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

2023-01-02 21:29杨启尧
云南畜牧兽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痘病毒结节性皮肤病

杨启尧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 LSD),又称为牛结节疹、牛疙瘩病,由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SkinDiseaseVirus, LSDV)引起的患病牛全身皮肤出现结节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2]。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 LSD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暂将该病按二类动物疫病处理[3,4]。我国2019年在新疆首次出现该病,自2020年开始,我国多个省份均有 LSD的报道[5]。现阶段还没有治疗LSD的特效药,主要治疗方式是使用消炎、镇痛、抗菌的药物护理皮肤患病部位,防止继发感染[6]。

1 病原

1.1 病原分类

LSDV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有囊膜的双股DNA病毒。当下,LSDV只有1个血清型,代表毒株为Neethling株[7]。

1.2 形态结构

LSDV是一种砖块形状的包膜病毒,大小为320 nm×260 nm,属于双链线性DNA单分子环状结构,基因组大小约为151 kbp,在其中心包含一个主要编码区,中心编码区由相同的2.4 kbp反向末端重复序列界定,包含了156个假定基因(ORF开放式阅读框)[8]。

1.3 理化性质

LSDV具有稳定结构,对理化因素有强抵抗性。LSDV在结节中可存活10年(-80 ℃);在组织液中可存活6个月(4 ℃)[6];皮肤痂皮中存活时间长达40 d。LSDV对乙醚和甲醇敏感,不耐受强酸强碱[9]。

2 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状况

2.1 国外流行状况

1929年,该病首次在赞比亚被发现[10]。1943—1945年,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出现LSD病例。1957年,该病传入肯尼亚。1972年,该病在苏丹地区出现。1974年传入尼日尔、乍得[11-13]。1981—1986年,肯尼亚、坦桑尼亚、索马里等发生该病[12]。1988年该病在埃及出现大面积暴发[14]。1989年,该病首次在以色列造成暴发性流行[15]。2013年,该病传播至土耳其并在其全境流行[16]。2014—2015年,该病发展到欧洲东南部和东北部[17]。2016年7月,哈萨克斯坦出现首例LSD[18]。2019年8月LSD传入印度[19]。2020年6月,该病在尼泊尔的养牛场首次被报告[20]。

2.2 国内流行状况

1987年9月,河南省报道类似症状的病牛。2002年,黑龙江省也出现过类似奶牛病例。这2篇报道都只是临床症状相似,并没有通过实验室确诊,所以无法确认[21]。

2019年8月,实验室首次确诊我国新疆存在该病[21,22]。自新疆地区发生该病以来,我国多个地区都有该病的发生。2020年6月,安徽省的黄牛发生该病[23]。2020年6月,LSD在福建省肉牛身上发现[24]。2020年7月,LSD蔓延至广西、云南等地区[25,26]。2020年10月,该病传入内蒙古、宁夏[27,28]。2020年11月,山东省确诊该病[29]。

2.3 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

该病常发生于夏季,病原能够感染多种动物,如黄牛、水牛、蓝角马、长颈鹿、跳羚等。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播,通过节肢动物进行传播,蝇类、蚊类以及蜱类都是该病毒的中间宿主[30,31]。2010年Vanin等[32]对该病的研究发现,东南亚不同种类昆虫传播LSD的能力不同,厩螫蝇很可能是该病在东南亚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2003年Chihota等[33]研究LSD与媒介的关系时发现,致倦库蚊(Culexquinquefasciatus)可传播LSD,同时还发现埃及伊蚊(Aedesaegypti)、斑须按蚊(Anophelesstephensi)都可传播LSD,而且埃及伊蚊传播该病的能力远远高于其他蚊虫。2014年Jimmy等[34]研究LSDV发现,LSDV不仅感染蜱的唾液腺,对蜱血细胞、神经节、卵巢、脂肪体和中肠都有感染。

牛和水牛都是LSD的易感动物,各个生长阶段的牛均能感染,但犊牛、奶牛、耕牛(参与频繁劳作的)和免疫力低下的牛更为易感[8]。Lakshmi 等[35]研究发现犊牛比成年牛更容易感染这种疾病,犊牛的死亡率比成年牛高,这可能是由于感染病毒后的继发性细菌并发症。

3 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症状

LSD是一种病毒性疾病,患病牛常表现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眼角膜浑浊、流产等症状[36]。该病可引起患病牛皮肤和内部病变,影响产奶量、皮毛质量,还可能导致受感染动物死亡[37]。在严重感染的病例中,患病牛全身均显示结节性病变,而在症状较轻的病例中,结节性病变局限于面部、颈部、下颌、背部、乳房和阴囊[35]。皮肤结节最开始略微隆起,随后逐步发展为直径达3~5 cm的结节,经过7~14 d,形成一个暗红色或黑色的凹陷深洞[9]。

4 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

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分为血清学检测与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无法区分山羊痘病毒属中的三个病毒(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结节性皮肤病病毒)。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最有效的检测方法是用病毒中和试验检测;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虽然在应用中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但实际应用的成本也较高;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在山羊痘病毒属检测中已经相对成熟,目前已经研发出试剂盒,并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应用[38]。

痘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形态为砖块状或短管状,该病毒大小约为290 nm×270 nm。虽然病毒分离具有耗时较长、成本较高等缺点,但在联合PCR使用后,能有效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活病毒[38]。荧光PCR具有灵敏、快速、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优点,是LSD监测防控的有效技术手段。孔玉方等[39]在研究LSDV时,根据保守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并且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与其他几个相似疾病均无交叉反应,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对LSDV阳性检出率为100%,比OIE推荐的普通PCR方法高出很多。原耀贤等[40]研究LSDV时建立了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能够应用于临床诊断。除了上述的常用方法外,还有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RPA)、环介导等温扩增试验(LAMP)等多种方法应用于LSDV检测[41,42]。

5 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措施及疫苗研究进展

5.1 防治措施

LSD主要易感动物为牛,发病率在5%~45%,致死率在1%~10%[43]。因发病以后会影响牛的生产性能,比如产奶量下降,对皮张也有一定的影响,给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做到防重于治,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做好灭虫、接种疫苗等工作,降低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44]。

5.1.1紧急处理

养殖场一旦发生该病应及时对疑似牛或发病牛进行隔离并上报有关部门,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根据病毒特性,可选用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石灰粉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同时灭蚊灭蝇,对其他牛进行紧急接种预防(可大剂量接种山羊痘疫苗)。

5.1.2治疗

病牛体表的结节可使用碘伏、碘甘油等刺激性较小的消毒液进行消毒,联合抗生素使用,以加快伤口结痂。重症牛治疗时可选用氟尼辛葡甲胺(Flunxin meglumine),皮肤溃烂的病牛可采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眼部有症状的患病牛,可使用环丙沙星溶液冲洗[44]。

5.1.3加强生物安全意识

外地引进牛时要按照国家防疫程序进行检疫,隔离30 d以上,检疫合格以后方可混群饲养。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减少引进其他病的风险。对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外来人员禁止进入养殖区,外出员工应进行隔离、消毒以后才能进入养殖区。养殖场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细菌滋生及病毒传播。加强饲养管理,制定免疫程序,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无疫情的养殖场应当进行表扬和支持,对发生疫情的养殖场及时处理,减少经济损失。

5.2 疫苗研究进展

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和根除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在我国LSD应用最多的疫苗是山羊痘疫苗,一般接种量为山羊接种量的五倍,欧洲国家主要使用LSDV同源减毒活疫苗(Neethling)进行免疫接种[45]。弱毒疫苗、载体疫苗也有研究,但还没有大量投入使用。Andy等[46]研究的减毒疫苗虽然具有临床保护作用,但该疫苗的病毒基因组含量以及对诊断方法的影响仍然受到怀疑。LSDV的弱毒株作为重组疫苗载体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认可[47],大量研究发现山羊痘病毒属病毒(CaPV)是研发重组多价疫苗理想的候选病毒载体,GPCR基因适合作为CaPV基因组的插入位点,是研发重组疫苗株的重要方向[48]。

6 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和牛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LSD对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虽然死亡率不是很高,但是牛发病以后会影响其生长性能,为了减少经济损失,该病应该受到重视。当下,针对LSD的疫苗还相对较少,疫苗研究将是重要研究方向。只有研究出有效疫苗,才能减少该病的发生,同时应该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意识,以减少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痘病毒结节性皮肤病
猴痘的前世今生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肿瘤临床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鼠痘
多层螺旋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