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迪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444)
抗挫折能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茨威格提出,挫折承受力是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挫折承受力和适应能力的强弱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直接影响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2]。近年来,大学生跳楼、抑郁、极端行为等新闻层出不穷,如果没有较高的抗挫折能力,将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体育锻炼对提升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很多研究均表明,长期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会提高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Demir等人[3]在一项针对360名学生的调查中得出结论,经常参加运动的学生可以更积极地面对压力和焦虑。张同怀[4]认为,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感、刺激感、胜利感,能够培养一个人的抗击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但调查显示,多数人的体育锻炼情况都不容乐观,Guthold[5]调查发现,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没有达到建议的体育锻炼水平。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期间处理应激状况,保持自身平衡的一种手段[6]。大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抵消或避免挫折对他们产生的消极影响。倘若他们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不会消除挫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强化这种影响[7]。
整体来看,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关于体育锻炼、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探讨研究还较为缺乏。该研究以体育锻炼为自变量,抗挫折能力为因变量,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抗挫折能力的状况进行分析,探究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抗挫折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希望能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提升提供一定借鉴,也为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思路。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2个假设。
(1)锻炼量得分更高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抗挫折能力,也具有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2)应对方式可能是体育锻炼与抗挫折能力之间的中介变量。
该研究通过问卷星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上海大学的学生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问卷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66 份,有效回收率93%。其中,男生270人,占57.9%;女生196人,占42.1%。
2.2.1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由日本心理学家桥本公雄编制,国内梁德清等人对此进行了修订。量表采用5 级评分法,满分为100 分。从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3 方面来考察锻炼量,规定运动等级评定标准为:小锻炼量≤19分,中等锻炼量为20~42分,大锻炼量≥43分,该量表报告的重测信度为0.82[8]。
2.2.2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量表
该量表由杨秀君[9]等人编制,共15个题目,包括挫折耐受力、挫折排解力和挫折成长力三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法,总得分为三个维度的题目相加,分数越高,抗挫折能力越强。该研究中全量表的α 系数为0.907,挫折耐受力、挫折排解力和挫折成长力分量表的α 系数分别为0.826、0.879、0.893。
2.2.3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该量表由解亚宁[10]等人编制,共20 个题目,1~12题为积极应对方式维度,13~20 题为消极应对方式维度,采用4 级评分法,该研究中全量表的α 系数为0.800,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的α分别为0.888、0.755。
调查采用成熟的问卷,信效度都得到检验,可以减少共同方法偏差发生的可能,但还存在提问语境、测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11]。采用Harman 单因子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检验问卷中所有题项,结果表明,在未旋转的情况下,抽取出17 个因子,且第一个因子的解释变量为17.75%,小于40%的临界标准,表明此次调查不存在显著的共同方法偏差。
3.2.1 各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此次调查中,男生在锻炼得分、抗挫折能力等维度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女生。而在应对方式上,男生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女生,消极应对得分也低于女生,说明男生在应对方式上较为平稳,相对于女生而言,较少出现过于乐观或者悲观的情况。
表1 各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
3.2.2 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
根据PARS-3评分标准,得到本次调查大学生体育锻炼量的状况。
从图1 以看出,大学生小锻炼量为65.5%,占据一半以上,而锻炼量大的学生仅为12%。由此可见,大学生整体上运动量偏少。
男女分别计算,得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由图2可以看出,此次调查中,大锻炼量的男生占16.3%,女生仅为6.1%;中锻炼量的男生占30.7%,女生仅占11.2%;而小锻炼量的男生为53%,女生为82.7%,小锻炼量的女生比例远远高于男生,整体上男生的锻炼情况优于女生。
图1 大学生整体锻炼量状况
对体育锻炼量、抗挫折能力的3 个因子和积极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相关分析显示,锻炼量得分和抗挫折能力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彼此都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锻炼量得分更高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抗挫折能力,也具有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假设(1)成立。而消极应对方式则与其他变量都不呈现显著性相关。
因为仅积极应对方式与锻炼量得分具有相关性,所以中介效应仅验证积极应对方式。根据Baron 和Kenny 的中介效应检验步骤[12],结合温忠麟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的解读,利用SPSS的回归分析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设定公式(1)Y=cX+e1;(2)M=aX+e2;(3)Y=c'X+bM+e3,带入体育锻炼、应对方式和抗挫折能力3 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若3个公式成立,则积极应对方式起中介作用,若第3 个回归方程中的c'值无意义,则积极应对方式为完全中介变量,若c'值有意义,则为不完全中介变量(见图3)。
首先对3 个变量进行标准化,以避免回归方程中出现截距项,然后利用SPSS的扩展程序PROCESS的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 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得到表3的结果。
表3显示,模型1中,自变量体育锻炼(X)影响因变量抗挫折能力(Y);模型2中,自变量体育锻炼(X)影响因变量积极应对方式(M);在模型3中,体育锻炼(X)的B 值不显著,即第三个回归方程中的c'值无意义。因此,积极应对方式起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体育锻炼通过影响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来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假设(2)成立。
图2 男女大学生锻炼量状况
表2 各变量的相关矩阵
图3 中介模型图
表3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在通常的认知里,男性比女性在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都强,与此次调查反映状况一致。在锻炼量得分上,男生得分几乎是女生的两倍。男生的抗挫折能力整体也比女生高。在应对方式上,男女表现整体差别较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男生都低于女生,这也与男生的抗挫折能力有关,面对挫折男生不会过于积极或者消极,能够以相对稳定的心态面对挫折。通过性别差异分析,女生整体上更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挫折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锻炼量强度与抗挫折能力、积极应对方式都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不显著性负相关。这说明锻炼强度越大,抗挫折能力越强,面对挫折的应对方式越积极。这也与常识中的辅导员会建议遇到困难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多出门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的状况相一致。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调查显示,积极应对方式是体育锻炼与抗挫折能力的中介变量,且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调节聚焦理论认为,促进定向会把期望的目标状态表征为抱负,关注积极结果是否出现,而且倾向于采取渴望策略。在压力或挫折情境中,即促使个体更加关注压力或挫折是否被克服,实现所谓的抱负,这就导致个体会更加积极地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有利于战胜挫折[13]。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促进定向,有利于学生产生更积极的应对方式,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该研究探究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中的作用。从结果可以看出,加强体育锻炼能够使大学生拥有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素质,提高抗挫折能力。但此次调查和其他学者的调查都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整体情况不容乐观。锻炼量不足,锻炼意愿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女生,锻炼情况和抗挫折能力都远远差于男生。因此,学校应重点关注女生的心理健康和锻炼情况,并鼓励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提升锻炼动机。学校可以多举办体育锻炼活动,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做好引导,以优秀运动员为榜样,培育中华体育精神,让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取得心理和精神上的收获,同时协调家庭与社会,形成带动学生参与锻炼的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