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红梅 _ 北京邮电大学附属小学
班级是什么?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更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在小学阶段,融入集体、学会相处非常重要,教师应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把班级变成赋能的平台。
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小学生,尚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所做即所想,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缺少场合意识。对此,我召开了一节班会“最美的声音”,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场合要遵守不同规则,不能影响他人,互相尊重,才能享受自由。班会前,我提前录制了学生在学校的声音和画面资料;班会中,每名学生体验了做评委的过程,并评选出哪些声音是校园里最美的声音,引导学生懂得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班会后,一位学生家长和我分享了他与儿子的聊天:放学路上,儿子问爸爸:“为什么街道上到处都是这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爸爸想了半天不知如何回答,最后只能说:“这些字都是正能量。”儿子却告诉爸爸:“我知道什么是自由。”爸爸非常好奇,结果儿子说:“我在自习时写完作业,可以画画、看书……只要不影响别人,这就是自由!”瞧,我们的班会成功了!
三年级正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互惠的友谊关系延伸为共同合作、互相尊重,学生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关心他人和移情能力增强,有分享、助人的需要。虽然合作在刚开始阶段会出现偷懒、逃避、推诿、指责等现象,但是这个阶段是关键时期,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我召开了一节主题为“来吧,小伙伴”的班会,设计了一个巨型飞行棋,学生以组为单位掷骰子做游戏,游戏一共25步,其中12步需要集体合作完成任务,任务类型有6种:猜成语、报纸游戏、夸夸小伙伴、跳绳一带一、24点、合作摆出学校雕塑或景观的造型。学生游戏体验后分享经验,他们总结出获胜“秘籍”:会赞扬同伴、好说好商量、分担困难、互相谦让、分工合作……看,这不就是合作的要求吗?
到了六年级,面临“小升初”的衔接,为了帮助学生们如何甄别友情,我召开了一节班会“温暖前行”,以推荐书籍《偷书贼》的阅读考查引入,分享学生们对友情、爱情的认识。
每个阶段的班级活动,依据学生年龄阶段特点设计,不是以灌输的方式告诉学生“必须怎么做”,而是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感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常常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完成自我教育,获取成长能力,同时也让班级成为赋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