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卫龙,张慧可,周 岩,许春莺
(洛阳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河南洛阳 471934)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教育的战略性大问题。“两性一度”是金课建设的共性标准。具体到某一门课程时,“两性一度”的内涵应是有区别的,即“个性”。金课建设标准先行,标准是课程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衡量建设成效的依据。结合实际将“两性一度”标准具体化,使其可操作化和目标化,是金课建设的关键所在[1]。2018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中提出了金课建设的标准为“两性一度”,也就是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颜敏提出了影响“金课”建设的三个关键因素:一要有打造“金课”、争当一流院校的愿望(金愿);二要有能够打造“金课”、理念先进的奋进之师(金师);三要有能夯实“金课”建设的基础、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金案),并从目标引领、明确“金愿”科学提升、培育“金师”,系统推进、锤炼“金案”三个方面,探索“金课” 建设方法[2-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万物互联”概念的提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行各业,在教育领域远程教育、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现代化等的实施都离不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然而现阶段学校教育,全国各阶段、各水平的教育都主要以线下教育为主,线上教育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针对的是部分人群和部分课程。传统的线下教育往往是教师和学生在同一空间和时间面对面近距离交流和探讨知识,进行教学学习。线下教育具有便于交流沟通、监督学生学习、掌握课堂动态和实时掌握教学效果等优点。线上教学解决了同一空间的限制,同时便于老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反馈学情等优点。因此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混合运用于教学中,能够同时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弥补彼此的不足。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际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虽然线上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传统线下教学的不足,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搭建了另一座桥梁,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和教学方式更加便利,但是从学生的学习情况上看,其效果不太理想。尤其是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动手能力必须要通过实践操作来逐步提升,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仅仅通过实验视频的观看,而没有具体的亲身体验,无异于纸上谈兵。这样,一方面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所以,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实践性学科的教学,线上教育虽然能够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但是完全的线上教育是不完整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只有实现线上、线下二者的有机结合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才能实现阶段教学的一种最优化和教育改革的新目标,打造新时代教育教学新方法,才能针对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建设和打造高校有机化学金课。
有机化学作为化学专业四大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化学、药学、食品、生命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知识微观抽象、知识点多且杂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结果。
(1)从学生的学情上分析,同学们对有机的认识还停留在高中浅显的有机基础知识中,甚至有的同学高考没有选考有机,从而对大学的有机化学课程表现出焦虑和恐惧的不良状态。同学们掌握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参差不一,且多为表象认知,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几乎空白。而在高等教育中,有机化学课时少,内容多,知识抽象,且需要有一定的无机和分析化学的知识基础,知识学习的深度迈向了更高的台阶。在这样的学情下,大部分学生很难跟着老师的思路畅游有机化学的知识海洋。
(2)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上分析,21世纪的大学生享受着时代带来的各种便利,生活中处处充斥着碎片化的信息,它们于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深度思考的主动性和对问题深度探究的能力,换种说法就是形成了惰性思维。学生各自建立了自己的舒适区,逐渐丧失或根本没有学习动机,这种现状细思极恐。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有机化学的学习动机,加之思维惰性对复杂而抽象的知识产生排斥感,不愿意去深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以致最后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因此,建立学习动机,走出舒适区,在嘈杂的碎片化时代中保持独立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3)从教师的教授方面分析,每堂课的学习效果不仅仅归结于学生,还有教师讲授的方式和方法,是否真正地和学生产生了链接。同样是讲授知识点,把知识点完整地讲述出来,对老师而言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怎样将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学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讲授杂化轨道理论相关的知识时,如果直接讲杂化轨道的形成,知识点抽象又枯燥,大部分学生可能整节课就会处在云里雾里。但是如果把杂化轨道的知识赋予生活化的问题,把紫薯面当作p轨道,白面当作s轨道,sp3杂化轨道就是将三份的紫薯面与一份白面混合均匀揉成面团,再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就是sp3杂化轨道形成的结果。通过紫薯面白面赋予轨道杂化以具体的形象,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在理解抽象事物提供了一种思路。因此,课堂不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进行,而应另加一条教师学怎么教三边进行。教师怎么教的问题可能在自己的岗位实践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如鱼得水,但教师学怎么教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问题,这也是好多老师避免陷入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有机实验操作能力和素质的课程。往往是与有机化学理论课同步开设,以便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关专业开设的基础实验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实验课趋于形式化,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好像把实验当作一种任务,而忽略实验本身的培养目标。即在实验中感受理论,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学科素养。首先从学生身上分析:比如做实验前,学生是否真正做到了预习,如学生是否对实验所用材料、试剂等有相关的了解,是否知道每一个步骤的标准操作、操作目的和原因;实验中,是否能熟练搭建实验装置和进行每一步操作,能否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后,能否根据实验过程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能否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有深刻的实验反思。诸如此类,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全数做到。每次的实验报告其实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实际上,多数学生只是文字的搬运工,并没有真正理解实验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和归纳。其次就教师而言:学校分配的实验学时不合适,面对复杂的学情,有限的时间、精力下,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上课仅仅是讲述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久而久之,这样的流程也逐渐变成一项任务,趋于形式化。
现在高校大多数课程已经将雨课堂规划入驻教学。学生们可以快速、及时获取课堂实时信息,最大程度享受科技发展给学习带来的便利。整个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启用雨课堂,通过雨课堂可以让同学们进行签到、随机提问、弹幕互动、限时练习等,有利于学生积极去融入课堂,保持听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将手机用于学习之外。针对课堂讲授知识点不懂的地方雨课堂还可以及时收藏,方便学生课下及时回顾探究,雨课堂还能在课后为学生投送练习题,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线上教学的辅助技术虽然为高校课堂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仍要注意线上教学不能取代线下教学。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碰撞的有效介质,同时学生也不是独立的个体,其所在的环境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彼此讨论,互帮互助交流学习。综上,线下授课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应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各自优点的同时,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起到有效辅助补充。
老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往往由于线上资源广、能随时随地可学的特点,会适当给学生布置和发送多一点课程资源、预习和练习任务,但是如果各门各类的课程任务都涉及线上资源,对于一个老师说,可能布置了一个线上任务,学生可能很轻松就能完成,但是,如果多数老师都以这种形式进行教学,可能不止一次任务,也不是一个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就容易产生倦怠感和厌烦心理,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线上资源,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不能顾此失彼,线下教学课后反馈往往局限于单一的课后纸质作业,线上教学往往以线上试题反馈为主。如果一味地追求线上教学反馈的高效便捷忽略线下教学反馈的作用和功能也不可。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线上设计相关题目供学生多方式作答,也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相关设置,在学习交流平台上,让学生匿名讨论对课堂的感受,讨论自己的疑惑之处。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课前预习、课堂进行及课后评价反馈三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课前预习模块,教师要做到提前告诉学生下节课要讲述的内容,接着将学生分成几组,不同的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比如,一组分析课堂教师讲课的大概框架,并小组讨论总结出老师讲课的大概思维导图,并据此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完成需要第二组来完成,另外预习作业的评价由第三组进行,最后把所有的工作汇总整合与老师对接。上述预习任务及预习实施需要老师根据具体课程安排通过线上与学生沟通交流进行。学生小组的讨论是在课下进行的,但最后呈现的结果是通过线上呈递给教师。这样利用线上教学的便捷性,教师可以快速收集汇总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准确有效掌握学情,明确教学侧重点和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进行模块,教师主要依托雨课堂进行内容讲授。首先教师应该通过查阅资料和浏览广泛的线上资源整合出吸引学生的课程导入信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每讲述一个知识点时,应该在相关平台及时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同时教师通过答题情况及时掌握学习情况。此外,可以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对老师讲述的知识点以线上和线下多种互动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此外,通过线上视频、文字等资源将抽象的有机知识具体化、生活化、生动化、多样化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兴趣学、容易学。
课后评价反馈模块,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实时调整教学进度等,因此建立有效的课后反馈评价方式意义重大。给学生布置课后复习任务时建议将每节课的思维导图作为课后作业的一个必要内容,没有字数、格式限制,只需要学生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本节课所讲述内容基本框架,同时要求举出1~2个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应用实例,尽可能分析其中运用到的本课程知识。当然也可以以视频叙述的形式在相关教学平台上提交视频给老师。
通过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将线上线下教学方式运用于课前预习、课堂进行及课后评价反馈中,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学、兴趣引导,让学生想学、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打造高校有机化学金课。
实验课重在实践操作,同时它也是对理论知识一个升华。在进行每一次实验课程时,应该试着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就算没有对实验有深刻的预习,在老师的讲解后,学生根据老师讲述的实验过程也能顺利进行实验,但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实验的内容,不能很好掌握实验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教学效果差,在毕业论文完成中明显感觉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较差。在新的金课背景下打造有机化学金课,作为实践学习部分的有机化学实验,在知识学习和运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要对学生有更深一步的要求。针对实验型课程,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在课前将自己制作好的实验操作视频和预习任务通过线上平台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每组学生分别进行实验各个部分的讲解,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总结补充,每次实验后留出一部分时间,学生可以再模仿自己在网上搜集的一些实验视频,选择本组感兴趣的实验进行录制,课后学生通过线上观看各组录制的实验视频,在线上交流平台上匿名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打造高校有机化学金课首先要有“金愿”,即争做一流课程的心向力,其次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问题制定出适合本课程的改进方案。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将有机化学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不断摸索创新之路,时刻铭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打造金课,是一个不断协调、不断打磨的漫长过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