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娟
(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临沂 273400)
花生又名落花生,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位于南美洲一带。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花生栽培史早于欧洲100 多年。花生的含油量高达50%,品质优良,气味清香,除供食用外,还用于印染、造纸工业,是广受我国农业种植人员喜爱的作物之一。我国种植花生的范围较广,花生种植业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种植前,选择优质的花生品种至关重要,种子品质不佳会影响产量和质量。选择花生品种时,需结合种植地的环境、土壤条件、天气等因素,尽量选择饱满、体积较大的品种。
目前,我国市场上常见的花生品种有花育36 号、山花9 号、海花1 号、花育36 号、青花5 号等。不同品种的花生特点和适宜种植的环境不同,例如花育36 号和山花9 号适合种植于土壤肥力较高的环境中,丰花1 号和花育25 号可种植于土壤肥力较低的环境中。选择品种前,种植人员需仔细考察种植地的实际环境。费县的花生种植户普遍选择花育36 号和山花9 号,这两种花生在土地肥沃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生长,产量与质量较高[1]。
1.2.1 晾晒种子
选好品种后,种植人员需将花生种子放置在阳光下暴晒2~3 d,清除种子中携带的病菌,提高种子的活力,确保后续种植的质量与产量。
晾晒后,根据种子的品质将其分为3 个不同等级,种子较为饱满、颗粒较大的为一级,品质稍逊、质量约为一级种子2/3 的为二级,品质较差、重量不足一级种子1/2 的为三级。播种时,按照一级、二级、三级的顺序依次进行[2]。
1.2.2 药剂拌种
使用适量的化学试剂拌种能够提高花生种子的质量,费县常用的拌种试剂为吡虫啉试剂和适乐时试剂,也可使用适量的多菌灵溶剂浸泡种子,并使用草木灰材料对花生进行拌种。拌种能够有效提高花生种子的成活率,增强其抗病性,预防根腐病、茎腐病等病虫害。
种植前需翻耕土壤,增强土壤的透气性。翻耕时,可以施入一定量的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优化营养结构,确保花生健康生长。种植人员应尽量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水性较好的地块,提高花生的产量。除了要翻耕土地外,还需清除种植地的杂物、垃圾,防止杂草与花生争夺养分,大部分种植人员采用二甲四氯开展除草工作。
种植人员要结合当地的天气和环境因素科学确定播种时间。通常费县春花生的播种时间为每年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夏花生的播种时间为6 月中旬之前。播种过早会导致花生种子的生长速度严重减缓,无法保障成活率和抗病性;播种过晚,会出现幼苗期不结荚的现象,严重影响花生质量和产量[3]。
播种时要选择阳光充分、空气湿度较低的天气。播种后遭遇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导致花生种子大面积腐烂,进而降低花生质量和产量。通常费县会在每年5月1 日前后统一组织花生种植人员播种,该时期地表温度约为12 ℃,适合花生种植,可有效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
2.2.1 准备工作
种植花生前,种植人员需准备好各项设施设备,例如滴灌管道、喷药设备、覆膜设备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花生种子的生长环境适宜。如果土壤过于干燥,需及时浇水造墒,确保水分充足。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种植人员要将花生种子按顺序放入挖好的孔洞中,每个孔洞内放置两粒花生种子,之后在孔洞上覆盖5 cm 左右的土壤。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播种前种植人员可以适当向土壤中加入无机肥料或花生专用肥料,促进花生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严格把控肥料的添加量,加入的肥料量过多会导致花生幼苗受到损伤,影响后续生长[4]。
2.2.2 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是影响花生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土壤环境中的营养成分不足,无法正常供应花生生长;种植密度过小会导致土壤的整体利用率降低。
种植人员要严格把控花生的种植密度。相关人员对费县的土壤成分进行分析计算,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00000 粒/hm2。最好采用双沟播种的方法,每垄种植两行花生,垄的行距需控制在40 cm 左右,孔洞距离需保持在20 cm 左右,播种深度保持在5 cm 左右即可[5]。
2.2.3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是指使用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减弱雨水对土壤环境的冲击力,防止冲刷土壤造成结皮,减少土壤环境中水分的蒸发,促进花生种子吸收水分,从而使花生更好地生长。地膜覆盖技术能够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减缓地温下降速度,利于肥料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
覆盖地膜前,种植人员应喷洒适量的除草剂,确保花生种子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干扰。通常使用的塑料薄膜厚度为0.005~0.01 mm,宽度为90 cm。使用前要确保塑料薄膜的质量良好,尽量选择透明度高、透气性好、抗拉伸力强的薄膜。使用时,将塑料膜的两端放置在垄两侧,用重物将两端压实,防止塑料膜内透风。塑料膜具有隔温效果,经常会由于塑料膜内温度过高导致花生种子被烧坏,因此需在塑料膜上覆盖一层泥土,防止温度过高对花生苗产生不良影响[6]。
肥料是花生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种植人员要控制好施肥的频率、周期和施肥量,为花生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结合花生的品种、土壤环境开展施肥工作。费县的土壤环境具有土层厚、肥力高、有机物质含量高、结构疏松等特点。种植人员通常使用大量有机肥料作为施肥的主要材料,并适当添加氮肥、磷肥和钾肥,提高花生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施肥是影响花生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种植人员要提高对施肥工作的重视程度,实时监测花生的生长情况,结合实际情况配制适合的肥料。基肥是肥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施肥总量的80%以上,花生所需的基肥主要由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组成。通常情况下,花生种植人员配制的基肥成分为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有机肥料30000 kg/hm2以及硫酸钾225 kg/hm2。
追肥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为补充和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肥料。追肥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基肥中的营养成分,满足农作物生长中后期对养分的需求。追肥较为灵活,可根据农作物生长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元素缺乏症确定追肥的成分。通常,费县的花生种植人员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追肥工作,主要追肥材料有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百菌清试剂,每间隔15 d 追肥1 次,追肥量控制在225 kg/hm2左右即可。同时,种植人员要结合花生幼苗的实际情况施加特定的肥料,如果花生缺铁,需使用0.5%硫酸亚铁试剂追肥;如果花生缺锌,需使用硫酸锌溶液追肥[7]。
灌溉对花生的健康生长非常重要,种植人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天气环境和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进行灌溉。不同品种的花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种植人员要科学把控灌溉量,防止灌溉过多影响花生正常生长。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较为严格,过于干旱和潮湿均会对花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花生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存在较大差异,种植人员需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花生幼苗采取不同的灌溉措施。花生开花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最大,在此阶段种植人员要提高灌溉频率,并挖掘一定数量的畦沟促进水分渗透,确保土壤保持在湿润状态。夏季阴雨天气较多时,种植人员需在垄间挖设排水沟,防止垄间出现积水影响花生幼苗根部生长,导致花生产量和质量下降[8]。
清棵蹲苗技术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较大,花生子叶不宜出土或半出土。在花生齐苗后进行次中耕时,需将花生幼苗周围的土向四周挖开,使幼苗附近形成一个孔洞,使子叶和对侧枝能够直接接受阳光照射,促进花生幼苗侧枝健壮生长,进而实现高产。清棵能促使茎基枝健壮和二次分枝早生快发,起到蹲苗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加有效花数量,促使集中结实。
科学把控清棵时间十分重要。清棵过早,扒土后幼苗果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叶片极易被阳光灼伤,影响根系延伸;清棵过晚,会导致侧枝细弱,茎基部节间过长,影响清棵效果。最好选择齐苗后清棵,并按照播种出苗顺序进行。
花生具有既需水又怕水的特点,其在生长过程中每合成1 g 干物质需消耗水分450~500 g。在整个生长期花生耗水量约为290 m3,施水过多会导致花生幼苗出现“发水黄”现象,引起徒长倒伏、烂根死亡、烂果发芽。花生盛花期为需水临界期,结荚期为需水最多的时期,盛花期是对水分最敏感时期,一旦缺水将会严重影响产量。结荚期需水量最多,种植人员应根据花生对水分的需求制订供水计划,既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花生生长,又要防止水分供应过多造成花生严重减产[9]。
花生在生长期间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果没有正确应对和处理,会导致花生质量严重下降。花生种植期间常见的病害有花生褐斑病和花生锈病等,种植人员需提高防治水平,确保花生质量与产量不受影响[10]。
4.1.1 花生褐斑病
花生褐斑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发,染病后花生叶片、茎部和叶柄处会呈现出大小不一的黄色、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斑点会逐渐增大,最终导致花生幼苗枯死。
防治花生褐斑病时,需在种植前做好选种工作,确保花生种子质量良好。在种植过程中定期施加肥料和水分,提高花生的抗病性。如果已经出现花生褐斑病的症状,种植人员需及时喷洒80%代森锌溶液或80%代森锰锌溶液。若病情较为严重,需适当增加用药量,有效改善花生的患病情况[11]。
4.1.2 花生锈病
花生锈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发,在花生生长的每一阶段均有可能发生。种植环境过于潮湿会导致真菌大量滋生,进而引发花生锈病。如果花生种植环境为高温、潮湿,则易感染花生锈病。染病初期,花生叶片表面会产生大量白色斑点,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大,并出现铁锈色的粉末,最终导致花生减产甚至死亡。将花生种植于干燥的环境中,降低种植环境的潮湿度和温度,能够防止滋生大量真菌。
种植人员要定期检查种植土壤,及时去除杂草、坏死的种子,防止滋生真菌。同时,要确保种植环境适宜,选择抗病性良好的种子。若已经感染花生锈病,种植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化学试剂,例如25%三唑酮试剂或95%敌锈钠试剂,每间隔7 d 喷洒1 次即可。若病情较为严重,可以在喷洒的试剂中加入适量洗衣粉,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12]。
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种类较多,例如地老虎、蚜虫、蛾虫等。防治花生虫害时,可使用辛硫磷乳油溶剂拌种,或在花生幼苗上喷洒适量的吡虫啉试剂。费县种植人员常在花生的花针期、结荚期适量喷洒异丙甲草胺乳油喷雾剂,可有效减少虫害的侵袭。
除使用化学试剂外,物理防治技术也是常用的虫害防治措施之一,主要根据害虫的习性使用不同的设备进行防治,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技术频率较高。费县种植人员采取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使用杀虫板、杀虫灯等[13]。
花生成熟后,种植人员需采摘并晾晒成熟的花生果实,直到花生果实的水分含量低于10%,之后统一收集并贮藏。贮藏花生时,应选择通风性良好、较为干燥的环境。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相关人员要加强对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学习,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花生品种,并在种植期间严格开展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确保花生的质量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