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重要性、梗阻及发展进路

2022-12-31 23:09文丰安
关键词:现代化数字化数字

文丰安

(重庆社会科学院 改革杂志社, 重庆 400020)

数字技术是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的强大驱动力以及显著标志,它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也引发了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塑与变革。怎样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乡村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乡村建设面临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的经济环境。据2021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其中数字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度最高,为40.7%,工业的数字化水平占比远低于服务业,为21.0%,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数字化水平则最低,仅为8.9%。为实现农村地区较快发展,提高我国农业领域现代化,数字乡村成为我国乡村建设新方式。2022年1月,由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我国数字乡村的发展作出了安排部署。《行动计划》立足于新国情新农情,是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数字乡村工作的重要指引,表明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功能性作用、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已然成为乡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强调要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在新起点,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既是时代呼唤,也是顺应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而逐步具体化的政策措施(1)杨嵘均、操远芃:《论乡村数字赋能与数字鸿沟间的张力及其消解》,《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是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增强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内生动力,通过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让村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就是根据我国乡村发展现状和我国已经拥有的现代化建设实力和经验,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互联网+”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满足乡村居民对精神和物质生活的美好向往。就本质而言,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激活数据要素的潜能,推进乡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进而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基层社会建设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以达到充分释放乡村社会的数字红利、塑造更加包容共享的数字驱动创新体系目标,最终形成乡村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和包容发展的现代化治理新格局。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基层智慧治理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有的理论逻辑和生动的实践经验,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要之策。完善和发展数字乡村建设需通过科学合理的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推进的当下,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加强的当前,如何深刻理解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性、问题及发展进路,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探讨的话题。

一、学界研究进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随着乡村经济制度的深化,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数字乡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逐渐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关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的作用和意义。学者们普遍认为数字赋能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予人们能力。数字赋能是数字技术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数字技术不仅为乡村治理及乡村振兴提供动能,也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Granovetter Mark认为技术之所以能够影响乡村变迁,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技术的发展影响到乡村的社会关系,而经济生活又深深地镶嵌在这类关系之中(2)Granovetter Mark,“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91,No.3,1985.。Brown认为数字技术不仅可以改变连接方式,还可以形塑社会关系、社交方式,进而改造社区、组织和制度(3)J.S.Brown,P.Duguid,The Social Life of Information,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2,p.10.。沈费伟等认为数字技术作为一种赋能共享的手段,从村民的多元需求出发提供多样化服务,从而更好地维护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种技术赋能贯穿个人、组织和社区各个层级,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价值效用(4)沈费伟、叶温馨:《数字乡村建设: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就对乡村治理的作用而言,张丙宣等认为,作为乡村治理重要力量的数字技术,并非一种技术,而是作为一种社会机制推进乡村治理的结构和过程演进(5)张丙宣、任哲:《数字技术驱动的乡村治理》,《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杨亚莉等认为,数字技术是支撑乡村治理的重要方面,数字技术与基层党建、便民服务相结合,稳固党建根基,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以信息化手段助力乡村治理升级(6)杨亚莉、吴峰:《“数字乡村”开新局乡村治理“潮”起来》,《通信企业管理》2021年第11期。。时永航认为,乡村治理数字化立足于国情农情的现实需要,结合“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础工作,提高乡村治理精准性和有效性(7)时永航:《新时代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策略研究》,《领导科学论坛》2022年第5期。。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王小兵认为,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动能,通过改变农业产业生产、信息服务管理以及党政建设工作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持续走在前列(8)王小兵:《数字技术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的动力》,《农产品市场》2021年第9期。。孔苏颜认为,数字技术带来的数字红利激活农村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手段、新动能,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带来“智”的变化,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9)孔苏颜:《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路径选择》,《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22期。。江晨颖认为,数字技术通过驱动产业转型、加速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衔接数字乡村与数字中国的桥梁,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10)江晨颖、陈丽华:《加快数字技术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现代化农业》2022年第5期。。韩镝等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赋能乡村建设,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向系统集成转变以及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创造新机遇(11)韩镝、王文跃等:《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年第4期。。

关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数字经济在与乡村建设相结合时也会产生数字鸿沟、产业瓶颈、治理赤字等多重困境(12)冯朝睿、徐宏宇:《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就乡村振兴而言,学者们普遍认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的主要困境之一(13)杨嵘均、操远芃:《论乡村数字赋能与数字鸿沟间的张力及其消解》。。此外还存在数字平台应用视角狭窄、平台乡村互动场景受限、农村数字化专业人才匮乏、农村数字化政策供给不足等问题(14)张蕴萍、栾菁:《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改革》2022年第5期;秦秋霞、郭红东等:《乡村振兴中的数字赋能及实现途径》,《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在乡村治理方面,数字技术赋能乡镇政务服务的障碍主要源于数字工具理念的滞后,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起步较晚,数字政务服务功能缺乏整合,数字素养相对欠缺(15)李晓昀、邓崧等:《数字技术赋能乡镇政务服务:逻辑、障碍与进路》,《电子政务》2021年第8期。。经济问题决定了乡村传播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16)Zhouying Song,Chen Wang,et al.,“China’s Prefectural Digital Divide:Spatial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Determinants of ICT Diffu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Vol.52,2020.。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也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升级,但是受电子商务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明显分化,而且对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深度不足(17)星焱:《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红利”与“鸿沟”》,《经济学家》2021年第2期。,进而影响乡村建设。

关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的路径研究。不论是乡村振兴还是乡村治理,改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乡村建设的基础(18)董志勇、李大铭等:《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第6期。。消除乡村数字赋能与数字鸿沟之间的张力还在于提升农民主体能力,为个体赋能和以技术创新推动乡村产业赋能和治理赋能(19)杨嵘均、操远芃:《论乡村数字赋能与数字鸿沟间的张力及其消解》。。就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而言,要培养多主体协同创新的乡村数字化发展模式,营造诚信创新、文明开放的数字经济氛围(20)赵德起、丁义文:《数字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机制、路径与对策》,《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就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而言,要从政府供给侧、服务环境端、公众需求端、监测反馈端四方面入手,着力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21)陈弘、冯大洋:《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思路与进路》,《世界农业》2022年第2期。。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建设既需要靠政府来主导,同时也要在建设中听取群众的相关意见。从总体性视角来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建立健全数字乡村治理的保障机制尤为关键。数字乡村治理需要在软硬件建设、组织建设、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22)武小龙:《数字乡村治理何以可能:一个总体性的分析框架》,《电子政务》2022年第6期。。

综上所述,当前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将具体数字技术运用于乡村治理及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等方面。相对而言,对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对其重要性的探讨也还不够深入。基于此,本文在探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审视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破解对策,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希望能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借鉴。

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23)文丰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动力及促进机制》,《东岳论丛》2022年第3期。。当前,乡村治理在逐渐实现精准化、及时化和数字化。我国乡村建设也在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浪潮,积极推进乡村治理技术的整合、创新及发展,并为这些提供了人才、资金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在政策层面给乡村建设现代化打造好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众所周知,数字经济是世界的潮流、时代的趋势,也是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技术赋能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广泛运用既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需求,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

(一)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数字技术渗透到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24)文丰安:《数字乡村建设:重要性、实践困境与治理路径》,《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数字技术能有效发挥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推动土地、资本等传统资源焕发新活力,在改变乡村百姓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加速推进乡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首先,在产业振兴方面,数字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手段,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乡村的种植业、渔业、畜牧业等全面深度融合,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体系等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推进生产智能化,进而提升农业经济质量效益,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新型农业以及农村电商的发展不断催生发展新业态,为产业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其次,在乡村文化方面,数字技术为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乡村文化振兴主要在于培养农民对乡村价值体系的认同和传承。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年轻一代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弱化。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84亿,占网民整体的27.6%。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个百分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技术在广大乡村的普及和运用逐步拓宽了乡村文化振兴的领域,带给农民更多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同时,大数据、AR等数字技术的运用,让乡村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通过多维的方式得到有效传播,不仅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也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再次,在乡村生态方面,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在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中引入数字技术,注重村民与乡村环境的良性互动,能有效规避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环境破坏问题。最后,在乡村治理方面,通过数字技术能够有效实现乡村治理主体、治理要素的有机整合,构建农村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格局,打破党建工作的时空限制,弥补传统乡村治理中的诸多缺陷,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为上级政策进村,为村委会处理村内矛盾纠纷、开展人口普查等提供了便利,能够预测和防范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提升乡村治理效率。网上信访等数字治理平台为村民发表意见和建议提供了线上渠道,保障了村民权益。

(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对我国城乡关系的科学把握,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城乡融合发展强调城乡资源双向良性互动,旨在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荣。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能有效释放乡村发展活力,不仅能打通城乡之间商品流通和服务贸易隔阂,而且能转变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村民共享现代技术进步成果,在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乡村建设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强化乡村民生保障,为村民提供便捷性服务,为建设数字乡村提供基本硬件保障。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建立集农村宽带、互联网、5G等在内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并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城乡互联共享的数字化图书馆等,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优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村民个性化的生产、生活需求。在信息化社会,城乡居民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的接入程度、电子资源的获取机会、信息通讯设备的支付能力、数字信息的应用意识和使用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形成了城乡“数字鸿沟”(25)吕普生:《数字乡村与信息赋能》,《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利用互联网的连通性整合城乡资源,实现城乡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搭建远程教育、智慧医疗等平台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城市公共服务相对接,不仅能解决乡村社会资源不足的问题,也能优化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能有效弥合“数字鸿沟”,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城乡信息流、物流、技术流等自由流动,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在现代通讯技术接入的农村,缩小数字鸿沟还有赖于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以信息化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构建更畅通的流通网络和销售网络,推进乡村资源向城市的高效流动,实现城乡均衡化发展。

(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

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要素。数字中国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基础,能够更好地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新时代适应我国信息化发展新要求而提出的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26)《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强调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人民日报》2018年4月23日,第1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推进数字中国战略离不开数字乡村的建设。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对数字乡村的建立发挥着积极作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发展数字乡村,强调以数字乡村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我国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21亿元,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但是相比智慧城市建设,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还相对滞后。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不仅有利于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而且能够通过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实践中的问题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在于注重农民主体地位,运用数字技术帮助农民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民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但是在现实中,乡村数字基础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以及技术支撑不足,导致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现代化的效应并未充分发挥。

(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作用。数字化的乡村网络基础设施、乡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为智慧农业生产、农村电商、数字化生活等数字乡村关键应用场景提供基础需求,有利于实现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当前,我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现有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100%,偏远落后地区通信难的问题得以解决,村民真正享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发展红利。但整体而言,我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在西部偏远地区。据《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22.5%,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为25.7%,中部地区为30.8%,而西部地区仅为19.6%。在西部地区,一些包括生鲜农产品在内的地方特色资源丰富,但由于产业基础薄弱、财力不足,物联网、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农业设施的应用满足不了乡村现实发展需求,现代化物流、智能仓储布局失衡,西部偏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遭遇瓶颈,不利于共同富裕实现和区域协调发展。虽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也未能消除,城市与乡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旧存在显著差距,硬件不足导致乡村信息服务软件落后。5G信号未全覆盖也造成一些返乡人员网络信号不稳定,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具体领域都无法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进而制约远程教育、医疗的发展质量。另外,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较为缓慢的乡村,这些地区虽已成为国家数字化发展难点和重要突破点,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二)缺乏推动乡村建设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人才

就目前而言,乡村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首先,由于我国乡村发展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差,生活质量没有保障,很难留住乡村建设方面的技术人才,甚至连当地年轻人都留不住。这些现实情况当前也未能有适宜的解决方法,严重阻碍乡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整体呈现动力不足状态。其次,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建设人员对科学技术有较好地掌握和运用。但是,在实践中,乡村建设主体多为大龄妇女、留守儿童、年迈老人等当地村民,且年迈的老人占大多数,面临“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未来靠谁来种田”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数字化建设水平有所提高,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逐步缩小,但是农民群体的数字素养相对来说还是较低。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达37.5%,以职业分类来看,农民群体的数字素养得分仅为18.6分,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比全体人群平均值(43.6分)低57%(27)李晨赫:《社科院最新报告:乡村振兴亟待弥补“数字素养鸿沟”》,《中国青年报》2021年3月16日,第5版。。而数字素养是农民个体融入数字社会、享受数字红利的关键。这一群体文化水平不高,掌握技能不多,综合素质较低,在数字科学技术的掌握和互联网的运用方面均存在很大不足。如果要求他们将农业与数字技术两者结合运用,对他们也是较大的挑战,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同时,众多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农村地区与科技挂钩的产业非常少,从农民个人能力来看,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过程中,农民自身的综合能力比较弱,综合技能比较低。

(三)农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缺乏技术支撑

当前,我国数字农业领域的基础技术研究在世界上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一是我国面向农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比较少,特别是农业数字化相关的技术研发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农业专用的机械传感器、自动化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等方面的研发均处于世界落后水平。以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精准农业传感器为例,我国的自主研发占比不足10%,且可靠性及稳定性都有待提高。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农业应用开发上,面对我国数字农业场景,无论是在地理条件、技术水平、还是气候差异的多元性等方面,数字农业应用研发显得太过泛化,技术与市场需求存在不对称问题,科研与产业无法实现有效对接。数字农业应用功能的集成性、易用性还有待提高。二是数据获取机制欠缺,区域数字技术应用极不平衡。多数市、区(县)均少有成熟的基层数据获取途径,缺乏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尚未建成统一的基层信息共建共享机制,任务分工及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农业科技推广的力度需加强。如在调研中发现,重庆市丰都县只是依托阿里云、华为云等搭建了“城市大脑”,还缺乏数字乡村社会征信、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三是关键数字技术创新供给不足,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尖端人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数字技术适应性较差,一些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产业发展尚待提高。当前适合“三农”特点的信息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与城市以及其他领域相比,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明显滞后。一些农村电商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准确进行市场定位,进而无法将电商与实体产业有效联合。

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发展进路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世界作出的宣告。数字化是现代化的新动能,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就是要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加快农村数字产业化,积极用数字化赋能农村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建设数字化转型

不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数字乡村,数字化建设都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强调推进农村5G网络覆盖,优先在有条件的重点行政村开展5G网络建设,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80%。但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很多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需要在乡村治理建设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能相应地减少乡村建设成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基础设施加强建设。

一是加大对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资。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对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多个互联网接收站。改善乡村建设中互联网信号不好的状况,实现互联网与该地区各种产业的相互联系,推动乡村新一轮的农业技术改革和应用。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和电子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为农民对接广阔外部市场提供机会,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深入推进乡村居民消费升级,给乡村注入更多消费活力,为农业农村升级改造提供便利(28)何宇鹏、武舜臣:《连接就是赋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农村经济》2019年第6期。。

二是科学预测“数字技术下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乡村建设现代化的确需要在人才输送、要素配置、技术支持、资金投入、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对相关技术配套基础设施也提出相应要求。尽管如此,还是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城镇化凸显部分人口输出型和收缩型乡镇存在的问题,二是现代化凸显空间分布零星分散乡村存在的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都需要进行科学预测和合理规划,防止盲目扩张、大修大建,防止后期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三是提升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治理时效性。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对数据内容的实时收集、高效处理、快速传送能够破除时效性问题。大数据涵盖各个层面的全样本数据,数据的变化实时反映事态的发展动向,及时预判乡村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隐患。通过公共数据平台可以合理界定各部门间的权责界限,避免部门之间信息抢夺、职能交叉现象的出现,提升乡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效率。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推动乡村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内容等治理要素数字化的历史过程,即以数字技术为载体,推进乡村数字经济社会建设与实现数字化美好生活的新型智慧治理活动。

总之,乡村数字建设现代化就是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的情况下,充分体现实现互联网进入乡村治理建设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数字化支撑数字形式和经济形态、提高乡村建设的科技水平的目的。

(二)强化乡村建设主体能力,实现个体赋能

在乡村建设现代化过程中,村民是建设的主体,也是建设的重点。只有强化乡村建设主体的能力,培育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得到科技带给乡村的巨大回报,真正体现数字技术赋予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是发挥好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历史不断证明,一个好的领导才能带领人民创造真正美好生活。不管我们社会、农业农村怎么发展,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乡村工作千万条,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键,因此,只有在乡村建设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各项建设任务的完成。党组织是乡村建设的领导者,他们的思路不能乱,要大力加强对党组织中领导干部的监督,使他们的用权行为得到公开透明监督,才能让村民们安心,也能获得村民的信任。同时不能出现党组织包揽一切、村民处于被动状态的现象,要将村民纳入到参与体系中,两者联合实现科技带来乡村便捷化的同时,也促进党组织与村民之间关系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党组织的创造活力和农民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二是推进网上服务型政府建设。众所周知,互联网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便捷,同时也带来工作上的便利。因此建设网上服务型政府,可以让村民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提高乡村治理的参与感,增强与党组织的联系。比如村(社区)组织干部可以设立一个公众号,在公众号中设置不同板块,让一些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村民管理符合自身能力水平的事务,不仅可以增加村民的参与感,也能体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运用现代科技在加强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此外,鼓励村民向基层组织讲述自己在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困惑、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向基层组织谏言献策,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在基层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基层组织也可以改变传统调研方式,通过互联网时刻了解民众在基层建设中的状态、对乡村建设的需求,据此快速做出反应,满足村民需求,切实保障群众利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让群众与基层组织更加亲密、更加相互了解,也使党领导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建设的领导者,使村民真正成为建设的参与者。

三是推进乡村建设多主体化。在数字化时代,村民数字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乡村建设的主体,提升村民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关键。2022年,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共同印发的《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强调劳动者数字工作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出要提高农民数字化“新农具”应用水平,让数据真正为乡村生产生活服务。此外,在长期的乡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包揽一切,农民只是被动地参与,这种现象的存在使主体一旦失误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为避免传统治理模式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就要实现多主体化的建设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出现一个主体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多种建设主体在乡村建设中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还可以增强村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实现乡村建设目标。

四是重塑村民与干部的关系,激活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主动性。一直以来,传统乡村建设模式是村民执行村干部布置的任务,但这种传统建设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形势需要。因此,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要重塑村干部与村民的共同体意识,同时也要运用好村民自治组织的力量,通过赋予村民一定的权利,让他们在乡村治理建设过程中展现热情和服务精神,与村干部一起为乡村建设尽心尽力,发挥村民在乡村建设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提升村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激活村民建设制度,用切实、有效的方式解决乡村建设中空心化、城乡差距大、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得力助手。数字技术有效规避了传统乡村政府管理过程中基层组织为主体、服务流程繁杂、难以满足村民需求等现象(29)王惠林、洪明:《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互动机制、理论解释及政策启示——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分析》,《学习与实践》2018年第3期。,强化数字技术赋能过程中的主体性,在推进乡村生态与乡村经济建设协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实现有效赋能

创新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在尚未完善的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科技赋能乡村建设能够促进数字经济新形态的萌动和发展。而以技术创新推动乡村产业赋能和治理赋能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就目前乡村发展现状来说,很多农民不会使用互联网,因此对农作物真正收成时机难以精准把握。现在电商发展态势迅猛,如果能将农作物拿到网上售卖,将会扩大农民收入渠道,增加乡村居民收入。所以在推动科技赋予乡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给农民一定资金鼓励作为数字技术赋能中的基本支持,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民的高科技使用技能培训。

一是重视数字供给与乡村发展的适配性。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不能照搬工业规模化、流水线生产的模式。当前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实现借助现代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8.70%,乡村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老人农业”广泛并极有可能长期存在,这部分群体对先进技术推广使用的接受较为困难。因此,科技创新不仅需要考虑适应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创新应用,还要兼顾“农一代”、“农二代”之间日趋凸显的代际差异。其次是数字技术与使用者的适配。技术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使用者的能力和水平,乡村建设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化与之匹配。

二是提高数字在乡村建设现代化中的巨大作用。要想快速提高乡村中农业及其他产业产量最大化,就必须依靠数字技术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建设现代化。同时,在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互联网,对于实现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的技术交流有很大的链接作用。通过互联网,不同地区可以快速分享在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打破村与村之间的沟通壁垒,促进乡村间的交流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实现乡村之间的产业融合和合并发展,促进乡村之间的技术交流合作。这一举措对于快速实现农业技术转型和实现乡村建设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创新乡村建设理念。历史不断证明,创新是发展的第一要义,所以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实现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要想实现乡村建设现代化转型,必须要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意识形态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动。因此领导班子从思想上要有创新意识,要对乡村居民进行城乡创新意识教导,要让他们能够全面了解数字技术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是强化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并把创新意识贯穿乡村建设始终,最终达到乡村建设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结语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乡村一直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数字乡村建设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时代发展,传统乡村建设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数字技术的到来为乡村建设送来希望之光,它为我国乡村建设提供许多新思路。因此,要善于将人工智能、5G等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优势与我国乡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我国乡村经济社会转型,创造新乡村,建设新风貌,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现代化目标提供可实现路径。

在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要持续深化改革,大力增强创新驱动力,数字技术的发展过程就是数字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通过进一步加强数字理论的学习可以增强数字发展的科学性和主动性,我们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成为数据科技时代的引领者和主动者。在具体的乡村治理过程中,要积极构建数字乡村治理的新模式,通过构建乡村建设的治理体系,促进数字技术与治理知识的链接与耦合,积极推动治理的精准化以及公共服务的高效化,为乡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要用科技政策,增强数字技术效力与活力,努力管控好各种风险,树立人民至上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理念,努力推动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的乡村服务体系建设。要让数字技术造福广大群众,大力促进乡村建设,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猜你喜欢
现代化数字化数字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