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发展对策研究

2022-12-31 20:40
对外经贸 2022年10期
关键词:规上襄阳工业

李 捷 孙 艳

(湖北文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1]。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力量,以企业为主体的内生创新是整个创新系统的核心[2]。企业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强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3]。企业研发机构是指企业自办或与外单位合办,管理上同生产系统相对独立(或独立核算)的专门从事开发活动的机构[4],是从事自然科学及科学技术相关领域研究开发和试验发展(包括为开发活动服务的中间试验)的企业,或者企业内部从事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工艺开发以及有关技术服务的机构,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现科技进步的基础条件[5],包括企业办的技术中心、研究院所、开发中心、研发部、中试车间、试验基地等各类研发部门,及建在企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国防科技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4]。企业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决定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6]。通过襄阳市统计年鉴、恩施州统计年鉴等来源的数据,对湖北省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现状

(一)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情况

截至2019 年底,襄阳市共有12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9 家省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45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企业所有41 家),6 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企业所有3 家),1 家省级工程实验室,9 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1 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78 个院士工作站(其中由企业申请建立的72 家),国家级孵化器5 个(其中由企业运营的4 个),省级孵化器14 个(其中由企业运营的9 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 个,省级众创空间27 个(其中由企业运营的24个)[7]。

统计数据显示,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实施研发活动的企业2018 年有493 家,2019 年有619 家,2020年有771 家;设置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为2018 年152 家,2019 年185 家,2020 年274 家,由此可以看出,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实施研发活动和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过去三年以来快速增长,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相较于2019 年,2020 年实施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增长速度达到24.6%,设置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增长速度达到48.1%。

(二)襄阳市政府及规上工业企业科创投入暨成果产出情况

通过对襄阳市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襄阳市R&D 经费内部支出逐年增长,2020 年达到878 600 万元,比2019 年增加6.6%,全市R&D 研发投入强度为1.91%,同期湖北省R&D 研发投入强度为2.31%。2020 年襄阳市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各项目中,科学技术支出项目为204 991 万元,占比为3.1%。

与此同时,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R&D 经费支出总额保持增长,其中企业自有资金投入保持同向小幅增长,虽然增幅不大,但2020 年襄阳市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中来自企业的资金达到787 386.7 万元,占襄阳全市2020 年R&D 经费内部支出878 600 万元的89.6%,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显。

2020 年,襄阳市三种专利申请累计11 406 件,比2019 年增加24%,授权累计7 092 项,比2019 年增加72%,新增商标申请总量比2019 年增加29.5%,研发成果提升明显。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为新产品开发支出的16 倍,新产品开发投入收益显著。

二、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问题分析

(一)开展研发活动和建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有待进一步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襄阳市实施研发活动和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保持快速增长。2020 年襄阳市实施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已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45.4%,但占比仍然不高,距《襄阳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行动方案(2021—2023 年)》制定的到2023 年襄阳市开展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以上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仅为16.1%,无论是研发活动开展和研发机构建设都需要加大力度。

(二)企业研发活动层次有待提高,创新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例,2019 年襄阳市省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49 家,占研发活动规上企业的比例为6.4%;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 家,占研发活动规上企业的比例仅为1.5%。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水平科研平台较少,重大创新成果产出和能真正形成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有待丰富,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数量为24 089 人,2019 年为22 169 人,2020 年则减少至21 219 人,2020 年研发人员数量比2018 年减少了11.9%。

(三)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来源较单一

统计数据显示,襄阳市规上企业R&D 研发投入经费总额中来自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2018 年之后快速下降,2020 年襄阳市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各项目中,科学技术项目支出仅占预算支出总额的3.1%,对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仅占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总额的0.9%,资金投入额相较于2019 年下降达47.6%,同时,企业研发经费来源中其他资金部分也非常有限。由此可以看出,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研发活动开展主要依靠企业自有资金,研发资金投入来源较为单一,不利于企业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研发能力的快速提高。

三、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发展对策

(一)增加对企业研发的财政支持,激发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建设积极性

地方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强度对该地区科创投入的环境和氛围会产生很大影响。2020 年襄阳市对企业研发的资助仅占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总额的0.9%,且下降速度过快。建议政府每年根据地方经济状况,加大科学技术支出且增大对企业研发的投入比例,对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和建设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实质性的物质支持,争取在短时间内提高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高效工作机制,协调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重要意义,形成由襄阳市科技部门牵头,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与信息化局、高等院校、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税务局等部门积极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从目标制定、登记备案、认定培育、培训辅导、奖励资助、数据统计、税收减免等方面对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作进行整体、高效、协调地组织与推进[8]。建立相对统一的研发机构认定、评价、淘汰标准和规范,形成完善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管理体制和模式,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加快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

(三)建立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开展和机构建设情况台帐,精准发力指导

政府统计部门应做好科技基础数据的统计调查工作,掌握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和设置研发机构的详尽信息,建立无研发活动、有研发活动未建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拟建研发机构、已建研发机构企业清单和台帐,通过政策宣传、沟通交流、培训辅导加深还未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对科技研发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其采用适合自身的方式从无到有开展研发工作;对于已有研发活动但未建和拟建研发机构的企业,要帮助、指导企业创造条件并按相关要求开展研发机构的建设,最终实现认定;对已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要作为重点指导服务对象,提升其研发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对重点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建设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其对全球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掌握及自主核心技术的突破,真正实现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四)采取针对性举措,壮大研发人才队伍

企业研发人员的多寡将严重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活力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并出台针对性措施,以吸引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历的研发人才在襄阳安家,支持企业吸纳博士后、院士等高层次研发人才参与企业研发工作,扭转研发人员流失的不良趋势。

(五)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企业科创水平和实效

仅靠企业自身难以在短期内提高其科技创新水平和实效,建议在大力引进高水平科研院校来襄办学的基础上,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促成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进入更深层次,弥补企业创新能力和研发人才的不足,提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的现实转化,同时,通过合作提升企业研发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猜你喜欢
规上襄阳工业
数字说话
襄阳市第七中学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淮北市“四基一高一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人
今年前11月全省规上工业累计增长8.4%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