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皓天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研究
刘皓天
[桂林理工大学]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不是一劳永逸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是持续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理论根基的需要,也是长期抵御不良社会思潮、巩固大学生理想信念之本的必然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过程有着清晰的脉络,在引领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认知、确立、内化、践行,长效促进大学生夯实理想信念。融入过程不是自发的,高校要在融入过程中做好精准的思想引领与实践导向,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入效率,让大学生理想信念永不褪色。
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砥砺中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这不仅是对党员温故党史的常态化要求,也是每个大学生学习党史,坚定理想信念的长效遵循。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完善的重要阶段,是以史为鉴、以史明志的大好年华,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键时期。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契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从而在理想信念认知、理想信念确立、理想信念内化和理想信念践行上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保持一致。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强调要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带动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常态化,对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有重大意义。
党的历史是教育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曾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2]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爱国情感,不断夯实大学生自觉抵御不良社会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当代大学生生长在和平且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时代,无法感受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残酷考验,也没有经历过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艰辛,对党所经历过的磨难无法感同身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可以不了解党,不了解党的历史。相反,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继续前进,为中华民族谋求伟大复兴,需要更多知史懂史、有理想信念的接班人。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理清党史基本脉络,拓展自身党史理论知识面,更精更细地体会党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历程,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所在,坚定四个自信,明晰党的理想信念之源头,巩固对党的理想信念的认同感。
党史知识是持续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意识的营养剂。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当代大学生的手中接力实现。通过党史学习,有助于大学生拨开层层历史迷雾,把握党在各历史时期取得的各项成就,透过纷繁复杂的党史现象探寻历史发展规律,在持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的同时,有助于不断巩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锤炼意志,坚定信念,为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不断深化,进而激励大学生向行为实践转化、担负起民族的复兴大任夯实基础。
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当前,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纷繁交织,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各社会领域兴风作浪,并借助网络广泛传播,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着较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各种价值理念和思潮观点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大学生坚定信仰、筑牢信念支撑的关键时期。但同时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知识体系还正在完善,思想单纯,情感和心理尚不成熟,比较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和误导,信念信仰容易受到削弱。[3]学习党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精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线和主流本质,能够不断强化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使大学生自觉辨别对党史的以偏概全、恶搞戏说,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这个过程中,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激励大学生树立斗争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使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偏离初心,不褪去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树立理想信念经历价值追求由感性向理性再到实践的阶段。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是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过程,符合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规律,是深化大学生党史理论与实践素养,不断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必然之举。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认知是个体通过心理活动,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表象,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后获取知识。主观理想信念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因此理想信念的树立也是从认知开始的。党史学习教育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建设的成功经验,使大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南的理论认知,提升对党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内化到自身理论认知体系中,做到真学、真懂。
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举办党史讲座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让大学生透过党的百年历史感受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与真挚感情,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了解我们的党是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下成长发展起来的党,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并创新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党,树立理论自信,进而使大学生更加坚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能够继续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使命与担当,感悟习总书记所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刻领会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党带领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联系群众、团结人民、保障人权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加深大学生理想信念认知的又一理论宝典。
大学生通过了解我们党的自我批评精神,感悟党自我净化、刀刃向内的勇气与担当,认清我们的党是纯洁型的政党。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稳步推进,反腐倡廉成效彰显,中国共产党修订了一系列相关条例,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越深刻,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就会越深入,愈发相信党的执政能力,愈发认同党的理想信念,愈发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
客体要为主体所接受、认可以致长效认同,仅靠认知是远远不够的,主体必须要对客体形成信仰和信心。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就是要求大学生对党的理想信念有信心。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领悟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使大学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共产主义的信心,提升对党和国家的拥护。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方面,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比较、实践和探索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领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与现实逻辑;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性、制度的优越性、理论的先进性和文化的繁荣性,由此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另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能够铸造大学生的精神高地,指引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赓续革命精神。无论是在积贫积弱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不断探索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亦或是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面对风险挑战都能抵抗住各种思想压力,毫不动摇地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武装头脑,坚守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念。在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中,不断创造出了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坚持理想、奋斗到底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为处在多元文化思潮下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养分,激励着大学生拥护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此外,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筑牢爱国主义的信仰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4]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中华民族谋解放、谋发展、谋复兴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在革命战争时期,有方志敏、杨靖宇、邱少云等革命先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共产党员舍生忘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改革开放以来,在抗击自然灾害、应对非典疫情、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等方面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不惧艰险、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如今,在抗击新冠疫情的重大考验中,许许多多的党员义无反顾地冲在一线,他们有医护工作者,有社区工作人员,他们当中有人把生命的最后一刻奉献在了自己的岗位上,用血肉之躯为祖国和人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在党的历史与现实中人民群众涌现出的对党和国家的信仰与拥护,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和思想引领作用,是筑牢大学生信仰信念的思想根基,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的重要环节。
客体要持续对主体发生作用,就要为主体所同化,成为主体价值体系的一部分。要想长效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就要使大学生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每个人受自身认知水平和社会经验等条件限制,有自身特殊的价值体系,大学生内化理想信念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新的认知、观点纳入原有价值体系,自我构建的过程。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史学习教育使大学生在感受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明确理想信念的德行支撑,通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的价值体系,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学习党史使大学生在感悟党百年的精神传承中“明大德”。“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于党的领导,就是明大德。“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的这句话就生动诠释了忠诚于党和国家的大德。一百年来,千千万万党员和群众正是在这种大德的指引下,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得以发展壮大。大学生在感受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做到“守公德”。对党来说,守公德就是要有公仆意识,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对大学生而言,守公德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扬自己的优良品质。让大学生在学习党史中深刻体会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建设的艰辛历程,体会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进而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从党的不断自我革命中体会“严私德”。中国共产党坚持刀刃向内,是有自我净化能力的政党,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党的自我革命历史,能够自觉做到严于律己,约束自身的行为,努力完成当下的学习任务,形成自律的个人品质。
此外,大学生在学习党史中不断体悟井冈山斗争、古田会议、延安整风中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锤炼自己勇于担当、敢于进取、敬畏法纪的政治品格;领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情壮志,培养忠诚的个人品格;铭记党在各种错误思潮下斗争的历史,练就明辨是非的思辨能力和百折不挠的政治定力;认识党在道路探索中的毅力和决心,明白改革创新是党和国家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加深对党的感情。
主体对客体进行了认知、认同、内化,仅仅是对外在观点、知识的接受,主体本身并没有将内化的思想转化为现实的行为,实践才是主体对客体接受的最终目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行为是坚定理想信念的载体,也是体现理想信念的外在形式。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常态化培育需要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使大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精神中进而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增强历史自觉,提高自身参与政治实践的本领和主动性,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在领悟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执行能力,养成持之以恒的办事能力,这能够促使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观摩、参加政治仪式,激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实践,自觉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例如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主动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和利益诉求,为所在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大学生通过了解党的改革与创新步伐,能够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养成关心时事的自觉,在面对政治事件时能够做出理性的分析,进而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选择。此外,党史中的家国情怀能够促使大学生激发自身的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在面对危害党和国家利益、威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言论和行为时能够自觉的站出来,勇敢地与威胁党和国家安全的行为进行斗争。大学生在学习从严治党的历史与现实实践中能够了解党自我革命的决心,保持自身的纯洁性,能够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教诲下守住初心;积极联系社区、村委,主动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办实事;面对利益诱惑能够坚守本心,并自觉养成监督意识;面对黑恶势力和贪腐现象,能够积极勇敢举报;敢于和贪污腐败作斗争,为今后步入社会,融入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积累丰富的经验。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的过程不是自发的,大学生树立的理想信念也可能会干涸枯萎。要想使融入的成果不蒙尘褪色,使大学生理想信念长期保鲜,就要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过程中树立精准的行动导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永焕光彩。
党史学习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长效影响,需要使大学生对党史持续消化,而思政课堂是丰富大学生党史知识最主要的渠道和阵地,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的明理、增信、崇德作用。
当前大学生对党史理论的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大学生的党史知识储备较为贫乏,对基本的党史常识模棱两可,甚至对重要历史人物一无所知。其次,大学生获取党史知识的渠道十分广泛,除了课堂之外,大学生可以从电视剧、网络短视频、小说等途径获取党史知识,各种渠道获取的内容良莠不齐,加之大学生缺乏严密的逻辑分析思维和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因此容易受到野史的错误引导,相信一些捕风捉影的传言,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学生党史知识的匮乏以及对党史的错误理解,导致在大学生心中很难与国家民族形成情感共鸣,不利于大学生爱党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塑造,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坚守。因此,高校的思政课堂对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应当通过思政课堂,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进入新时代以来各个阶段发展脉络呈现出来,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党在各个时期形成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加深对党基本政治理论的理解,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深化奠定有效的党史理论基础。[6]
首先,把党史学习教育更全面地融入思政课堂,扩大党史课程比重。一是高校要把中共党史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贯穿到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党史教育作用,在课堂中适当扩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比重,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党爱国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新旧社会面貌对比,让大学生充分明晰党百年来矢志不渝坚守信念的目的所在,充分发挥党史课堂“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二是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开设并拓展专门的党史课程,结合国家印发的相关教材,使大学生不断系统地进行党史知识学习。其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过程中责任重大。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党史国史知识,用规范的学理逻辑回应学生,以透彻的理论分析说服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做到以史育人。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在党史课堂上要把历史事件具体化,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提高党史的吸引力,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使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效果最大化,最终达到大学生对党的理想信念信服的目的。最后,把党史事件、党史人物融入到各个学科和学科的各方面中,使各学科和党史学习教育同向而行,让大学生感受到党的光辉历程体现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党理想信念的认同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7]社会实践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二课堂,实践是大学生党史学习的落脚点,也是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根本遵循。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学校附近的红色资源,把党史国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档案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打造成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现场的感官触碰和情景体验,促进大学生与党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距离感的有效拉近,营造理想信念培育的良好氛围。其次,高校要以各种纪念日和假期活动为契机,利用好建党百年这一机遇,开展主题党日和主题团日活动,利用“三下乡”、志愿服务,组织夏令营、重走长征路、参观革命老区、观摩改革模范区,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采访革命前辈和改革先锋模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增强大学生的道路、制度、理论、文化自信。再次,利用好学校的社团活动。高校社团可以通过举办党史知识竞赛,鼓励大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组织热爱党史国史的大学生搜集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资料,进行党史宣传,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党史学习中;定期开展党史阅读、红歌比赛、党史题材话剧表演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常态化的党史活动中强化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让党史知识在高校校园“遍地开花”,使党的理想信念在每一个大学生心中扎根。
网络在当代已经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的有效工具。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健全校园网络环境监管机制。首先,发挥好网络的党史知识灌输作用,要高效利用“雨课堂”“学习通”等日常的线上教学软件,为学生推送党史知识、党史人物和一些党史影视作品,用好“学习强国”软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等网页,鼓励学生用党史知识填补碎片化的时间,提高理想信念培育效率。其次,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利用学校学院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将党史知识和党史人物数字化、具体化和形象化,以多角度、全视野、视图并茂的形式逻辑清晰、生动翔实地实现党史资源互通互享、党史情景灵活再现,传播好党的声音,宣传好党史故事,在立体式、高趣味的党史宣传中营造长效的理想信念培育氛围,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充分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此外,利用网络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极具伪装性,大学生一旦利用不好网络学习平台,就会削弱自身的理想信念,成为丑化党的历史,诋毁党史人物的帮凶。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学校网络环境监管,尤其是对个人及学院自媒体平台的监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侵蚀,要在鼓励大学生利用好网络学习党史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分辨真伪,对污名化党的事迹的言论提出质疑并坚决抵制,使大学生在辨别是非中强化党史素养,夯实理想信念,使理想信念长期坚定,不变质、不褪色。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8]以党史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过程中自觉深化理想信念认知,坚定理想信念认同,内化理想信念价值,强化理想信念实践。用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带动大学生理想信念常态化培育,必将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大学生追求理想的高度和坚定信念的程度,决定和影响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度,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然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3]叶福林.新时代强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1(03):83-8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6]韩菲.“四史”教育筑牢爱国主义的思想堡垒[J].广西社会科学,2021(04):178-183.
[7]习近平.“‘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基金课题:本文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1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依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效》(项目编号:20210265405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赵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