情怀。“三维”目标体系的建构,使体验式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科学。

3 精心设置教学内容的体验情境,注重形成性评价

《西藏作物栽培学》体验式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并及时反馈。因此,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提出体验问题、确定体验项目,既需要教学素材的积累,又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及有关素材。因此,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师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及栽培实践,精心挑选和设置适当的体验项目,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生动形象,重点突出,既有综合性,又具有吸引力和可操作性。如讲授马铃薯章节体验情境的设置如下,先带薯片让学生品尝拉近师生距离,创设19世纪中期马铃薯病害致使欧洲百万人死亡案例,引发学生对马铃薯粮菜两用作物的思考,然后通过视频、图片直观讲解脱毒马铃薯的高产高效,激发学生对马铃薯科学栽培的兴趣。进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如何进行马铃薯的栽培,使学生在历史跨越感体验中学习马铃薯栽培的知识。使农业栽培更生动,更有故事感。

此外,在教学中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对于学生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这种肯定性评价使学生更重视体验及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的被动学习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全身心地投入体验教学活动中,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4 创设体验式教学的实验实践,使学生在实验实践的体验中培养能力

作物栽培学本身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加大实践学时数,让学生在栽培实践中学会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栽培的知识,培养作物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西藏高原作物栽培学》第八章大麦时,单纯讲解大麦的生长发育、栽培措施及与土肥水的关系,学生往往如雾里看花,我们把体验式教学应用到第八章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八章教学组织如下:用2节课的时间结合PPT及FLASH动画讲授大麦起源、分布、分类及品种,器官发育及与土肥水的关系,让学生建立西藏青稞栽培及生长发育的知识体系。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选出小组长,每组分配10m2土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每一组安排一个实验项目,如氮肥对青稞产量的影响、磷肥钾肥对青稞产量的影响、不同青稞品种产量比较、青稞全生育期旱胁迫等等。每组同学根据教师的项目内容集思广益撰写实验方案,组长把实验方案的每一分项工作分配给每一位同学。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修改后,每一组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然后实施。每位同学根据组长安排的任务完成相应的工作,向组长提交实验工作汇报,组长组织成员进行讨论汇总后撰写项目结题报告。期间,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进行全面指导,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项目完成后,每一小组先进行自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对每一组的实验报告评价打分(自评占10%,教师打分占70%,其他学生打分占20%)。

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参与到项目中,设计实验方案,执行实验方案,发现问题的反思和查阅资料,团队协作等。并在亲身体验式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感受到科学研究和劳动的快乐。并且观察到和亲身体验到青稞生长发育和栽培过程,对生命的热爱和科学探究的快乐油然而生。

5 创设实习实践,拉近专业与工作岗位的距离,培养学生专业岗位实践能力

专业实习是农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在实践中结合理论加深对认识和总结,再次学习,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接轨,逐步认识体会,从而更好地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去。通过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体验社会,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学会感悟,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团结协作,为以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西藏农业生产发展比较落后,缺乏规模化的种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前安排学生到行政事业单位,在行政事业岗位上,更多的是做办公室工作,学生缺少农业专业知识锻炼,故以前安排专业实习较少。近几年,随着援藏力度的加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些高科技种植业、设施农业在西藏“安家落户”。我们顺势而为,同这些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导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实习期限由原来的2周提高到6周。通过专业实习,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农业现代化实践中,找出差距,开阔学生视野。同时,通过实习岗位锻炼,拉近专业与工作岗位的距离,让学生学有所用,提高对专业知识渴求和兴趣。

6 小结

体验式的教学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来生成知识、培养能力,养成情感,教师讲授式教学有所减少,看似教师轻松。实际上,教师全程参与到学生学习当中,既要指导帮助学生的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要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指导岗位实习,参与到学生的实践中,不断地面对学生的各种创新和奇异的思想火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否则有面对学生问题的“尴尬”。故体验式教学让教师并不轻松。

通过《西藏高原作物栽培学》中探索与应用实践,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培养和情感养成作用明显,用人单位反映良好。但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实验实践能力同步提高,工作量加大,考核体系与之配套等对西藏农牧学院地方院校教师形成严峻挑战,体验式教学在农学专业核心课中全面展开有待进一步实践和完善。

猜你喜欢
作物栽培体验式作物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