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022-12-31 21:59
种子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球果锈病化学防治

支 莉

(乌兰察布市园林防灭火队,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樟子松是我国东北的重要造林树种,随着人工引种和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无法得到保障,导致病虫害常有发生。樟子松的根部常见病害有根朽病等,常见的干部病害有松瘤锈病等,樟子松叶部的常见病害有枯梢病、松锈病等。樟子松同样容易受到蛀干害虫、枝梢害虫以及种实害虫的侵害,包括松毛虫、松梢斑螟、松枝小卷蛾等。应确保樟子松林不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并确保引入的树种、培育的幼苗不存在病虫害。在栽培与造林前,对其可能患有的病虫害严格检测,确保引入的树种不携带病虫害的致病源头。在进行培育与栽培过程中,需要从树木与幼苗生长的多个层面进行考虑,保持树木间距,定期间伐,确保树木的生长环境。在进行林间管理时,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测,对重点林地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林间出现的病虫害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病虫害及时控制,避免病疫的蔓延[1]。在林间管理方面,注重管理人员的人员配比,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林业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病虫害的发生位置精准判断,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合理预测,提高林业管理的效率。

1 樟子松溃疡病及防治

1.1 樟子松溃疡病的基本情况

樟子松溃疡病也叫云杉叶疫病,属于高危的外来入侵真菌病害,患病的樟子松树木会出现树皮开裂的情况,球果出现溢脂,并且存在较为严重的枯梢现象。樟子松溃疡病感染松针叶部,通过针叶的气孔进入植物组织,造成针叶凋落。寄生在植物体内的孢子来年对植物再次侵染。该病害的潜伏期较长,并且在潜伏期的症状不明显,因此难以进行检测与预测,一旦出现病害便会造成树木的枯萎甚至死亡,并且会造成大面积樟子松林受到感染。该病出现在我国内蒙古等地,造成松林的大面积枯萎。樟子松溃疡病病菌的适应能力较强,在人工林中发生较为严重,并且根除的难度较大。樟子松溃疡病寄生的物种种类较多,因此抵抗力较强,能寄生在不同种类结构的植物内生存,由于其拥有较强的潜伏性,通过长途调运感病苗木发生远距离传播也较难被察觉。

1.2 樟子松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1.2.1 化学防治

目前樟子松溃疡病的防治目前应用1%波尔多液养护树木。由于致病菌在夏季产生分生孢子,因此多在夏季喷洒化学药剂,影响病菌的繁殖。

1.2.2 林间管理

通过造林技术和林地管理技术提高林分的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患病树木的枯萎组织,集中处理枯萎枝叶,避免病原菌通过枯死枝扩散。同时,合理控制树木间距,确保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选择向阳坡种植,保证树木的光照条件及湿度水分,通过改善樟子松林的生长环境,提高林分整体的抗病能力。

2 樟子松枯梢病及防治

2.1 樟子松枯梢病的基本情况

樟子松枯梢病由松球壳菌引起,极易感染大量的冷杉、云杉、落叶松等树种,在国内外属于较易感染的病害。松枯梢病常在育苗苗圃、人工林中发生,极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往往引起幼苗的根茎腐烂,枝梢出现大面积枯萎,枝干发生溃疡,甚至整棵植株枯死。枯梢病常发生于生长衰弱的植株,有无伤口均有可能感染松球壳菌,幼苗以及成年树和其球果都有可能发生病变,松球壳菌侵入嫩梢,通过气孔传播病菌,孢子可以借助雨水传播,该病的传播与樟子松生长环境有较大关系,与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条件密切相关。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尤其是在持续降水天气,孢子混在雨水中浸染植株并大量传播,在苗圃培育过程中,要避免将带病植株引入田,在造林过程中也要严格防治病虫害。

2.2 樟子松枯梢病的防治措施

不适宜的气候环境、土壤成分、土质黏重、水分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都会对樟子松的生长造成长期影响,虫害、干旱、机械损伤等直接因素会在短期对樟子松的生长造成较为强烈的影响,增加感染病虫害的可能,被松枯梢病侵害的植株会发生溃疡、衰弱直到死亡。因此,松枯梢病的病虫害防治应从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病虫害防治策略,考虑病菌寄主以及各种环境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樟子松枯梢病主要通过化学方法、生物方法、造林技术以及育种等方法防治。

2.2.1 化学方法

选择合适的月份喷洒一定浓度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并且利用百菌清烟剂与硼砂液混合进行辅助防治,能极大程度遏制枯梢病的侵染,另外,利用水杨酸和多效唑对樟子松的嫩梢进行预处理,可以降低松梢枯病的发生概率。在配比化学药剂浓度时,需要充分考虑樟子松的树龄以及当地环境,幼苗对部分化学药剂的吸收性更强,尤其是水杨酸在使用中的效果更佳,在对苗圃进行病害防治时选择波尔多液,可以达到较强的防治效果。化学防治能快速杀灭病菌并遏制病情,但长期使用农药会造成病菌有一定抗药性,并且通过化学防治的方法引入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学药品,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2.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能通过在樟子松林引入天敌制约病虫害的繁殖,在樟子松的针叶上涂抹绿木霉等抗生细菌,能占用病菌的生存空间,与致病菌形成竞争关系,产生抗生素抑制病菌生长。利用抗生细菌达到对病菌的拮抗作用,能在不损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生物防治方法见效较慢,并且对微生物杀菌剂的研究还不充分。

2.2.3 营林防治

营林防治措施是通过对病死树木进行清理处置、修剪坏死枝干,减少病菌在坏死树木上的繁殖;调整林分的组成成分,营造混交林提高生态环境整体的抵抗能力;及时采取抚育伐、透光伐等措施,确保樟子松林树木生长养分充足,加强对樟子松优良品种的育种工作。在培育过程中加强对幼苗的管理工作,防治在苗圃地中出现枯梢病。在造林过程中要加强检疫工作,确保新引进的树木不会外带病菌。在育苗造林过程中施加肥料给予树木足够的养分,增强树木的长势和抗病性。

3 松瘤锈病及防治

3.1 松瘤锈病的基本情况

樟子松拥有较强的耐旱性,能在贫瘠的土壤环境中生长,人工造林的面积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樟子松感染病害。松瘤锈病会造成樟子松的枝干出现瘿瘤,圆形瘿瘤中存在大量菌丝,直径在4~60 cm,瘿瘤中有较多的油脂成分,对树木的健康生长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在森林火灾出现时,瘿瘤还会造成树干部分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

松瘤锈病在湿度较高以及气温较低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被感染的樟子松松瘤的大小和数量各不相同,数量较多的可以达到400 个,并且部分松瘤直径超过80 cm,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随着被感染的时间推移,木瘤体内的病原菌孢子逐渐增多,导致木瘤的体积也随之增大,菌丝逐渐感染松树并侵染松树的枝叶。樟子松的人工林容易遭受大面积的松瘤锈病害,严重阻碍树木的正常生长,甚至会造成树木大面积死亡。松瘤锈病的病原菌可以在风力的作用下传播,通过樟子松针叶的气孔进入树木体内,被感染的树木会出现小斑点,通过孢子直接感染有伤口的枝干。

3.2 松瘤锈病的防治方法

3.2.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多采用在发病林地喷洒化学药剂以及烟熏的方法,可以直接有效地清除病原菌,或在松瘤锈病的高发地采用化学药剂的喷洒对病害进行预防。根据幼苗、树林的生长状况配制波尔多液、可湿性代森锌等化学药剂。综合考虑松瘤锈病病害的高发期和繁殖期,选择适宜的季节月份喷洒。另外,在松瘤患处也可以涂抹松焦油等药剂。化学药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松瘤锈病的发生,选择松瘤锈病的高发期对树干喷洒一定浓度的石硫合剂,预防病害的效果良好。

3.2.2 林地管理

加强林地管理需要通过间伐等方法,保证樟子松有足够的光照条件和土壤营养。通过修剪樟子松,伐去长势不好的树木,确保树木有足够的通风、光照条件。当发现被病原菌侵染的树木时,需要对其病枝进行处理,营造良好的林地条件。及时清理掉枯萎、染病的落叶、枝干及树木,避免病原菌寄生在被侵染的树枝上。

3.2.3 造林措施

采取科学的造林措施,根据树木生长地点的自然条件预测病害情况,在易发病的林地建立混交林,通过引入合适的树种,增加林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林地整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要注意树木间距,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树种建立混交林,并且注意树种之间的搭配,避免出现造林树种与樟子松的生长不协调的情况。

4 樟子松球果象甲的防治

在防治樟子松球果象甲时,需要根据不同月份害虫的生长情况以及气候条件,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对于象甲幼虫可以采用内吸剂防治,对于越冬后的成虫利用化学喷洒的方法,也可以利用烟熏法消杀。可以将被侵害的球果摘除集中储存,待其羽化之后利用化学喷洒等方法灭杀。

4.1 化学防治

喷雾法是目前较常使用方法,采用一定浓度的农药通过喷雾机喷洒,可以根据单位面积内所需的剂量科学配比。常用适量浓度的绿色威雷微胶囊剂、虫线清等药剂进行喷洒。对于樟子松球果象甲的虫害源也可采用局部施药法,对虫害较为严重的部分植物注射、涂抹药剂,对虫孔进行堵塞,能更加有针对性地防治害虫,用于枝干涂抹的药剂有甲维盐乳油、豚草微胶囊剂等,将其配比成适当浓度涂抹于枝干。

4.2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防治技术能有效避免化学防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引入樟子松球果象甲的天敌制约象甲数量。选择合适的象甲天敌物种繁育,利用人工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将培育成熟的天敌释放到虫害林地。樟子松球果象甲的天敌较多,比如短角曲姬蜂等。常选取各种曲姬蜂繁育,因其拥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可对抗不良的生存条件,并且可以较快发现虫害位置。曲姬蜂的幼虫在球果中越冬,并且吸食、羽化的时间与樟子松球果象甲较为吻合。在对曲姬蜂进行繁育时,应对落地的被害果采集存放,待樟子松球果象甲羽化后将其消灭,不损害在球果中越冬的曲姬蜂幼虫。

4.3 造林技术

在樟子松的人工林培育过程中,需要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使各个物种之间产生制约与平衡,增加林分整体的抗性。同时,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选择合适的树种建立混交林,在建立混交林时可以适当增大林分郁闭度。充分利用光照条件和空间布置,在确保樟子松木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性和光照条件的前提下,种植不同树种改善林分结构。摘取或捡拾被樟子松球果象甲吸食损坏的球果,集中放置等待成虫羽化。

5 樟子松梢斑螟的防治

5.1 樟子松梢斑螟的基本情况

樟子松梢斑螟的成虫有2~3 cm 的翅展,身体呈现黑褐色。由于樟子松梢斑螟具有喜光性,樟子松林往往在阳坡危害较为严重,树木的伤口处容易受到樟子松梢斑螟的侵害。樟子松梢斑螟的幼虫喜爱吸食汁水丰富的植物,因此选取嫩枝并蛀食球果,造成果实提早脱落或发育不良,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2]。幼虫从嫩皮处侵入,并且在蛀口排出分泌物,使脂质凝结堆积,喜爱从伤口新愈合处的嫩皮反复入侵。

5.2 樟子松梢斑螟的防治

5.2.1 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防治方法配比不同成分的药剂,考虑樟子松梢斑螟虫害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体积,使杀虫效果达到最佳。化学防治多采用喷雾法,可以确保药剂在喷洒单位内均匀覆盖。喷洒时间需要考虑成虫的羽化时期,选择20:00 后喷洒药物,减少光照条件对喷洒效果的影响。为了避免使用单一药物而使害虫出现抗药性,在选择农药时,应对不同种类的农药采取配合使用,可以选择2%苦参碱乳油、20%克百威乳油等药剂共同使用。对于受虫害较为严重的个别树木可以采取注射法、涂抹法等方式进行防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注干法为例,该方法能直接将药剂传输到虫侵害位置,有效防治樟子松梢斑螟,但是要严格控制药剂用量,浓度把握不当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使球果出现农药残留的问题。

5.2.2 诱杀法

可以根据樟子松梢斑螟的趋光性对其进行引诱。利用黑光灯可以完成对成虫的诱杀,并且黑光灯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指示与信息传递的作用,能帮助研究人员和林业工作者掌握樟子松梢斑螟虫害发生的高峰期。根据记录的每日诱杀的害虫数量预测虫害的发生规律,保证更加精准、及时地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利用黑光灯防治是较为环保、经济的方法,但防治的效率有待提升。除了黑光灯外,糖醋液同样可以起到引诱樟子松梢斑螟成虫的效果。

5.2.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控制樟子松梢斑螟的产卵行为及虫卵数量。通过对赤眼蜂进行培育与保护,选择羽化期前在虫害林地释放赤眼蜂,制约其数量。由于樟子松梢斑螟虫卵较小,采取人工采摘球果等方法难以用肉眼判断虫卵位置,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能通过食物链之间的制约,控制害虫数量。

6 结束语

化学防治方法能更加精准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但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药剂浓度控制不当也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培育混合林以及加强林间管理能提高樟子松林整体的抗性,通过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樟子松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猜你喜欢
球果锈病化学防治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东台市2020年小麦锈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大理市玉米播期对锈病发生危害的影响
寄生黄蜂的阴谋诡计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新植物从哪里来?
思茅松球果螟危害与思茅松球果挥发性物质关系研究
它们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