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伯林 赵小红
(东台市头灶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盐城市 224247)
小麦是江苏省东台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4.5×104hm2。2020年小麦锈病首次在东台市严重发生,且在防治过程中出现了基层工作人员对小麦锈病防治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防治技术措施推进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但通过创新基层病害防治组织宣传方式、配套研究小麦锈病防治关键技术,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控害保产成效。现笔者对东台市2020年小麦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小麦锈病防治工作的对策等进行总结分析,以供广大小麦种植户参考借鉴。
2020年东台市小麦锈病发生面积为3.96×104hm2,以叶锈病发生为主,且条锈病首次出现呈零星发生。小麦锈病始病期为4月5日,比往年早7 d左右,发病高峰期为4月底至5月上旬。
病害发生后,东台市依托小麦穗期病虫防治药剂补助项目,大力推行小麦锈病统防统治,防治面积达8.4×104hm2次,有效控制了小麦锈病的发生与为害。但少数田块因家庭人员在外打工等原因,导致防治不及时,损失较重。据测定,受害小麦的千粒重仅为28.3 g,比正常小麦千粒重降低23.5%。
2020年小麦锈病在东台市首次重发,其发生面积之大、危害之重为历史罕见,但在小麦锈病防控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暴露出镇(村)广播宣传渠道不畅、网络宣传覆盖率不高、常规发动方式(开会、发资料等)效果不高、对路药剂难协调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小麦锈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由于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不高,加之2020年东台市小麦锈病为首次重发,农民已多年没有防治习惯,导致当地农户对该病的发生为害缺乏直观认识,因此,农户防治小麦锈病的意识淡薄,用药积极性也不高,最终形成了发病初期不想用药、发病后期拼命用药、发病严重放弃用药的被动局面。
2.3.1 防治适期不到位
以头灶镇为例,小麦锈病于4月4日查见,病田率为18.5%,4月18日病田率达78%,病害进入了水平和垂直扩展高峰期。尽管头灶镇查见小麦锈病日期较早,且从4月10日就开始动员用药,但用药时间拖到了4月20日以后,错过了防治适期。同时,进行2次用药的农户很少,防治覆盖率不高。
2.3.2 对路药剂的使用不到位
目前东台市防治小麦锈病的药剂品种多且杂,其中一些药剂的防治效果不佳,且农户自行用药的较多,导致市植保站提出的对路药剂的使用比例不高。
2.3.3 用药量、用水量普遍不足
以小麦叶锈病为例,其发生一般从麦子下部叶片开始,故喷药时要求小麦植株上下打透,每667 m2药液量不少于40 kg,但在实际防治中用药量、用水量普遍不足,有的每667 m2药液量甚至不足1.5 kg。
推广种植抗锈病的优良小麦品种,如“扬麦16”等,控制种植北方大叶、大穗、对锈病易感的小麦品种;同时,实施良法栽培,如平衡施肥、控制播种量、合理密植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为掌握东台市小麦锈病防治的最佳时期,要从小麦分蘖末期开始,系统调查田间小麦锈病的发生情况和消长规律,对小麦锈病的发生做到提前预报、及时预警,从而指导及时用药。
在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应用生化制剂调控时,调整药剂品种,以兼治小麦锈病。具体方法为:防治小麦纹枯病药剂改用30%苯甲丙环唑,小麦化控药剂改用25%丙环唑。
具体措施为:(1)提高会议效果。要统筹规划小麦锈病防控会议的参加对象、形式,参加对象建议为镇、村、组三级干部以及小麦种植大户和农资点销售人员,会议可提前制作好幻灯片,以增强直观宣传效果,技术资料、专项考核细则在会议上一并下发,必要时还可召开田头现场推进会。(2)印发小方单到户。研究表明,印发小方单到户是宣传推进重大病害防控最快、最有效的措施,能做到当天开会、晚上小方单到种植农户手中,达到户户知晓、有利推进防控的目的。(3)其他媒体宣传。为提高防控的知晓率,还可一并开展广播宣传、微信推送等措施。
3.5.1 确定防治适期
通过调查小麦锈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可知,田间小麦锈病达到或接近防治标准一般在小麦抽穗以后,故小麦锈病的第1次用药适期在4月中旬,可结合防治小麦赤霉病一并用药,至少防治2次,一般在第1次用药后5~7 d再用药防治1次。
3.5.2 选择对路药剂
目前,登记用于防治小麦锈病的药剂较多,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选用防治效果好的药剂品种,如30%苯甲丙环唑加5%己唑醇,或单用25%丙环唑。同时,在目前大部分地区发放的小麦赤霉病防控补助药剂中,部分药剂对锈病有一定的兼治作用,但其仅用来防治锈病则药量不足,故农户在兼治锈病时,需适当加用防治锈病的对路药剂。
3.5.3 合理使用施药器械及药液量
施药器械可选择电动喷雾器、机动弥雾机、自走式植保机等。每667 m2药液量不少于4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