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曹馨月
在媒介融合不断深化的当下,体制、技术、内容、人才等方面的深度整合已经成为传媒业改革的常态,不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在积极搭建属于自己的“平台生态圈”。在节目创作领域,为了适应融媒化的平台生态和多样化的受众需求,依托于媒介呈现的综艺节目样态也随之改变。微综艺作为传统综艺和短视频融合创新的产物,将长综艺的专业化和短视频的碎片化相结合,符合融媒体的传播逻辑和创作理念,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2022年1月20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媒体平台央视频推出的纪实类微综艺《闪闪发光的少年》,通过总台记者王冰冰的Vlog视角聚焦95后世界冠军多面人生,精准触达年轻圈层。首周播出后,全网短视频播放量破6000万,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破5亿,主话题阅读量累计达到2.6亿,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作为主流媒体在微综艺赛道上的一次成功探索,该节目以年轻化的语态和情感化的内核实现破圈传播,为我国微综艺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微综艺是指时长在5—20分钟左右,以短、精、快为传播特点的小体积综艺节目,是在短视频快速崛起、用户对碎片化视频需求加深的现实情境下细分出来的。相较于传统综艺而言,微综艺更加侧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个话题的不断深入,注重个性化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更加符合年轻受众的审美趋向,是网络综艺在微传播的影响下迭代升级的结果。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垂直化、碎片化、短篇幅的视听产品成为大众的消费重点。微综艺作为综艺节目创作的突破口,为其提供了一种融媒化的实践语态,填补了传统长综艺无法满足大众利用碎片时间娱乐放松的需求空白。
在“内容为王,渠道制胜”的时代,微综艺的出现,无疑给网络视频平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6年,优酷率先推出明星定制类微综艺《你好,是鹿晗吗?》,凭借流量明星的粉丝效应以1.5亿的播放量完美收官,引燃微综艺市场。随后,各大视频网站不断试水微综艺,主动迎合“小体量”综艺的市场需求。比如,优酷推出了聚焦年轻圈层的一刻综系列,腾讯视频开辟了内容IP化的小鲜综赛道,芒果TV围绕王牌综艺节目打造了一批衍生类微综艺,微综艺数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到微综艺市场的竞争之中。短视频平台基于个性化的分发模式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开发了一批垂直化的原生内容类微综艺,有以睡眠为主题的《11点睡吧》、以美食为主题的《岳努力越幸运》、以旅游为主题的《地球漫游计划》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视频网站和短视频平台的这些“老玩家”以外,央视频、网易、京东、淘宝等也加入其中。随着央视频的《国风运动会》、网易的《进击的灵感少年》、淘宝的《春新萌动》等节目上线,微综艺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微综艺是由短视频的“微”概念发展而来的网络综艺形式,相较于长综艺而言,在结构、叙事、视角三个层面都凸显出“微”的特点。
1.2.1 微结构:时长短、传播快
微综艺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20分钟左右,利用较短的时间来构建完整的节目内容,具有时长短、传播快的特点。以音乐话题类微综艺《你好!说唱酱》为例,将音乐与脱口秀相结合,对嘉宾们的吐槽进行巧妙编排,最终以15分钟的高密度内容呈现给观众。受众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集中观看节目,收看形式也高度适配移动设备端,契合了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碎片化的收看习惯和审美需求。
1.2.2 微叙事:内容精湛
相较于传统综艺冗长的叙事方式,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来层层递进,侧重于横向展示内容的丰富性。微综艺更倾向于开门见山式的破题,加快叙事节奏,在短时间内不断丰满同一个话题的信息点,呈现内容精湛的特点。抖音出品的明星定制类综艺《给你,我的新名片》,每期围绕一个新的主题和身份来为观众解锁明星的多面人生。片段化的叙事特点有助于集中观众注意力,加强观众对明星每个新身份的记忆点。
1.2.3 微视角:垂直细分化
微综艺不同于传统综艺大而全的粗放视角,通常以一个小切口进行精细化的内容耕作,顺应互联网用户圈层逐渐细分的趋势,呈现垂直细分化的特点。有《黄小厨的春夏秋冬》《公路厨房》这样以美食为主题的,也有《透明人》《一郭汇》这样以脱口秀为主题的,还有《你好实习生》《别人家的公司》这样以职场为主题的……微综艺根据不同用户圈层的特点,结合当下的热门话题,向垂直领域积极拓展,增强用户的黏性。
微综艺作为综艺市场的新生力量,吸引着无数新媒体平台的投资加入,其数量在急速增长的同时,难免会出现创作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就其发展现状而言,微综艺面临着泛娱乐化、同质化竞争、影响力不足等诸多现实困境,为未来该领域的创作提供了思考方向。
1.3.1 泛娱乐倾向
随着大量资本的不断涌入,微综艺受平台商业利益的驱动,出现了盲目追求眼球效益的泛娱乐倾向。综艺节目本身就具有娱乐属性,但过度娱乐化会导致节目变得空洞,缺乏内在价值和审美价值。目前,大部分微综艺都聚焦于明星艺人,其中就以《跑男来了》《歌手多看点》《大本营的秘密花园》等多档衍生类微综艺节目为代表。作为头部综艺的内容延伸,以未播的搞笑花絮为内容,从明星的行为失态、表演失误中挖掘笑点来吸引眼球,究其本质还是在主打明星效应,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
1.3.2 同质化竞争
纵观微综艺市场,虽然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同质化竞争问题也日益凸显。每当有“爆款”微综艺出现,相似类型的节目便接踵而至,同质化趋向严重。以纪实访谈类和明星定制类为代表,《透明人》《爱思不si》《人生之书》等均采用纪实访谈的节目形式,邀请明星艺人围绕热门话题展开讨论,风格雷同;《归零》《魔熙先生》《很高兴认识你》等均以打造明星个人形象为主,内容和形式趋同。
1.3.3 缺乏影响力
在媒介融合不断深化的当下,微综艺主要依托于网络视频平台传播,虽然目前互联网用户群体庞大,但相较于那些台网联动、平台自制的传统综艺而言,在口碑和影响力方面微综艺略显实力不足。凭借文化类题材脱颖而出的《我在宫里做厨师》以宫廷饮食为主题,结合“故宫热”大胆创新,但仅限于西瓜视频、今日头条两大新媒体平台播出,影响力相对有限,尚未实现真正的破圈传播。
由央视频出品、B站联合播出的纪实类微综艺《闪闪发光的少年》,充分发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资源优势,大胆尝试“Vlog+”的新媒体形式,在网感化的内容表达中弘扬青春正能量,是主流媒体在微综艺市场的一次成功实践。
与以往的纪实类微综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节目采用了总台主持人王冰冰的Vlog视角来观察95后世界冠军们不为人知的一面,能够让观众快速投入到节目情景之中,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以模式创新突破微综艺市场同质化竞争的桎梏。
Vlog全称为Videoblog,是以第一视角拍摄,通过片段剪辑制作出的具有明显个人风格的生活记录视频。戈夫曼在拟剧理论中把社会比作舞台,将人的行为分成具有表演成分的“前区”行为和生活化、隐私化的“后区”行为。梅罗维茨认为,以后区和前区观念为基础,在混合场景中出现的新行为可被称为“中区”行为。Vlog是一种典型的“中区”行为,能够把个人的日常生活展示到台前,具有“后区前置”的作用。《闪闪发光的少年》将95后世界冠军们隐藏于“后区”的日常生活进行Vlog化的前台呈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理。在第一期中,节目为观众展示了被体操迷称为“韦后”的韦筱圆即使无缘奥运会也备战到最后一刻的坚韧不拔,以及收到王冰冰赠送的偶像签名照后喜于言表的率真可爱。同时,节目还利用Vlog简洁明了的剪辑风格将节目内容进行浓缩,精准把握每位嘉宾最鲜明的特点。例如,从柯洁与王冰冰进行冰上滑冰互动时宁肯连摔四跤也绝不扶墙的片段中,展露出他倔强不服输的特点;从刘雨辰一边跟三人对打一边指点王冰冰如何握拍的片段中,感受到他稳重又体贴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央视频作为总台融媒化发展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总台主持人IP的品牌效应,大胆将王冰冰和Vlog的适配度应用到了节目当中。《闪闪发光的少年》将网友不断催更的王冰冰日常Vlog变成了持续更新的微综艺,以网友最熟悉的姿态出现,让兼具新闻专业性和综艺亲和力的王冰冰发挥了最大的自身优势。在节目中,她既可以自然接梗,与张常宁组成“最萌身高差”;又可以在看似随性的采访中敏感地抓住嘉宾的情绪变化,追问出柯洁对曾经战败经历的真实心态,让节目充满趣味性又不失专业性。
从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伴随着大型体育赛事的接踵而至,大众对体育的关注度持续高涨。《闪闪发光的少年》借此将镜头对准95后世界冠军们,挖掘他们背后的“发光故事”,满足年轻群体注重当下的诉求特性。罗兰·巴特曾在《明室》中提出“刺点”的概念,指的是摄影作品中能够刺痛观者眼睛的细节,对于综艺节目而言,“刺点”就是作品的内核所在,是能够对观众情感进行引导和影响的焦点,能够引发观众的群体性认同。而该节目的“刺点”就是95后世界冠军们与同龄人的相似之处,通过轻松、幽默的年轻化语态来挖掘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引起年轻受众的情感共鸣。第二期节目中,围棋“八冠王”柯洁作为被采访者,却不停地向王冰冰提问,当他的反向采访引起王冰冰的“警惕”后,开玩笑地解释道:“害怕素材不够”;第三期节目中,准备举行婚礼的女排选手张常宁在收到了节目组送出的一条少女心十足的婚纱时,喜欢泡泡袖和蝴蝶结设计的她表示:“婚礼的时候,每个女孩都是最美的公主”;在第三期节目中,羽毛球选手刘雨辰则化身养生少年,爱喝茶、出门随身带保温杯的一举一动印证了“95后都开始养生了”的传闻……节目通过兼具趣味性和情感性的内容,展示了95后运动员们走下赛场后回归普通的少年模样,拉近了与年轻受众的距离,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当下微综艺领域泛娱乐化的审美疲劳。
在饭圈文化盛行的当下,《闪闪发光的少年》立足于发现世界冠军光环下95后运动员们与同龄人共有的个人品质中的闪光点,重新定义“国民榜样”,弘扬青春正能量,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节目中,勇敢专注的东京奥运会女子跳水十米跳台金牌得主陈芋汐,乐观进取的全运会女子体操个人全能冠军韦筱圆,倔强不屈的中国女排冠军团成员张常宁和袁心玥……当很多人仍对“95后”保留着叛逆的刻板印象时,这群年轻运动员们用骄人的成绩惊艳世界,高调宣示着95后已成为中国体坛合格的主力军,向观众解读了何为“闪闪发光的少年”。同时,节目进一步挖掘运动员们赛场外的日常生活,向观众展示了他们身上最珍贵的闪光点,就是为梦想拼搏时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比如,在第五期节目中,无缘东京奥运会的自由泳选手刘湘,依旧进行刻苦的训练日常,正是她坚守初心、永不言弃的坚韧品质,让她在随后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中获得女子50米自由泳冠军。节目通过95后运动员们追梦路上战胜挫折的发光故事,传递着拼搏奋斗的时代价值观,鼓励年轻人勇敢追梦,发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在媒介融合不断深化的传播环境中,微综艺作为媒介融合发展的产物,促进了新旧媒体的融媒化转型,成为综艺领域长短视频过渡的中间地带。同时,融媒体的蓬勃发展也为微综艺市场注入新活力,为微综艺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渠道传播策略上,基于融媒体时代平台生态圈的构建,平台之间的优势联动可以促进微综艺的传播效益最大化,多渠道拓展受众圈层,有助于实现破圈传播。《闪闪发光的少年》的目标受众是年轻用户群体,而B站作为青年亚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聚集了大量年轻用户,节目通过央视频和B站的联合播出,消解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之间的界限感,精准触达年轻圈层。除了平台外部的联动发展,微综艺的创作还应该加强平台内部的优质资源整合。央视频作为总台的新媒体旗舰平台,对内容、人才、技术、传播等方面丰富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有品质的社交媒体”的定位,成功打造了《路过的生活》《国风运动会》等一系列微综艺,通过跨媒介叙事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内容创新策略上,微综艺的创作应该运用大数据分析,深刻把握不同用户圈层的需求特点,以精准的节目定位打破信息茧房效应,在同质化竞争中力求创新。比如,央视频在此之前推出的文化类微综艺《国风运动会》,聚焦近年来深受年轻人追捧的“国风”主题,探索中国传统运动的现代化表达,引起年轻受众的热烈关注。微综艺针对不同用户圈层有了精确的节目定位后,还需要摒弃大而全,追求小而美,在内容创作上不断纵向深入,以有内涵的优质内容留住受众。在《闪闪发光的少年》中,节目抛开95后运动员们的冠军光环,从他们与同龄人相似的生活细节中挖掘个人品质的闪光点,引发年轻受众的情感共振。
在价值建构策略上,微综艺不能单纯以吸引流量为目的进行创作,要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价值引领,提升节目品格。微综艺体量虽小,但也能具有“大意义”。《闪闪发光的少年》通过每集20分钟左右的时间,结合当下的体育热潮,塑造了一群真实而立体的少年榜样,用勇敢拼搏的体育精神感染每一位95后追梦人。再如,以“国风广播体操”火速出圈的《国风运动会》,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装走秀、舞蹈表演等形式,重新赋予中国传统运动的当代魅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而言之,微综艺要善于挖掘大众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主动回应社会和时代的关切,传递社会正能量,激发群体价值共鸣才是助力微综艺成功创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