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在文学改编电影中的叙事功能

2023-01-02 14:15浙大城市学院王林李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22期
关键词:人声原著文学

浙大城市学院:王林 李琳

1.电影改编的原则

文学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为电影这门年轻的艺术提供了许多素材和灵感。L·西格尔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影片有百分之八十五是改编的”。但是,文学和电影是通过两种不同的媒介完成表达的艺术形式。前者通过文字和语言赋予读者想象,后者通过视听语言将想象具体化;前者篇幅要求少,后者受时长限制多;前者具有创作时所处的时代特点,后者具有拍摄时所处的时代特点;前者中的经典文学作品是精英文化的代表,后者则是大众消费文化的代表……种种区别表明,对于由文学改编而成的电影,如果仅用文学思维批判电影,或是忽略文学艺术评判电影,都会失之偏颇。因此,创作者、评论家和理论家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文学改编电影是否成功。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文章《非纯电影辩——为改编辩护》和《戏剧与影视》中表示,电影改编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忠实于原著。而美国电影研究学者乔治·布鲁斯东在《小说到电影》中则把侧重放在媒介的区别上,认为完全忠实于原著是不可能的,电影需要对文学进行一定的删减。除此之外,我国电影理论家陈犀禾教授在《电影改编理论问题》中提到,“对作品主题内涵的理解和处理上,有两种态度,即一般所说的‘忠实’和‘创造’”,两种关系相互制约。

在主题“忠实”和主题“创造”之间权衡,在大众叙事和原文本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是本文判断改编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原则。

2.电影中的人声

黑泽明曾说,“电影的声音,不仅加强,而且数倍放大了影视的效果”。由此可见,声音对于电影的重要性。1927年10月6日,纽约的观众在观看艾伦·卡罗斯兰导演的《爵士歌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了一句话,“等一下!等一下!你们都什么都还没有听到呢!”从此,《爵士歌王》成为世界上第一部采用同期声录制技术的长篇叙事电影。这句话,标志着有声电影新时代的来临。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声音在电影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其分为人声、音响、音乐三方面。人声是有声片出现以后最主要的有声语言,指人在表达感情和交流情感时所发出的一切声音,主要表现形态为对白、独白、旁白。对白,又称对话,指两人或两个以上的角色之间相互交流的声音,有交代剧情、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潜台词内涵等作用。独白是单个角色发出的个人表述的声音,是表现人物内心意绪的有效手段,它既可以是自言自语,也可以是与交流对象的大段论述,还可以是个人心境的表达。旁白属于画外音,即非画中人物发出的声音,发出者不与剧中人物交流,单向向观众评论或倾诉。除此之外的人声,如哭声、笑声、喘息声、心跳声等,皆称为“非语言人声”。

人声作为电影声音中一部分,在电影叙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其如何在文学与电影“联姻”中发挥自身的叙事价值,从而突破改编电影的叙事困境,并遵守电影改编的原则,将现代科技和传统艺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具有重要意义。

3.人声在文学改编电影中的叙事作用

3.1 改变叙述视角,故事结构更加紧凑

电影一般控制在90分钟至180分钟左右。而一些文学经典思想深刻,结构错综复杂,人物性格多且不同,篇幅多达几十万字。为了使电影故事的叙事结构更加紧凑,编剧和导演往往会对原著情节进行改动,以加强戏剧冲突。反之,有的文学作品字数较少,如李安导演的《断背山》,原著只有28页,短到甚至不能独立成书,单独发行,因此创作人员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情节和细节的增添才完成了这部长达134分钟的电影。另外,由于文学和电影的审查制度不同,敏感的历史背景、存在争议的人物或是色情、暴力的情节都需要进行巧妙处理。

在改编过程中,中长篇文学作品若删减不当,容易出现细节缺失、时空转换突兀、叙事节奏失衡等问题。短篇小说如果添改不妥,易出现段落情节安插突兀,打破影片整体基调等问题。若丢失或篡改了原著的主题,则违反了改编电影原则中的忠实性,会造成观众和读者的认同障碍。例如电影《白鹿原》的改编,原著是一部约50万字的深刻厚重的民族史诗,但电影受时长限制,删减了原著中具有“白鹿精魂”的朱先生和白灵两个人物,致使影片不仅失去了史诗气质,也偏离了原著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新时代、新思想对传统的祠堂宗族文化和心理冲击。

但是,叙述视角的合理转变,往往能做到情节改动更加自然流畅的同时,又保留一些必要的细节,达到保留原著精髓的效果。叙事视角是故事叙述者的观察角度。文学改编电影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对白、旁白、独白等人声,对原著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进行适当地切换,充分发挥全知视角、主人公视角、见证人视角、外视角各自的优势。改编电影选择合适的视角,叙事效果会成倍增长。

例如1956年夏衍改编剧本、桑弧导演的电影《祝福》,原著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电影的开头、中间、结尾都使用了人声中的画外音旁白,直接向观众展示了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电影中的旁白除了具有文学中文字的点评功能,还承担着推动剧情发展的职责,扮演了“在场”的叙述者身份,可以对电影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转换。

电影区别于原著中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相互补充的模式,放弃了主观叙述下见证者“我”的叙述视角,采用的是客观叙述下的非聚焦视角。“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这已经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电影开头的旁白就快速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自然地删减了原著中“我”返乡的故事,从而简化了故事的叙事脉络,有利于控制剧情走向和人物命运。旁白过后,画面逐渐呈现出祥林嫂落魄的模样。祥林嫂由原著被回忆的客体转为遭遇不幸的主体,有助于当时的观众代入自身,深切感受旧社会封建礼教对人民的无情压迫。结尾,“……这是四十多年以前的事情,这样的时代,终于过去了,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原著中作为知识分子迷茫彷徨的“我”变成了电影中反抗封建社会压迫的引导者,创造了现在与过去的时间二元对立,所营造的历史感提醒着观众旧社会已被推翻,激励人们投入新社会的建设之中去,起到了一定的政治教化作用。客观冷静的旁白保留了原著严谨、质朴、冷峻的风格,又做了通俗化处理,便于1956年新文艺在大众间的广泛普及。编剧夏衍运用人声对原著进行了创造性改编,统一了叙事视角,加强了传播效果,在清晰的故事线下,识字不多的人民群众能轻松快速理解经典文学深奥的主旨内涵。

3.2 展现时空背景,故事情节更加真实

故事背景指故事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文学作品,尤其在虚构作品中,作者往往会用大量的篇幅进行场景描写,以便于观众了解故事所发生的时代、场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为人物的心理性格、行为动作提供充分的理由,为事件的发展走向做好铺垫。但是电影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观影兴趣,需要快速进入叙事情节,故需在短时间内交代清楚故事的时间环境和空间环境。对背景的清晰描绘,不但能加深观众的沉浸感观影体验,有时也有利于主题的揭露。

电影中的人声在展现时空背景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声配合影像能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社会风貌和生活图景,观众能根据特定的语言风格、语音语调、语言内容,判断出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哪个国家、哪个地域。电影中的人声需要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性,群杂和方言能展现环境氛围,达到“写实化”的影片效果;对话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符合真实的地域环境,符合剧情内容的合理发展,符合现实真实和艺术真实。

许鞍华导演的《第一炉香》改编自张爱玲的《第一炉香》,全片缺少原著中角色应有的方言——上海话和粤语,反而充斥着台湾话和普通话。作为上海人的梁太太在香港生活了几十年却有着一口流利的京腔,葛薇龙的北京普通话不符合南方囡囡的身份,司徒协作为潮汕人却说着北方语系,乔琪乔和睨儿饰演者的台湾话也不符合原著人物设定。尽管影片在服装、道具、置景等细节上刻意展现了张爱玲笔下殖民时期的香港,但方言的缺失却大大消磨了原著里香港和老上海情调。改编电影由于未做到忠实于原著,导致票房和口碑双双失利。

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主角秋菊一口流利的陕西方言,就告诉观众故事发生的地点由原著《万家灯火》里的江南水乡安徽换成了陕西农村,地域环境的独特性选择更凸显了主角秋菊直爽倔强的性格。片中对当地的民俗语言的运用,完整地保留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北山村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使本真的生活状态得以较大程度地还原,还体现了导演纪实、生活化的处理风格。对话中俚语的使用,展现了乡间朴实的风土人情,增添了全片的趣味感与戏剧性。

3.3 塑造性格形象,故事人物更加丰满

人物是电影创作的核心,也是电影作品的核心。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常会描绘人物的外貌和衣着来刻画人物外部形象,通过人物对白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内部特征,即性格特征。对人物的性格的成功塑造,可以交代人物的行为动机,合理化故事的发展走向。

从文学到电影,电影演员表演角色对角色的演绎不应是机械复述原著中人物的语言,而是要通过对声音位置的控制,气息的运用和对人物的理解和想象,把文本转译为人声,让观众通过人声了解人物性格。2019年格雷塔指导的电影《小妇人》中乔劝说梅格不要结婚的片段,对话时乔语气坚定急促、语言干练,情绪层层递进;梅格音量较低,语气柔和,语势平稳。两人的对白快慢交错,抑扬有别。演员对台词生动精准地演绎,将书中独立自主的乔和温婉平和的梅格搬上了银幕,也展现了两人不同的婚姻观。

除了人物对白,文学作品中的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也是塑造人物形象重要的手段之一。布鲁斯东在《从小说到电影》中表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在电影改编中是无法直接“拿来”的。人物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影则需要将其可视化。在电影《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导演运用大量的内心独白将主角维特的所思所想展现给观众,“有时我就不明白,别人怎么还能够爱她,因为我是这么专一,这么诚挚,这么全心全意地爱着她的。除了她,我不认识,我不知道,我也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呀!”内心独白外化了维特对绿蒂的强烈爱意,表现了他压抑情感的心境,这种效果是动作和眼神所达不到的。除此之外,独白的另一种形式是对其他角色的大段诉说,如演讲、祈祷等,也能达到刻画人物形象的效果。

4.结语

文学改编电影,既不能照搬原著,又不能抛弃原著中心思想,加之两者的区别,改编常有难度。正确发挥人声在叙事中的作用,往往能使改编锦上添花。叙述视角的改变能使故事结构更加紧凑,彰显原著意蕴内涵;对时空背景的展现,有利于快速进入叙事环节,加强故事的真实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既外化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鲜明性格,又推动情节合理发展。目前还有许多文学作品等待发掘,改编电影应合理运用人声,发挥出原著丰厚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人声原著文学
驯烈马
我们需要文学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团的基本训练研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爱乐之城
水家乡
风流者——他将杂沓人声留在身后,张先生,走好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