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儿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此例患儿为男性患儿,7个月,因“食管闭锁术后反复气促、呛咳7月,再发23天”于2021-4-19入院,患者2020年因“食管闭锁伴有气管食管瘘”于2020年8月行“胸腔镜食管气管造瘘修补术+食管吻合术”,出院后患儿经胃造口泵奶喂养,反复气促、呛咳,为进一步治疗前来就诊,拟“食管狭窄”收入新生儿外科。基本情况:体重:8.2kg,身长:70cm。患儿目前处于镇静镇痛下,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IPPV模式:FiO2 40%,VT 75ml,PEEP 6mmHg,Ti 0.6s,f 30)下,无烦躁不安。查体:T 36.7℃、HR 105bmp、RR 30次/分(机控)、BP 90/69mmHg,外周血氧饱和度100%。皮肤稍苍白,右侧颈部见颈内静脉置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4.5mm,对光反射迟钝。口腔见气管插管(4.5#,插入深度13cm)。右侧胸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较左侧稍低,双肺可闻及散在干啰音,左侧胸腔引流管可引流出。腹平软,左上腹可见胃造瘘管固定在位,肠鸣音3次/分,CRT<2s。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各项检查结果,诊断为:1.手术后食道狭窄 2.食管闭锁伴有气管食管瘘(术后)3.胃造口状态4.呼吸衰竭5.重症肺炎6.肺发育不全和发育异常(右肺)7.气管软化症8.支气管狭窄(右主)。
手术后食道狭窄引起的气促应与急性肺炎、支气管哮喘、吸入性肺炎等相关疾病鉴别,根据患者手术史及胸部CT等辅助检查可协助诊断。
病情观察:2021.4.21-5.17:在机械通气期间,气道保持通畅,没有痰堵,保证通气效果,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拔管评估,尝试撤机。做好气道湿化,及时更换湿化水,保证湿化效果。湿化器报警要及时查看,解除报警,确保湿化器能正常运作。注意及时清除呼吸机管路中的残留水,避免倒流至气管,引起感染。根据气管导管型号选用合适的密闭式吸痰管,每日更换。集中护理,采取肺部理疗,右侧肺不张加强拍背,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尽量避免频繁吸痰,只要能保持气道通畅、维持氧饱和度即可。痰液粘稠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气道冲洗,负压维持在100-150mmHg,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s,吸痰时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咳嗽反应、有无喘憋发作等,评估及记录吸出痰液的性质和量。评估吸痰后效果,包括听诊、观察患儿反应及生命体征。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气分析,根据血气结果协助医生调整呼吸机参数,评价吸痰效果。准确测量患儿体重,以便营养评估和计算营养摄入量。患儿长期插管上机,消耗较大,尤其时腹泻和发热时,不仅要计算生理需要量,还要注意丢失量和不显性失水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患儿术后或按医嘱空腹时,应及时调整胃肠外营养量,保证机体供能。观察喂养前后有无残奶和腹胀情况,及时调整奶量和喂养时间。选择符合与患儿胃肠道功能的奶粉,在计算配置奶粉比例时应准确,水温控制在奶粉标注的温度区间,室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4h,因此应合理配置喂养量,避免浪费。患儿长期通过胃造瘘管喂养,应选择适合患儿消化吸收的喂养方式,如持续泵奶、间断推注式喂养等。喂养时应提前进行肺部理疗、翻身拍背、吸痰、更换纸尿裤,防止喂奶过程中或喂奶后气道护理或改变体位引起呕奶和呛咳,造成摄入不足。
2021.4.21 -5.4:查房时全面沟通患儿病情变化,与医生共同制定诊疗和护理方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探视,每日电话与家长沟通患儿当天病情,使用通俗言语让家属理解病情。以家庭为单位,让家属多去了解患儿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父母参与诊疗计划。提供护患沟通卡,及时记录和处理家长反馈的问题。提醒家属可通过手机端查看患儿的检查结果及收费信息,及时读取护士发送的健康教育内容。
2021.5.4 -5.11加强护理:发生及时采取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低血糖,如:发现低血糖遵医嘱立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2ml/kg,随即10%葡萄糖持续静脉输注,速度6-8mg/(kg.min),可根据血糖变化调节速度。测血糖的时机,除了常规的餐前血糖之外,最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是夜间,应加强夜间血糖的监测。积极寻找低血糖的原因,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逐一排查。确保血糖数值的准确性:应正确使用血糖仪、血糖仪试纸和血糖采集方法。血糖仪应按照生产厂家的标准定时检测、校正和维护,血糖试纸应妥善保存,避免受潮和过期,测血糖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应按照护理操作规范进行。识别出可能发生低血糖的药物,对于急危重症的患儿,准确测量体重,并严格按照体重计算药量,避免因药物原因导致低血糖。处于生长发育较快年龄段的患儿,长期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应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和热卡的调整,以满足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需求。影响血糖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和操作者因素两类。患者因素:红细胞压积异常、采血部位水肿、某些药物的干预、进食时间、血压过低等。操作者因素:采集部位的消毒、血样的质量。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精神反应、哭声、肌张力、原始反射、心率、呼吸等,了解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包括:面色苍白、多汗、体温不升、震颤、淡漠、心动过速、口齿不清等。患儿长期插管上机,近期腹泻伴发热,应及时调整喂养方式和喂养奶量。治疗期间应密切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评价治疗效果,可每小时检测1次微量血糖,如症状消失,血糖正常12-24小时,可逐渐停止输注葡萄糖,继续喂养。患儿低血糖期间应注意躁动不安引起坠床和和外伤,加护床栏,适当给予保护性约束,以保证患儿安全。病情观察:严密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末梢循环、皮肤弹性、尿量的变化,准确大便的颜色、性质、量,以及记录24h出入量,警惕脱水征。选择符合与患儿胃肠道功能的奶粉,严格执行配奶室的使用规范,调配合适的水温,按照奶粉说明的比例调配。室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4h,合理配置奶量,避免浪费。患儿长期通过胃造瘘管喂养,应选择适合患儿消化吸收的喂养方式,如持续泵奶、间断推注式喂养等。患儿长期停留胃支架管,并通过胃造瘘管喂养,注意喂养时应保持清洁操作,配置好的奶液、注射器及喂养管4h更换一次。严格执行手卫生,物品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抗生素期间由于肠道菌群失调也会造成腹泻,应熟悉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和疗程。腹泻严重者可适当使用止泻类药物,防止电解质紊乱和失禁性皮炎。皮肤护理:患儿出现失禁性皮炎期间应加强皮肤护理,每次便后应及时清除肛周皮肤周围的污物,可用洁肤液喷洒周围皮肤轻轻拭去,不得用湿纸巾反复擦拭,清洁后要使用造口粉和液体敷料外涂,顺序“粉-膜-粉-膜”扑造口粉不宜过厚,液体敷料喷洒待干后再次扑粉,防止结块影响隔离修复效果。未破损的皮肤也可使用氧化锌软膏外涂予以保护。
目前呼吸机辅助通气下呼吸尚平稳,但患儿气管软化明显,且存在右肺发育不良、右主支气管狭窄情况。与家长沟通,拟5-21行气管成形术、食管修补术、气管外支架固定术+气管悬吊术。目前治疗上继续予当前呼吸机辅助通气,定期监测感染患儿感染指标,注意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可能。患儿腹泻已缓解,失禁性皮炎得到改善。低血糖反应经过密切监测血糖、积极寻找原因,不断调整干预方案后已得到控制,持续监测未发生低血糖,疾病治疗及护理后好转出院。
低血糖是指患儿体内葡萄糖进入血浆速率更低于被利用的速率,因此可引起低血糖的发生,与葡萄糖合成障碍、利用增加有一定的关联,也可能是由于两者同时存在引起[3]。婴幼儿低血糖发生主要与遗传代谢病、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等有关。婴幼儿低血糖征象常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颤动、易激惹、喂养困难、嗜睡、发绀、呼吸急促及低体温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包括败血症、脑室出血等多种疾病中也较为常见,因此需及时确定疾病类型,并采取治疗护理措施。临床上发现,低血糖可在患儿疾病治疗时反复发作。本例患儿在第一次低血糖发生后多见腹泻症状,因此临床考虑主要是由于丢失过多引起低血糖发作,因此临床加强了对患儿的低血糖护理干预措施。而在此后,患儿低血糖仍旧反复发作,对此,密切监测血糖,低血糖时给予10%GS静推,调整奶量,先后用5%GS和10%GS开奶,在10%GS静脉维持下血糖可得到控制。同时从内分泌系统入手排除了相关疾病,听取在新生儿外科和内分泌科的会诊意见后,保持24h总奶量不变的条件下,改为45ml/h持续泵奶,同时积极治疗腹泻,患儿低血糖症状得到控制。提示在发现低血糖遵医嘱立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2ml/kg,随即10%葡萄糖持续静脉输注,速度6-8mg/(kg.min),可根据血糖变化调节滴速。
可见,需加强对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以稳定患儿血糖水平,积极预防多种并发症发生[4-5]。在患儿的低血糖护理中,应正确使用血糖仪等对患儿的血糖水平进行检验,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以保证血糖数值检验的准确性,方便临床观察患儿疾病严重程度[6-7]。在患儿疾病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可能到导致患儿低血糖发生的药物,对于危重患儿应准确测量体重,并严格按照体重计算药物使用的剂量[8]。另外,在患儿护理中,因积极寻找原因,完善低血糖相关辅助检查,方便临床治疗及护理。处于生长发育较快年龄段的患儿,长期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应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和热卡的调整,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9]。另外,还应注意对患儿治疗期间的其他并发症护理干预,包括皮肤护理、胃肠功能、静脉通道等护理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其他治疗并发症[10]。
综上,加强患儿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血糖水平,预防治疗期间其他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儿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