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为师之道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有感

2022-12-31 20:25:56郑州外国语学校宋正华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独立思考教育者

郑州外国语学校 宋正华

参加工作十几年了,我先后发表了11篇论文,也有了一个深切体会:作为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读书是不能停下的。今年暑假我主要读了两本书,先是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同时整理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接着又阅读了马朝宏主编的《师道:为师亦有道》。

之所以反复阅读,是因为有太多共鸣。我也曾对个别学生的学习非常无奈、感慨,然后尽力改变。我写过一篇随笔《叫出学生名字带来的收益》,与书中卢声怡老师的《记住学生的名字》契合,确实切身体会到了教师尽快熟悉每个学生的名字的必要性。

其实教育真没有多少“新的话题”,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然而,教育是人们参与的一种社会活动,社会在发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也一直都在变化,因此教育者依然需要不断学习探讨教育之道。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发展、收获的过程,最终要基本完成引领时代道德、发展公民素养的任务,教育不应该变成为了分数与指标、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相互折磨”的经历。

教育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仅从某一个角度写上几十本乃至上百本书都没问题,更何况“道可道,非常道”。只有思考、实践、讨论和交流为师之道,才能发现教育的“非常道”部分,从而更好地接近真理。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教学,而是教育。这就意味着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方法和技能,更是通过接受教育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即具有高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科学的思维习惯、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育就要去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能够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胸博大、精神丰富的人。

教师是运用自身知识和对教育的兴趣来引领、陪伴他人发展从而改变世界的劳动者。这需要社会对教育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教师工作中独立思考,且思且行,不断认识自己,在教学相长中逐渐从合格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为师之道,思考为师之道,发展为师之道。

无论是《师道:为师亦有道》中的例子,还是工作实践都表明:面对教育问题或弊端,教师不能简单抱怨与逃避,要讲究策略,努力创新自己的教育思想,要积极探索、破解难题。我坚信,成才与成功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教育最终改变的是生活而不是考试分数,一切都是为了让受教育者的生活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独立思考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读与写(2020年19期)2020-11-25 10:16:24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读与写(2020年14期)2020-11-25 08:16:00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读与写(2019年28期)2019-11-27 08:39:14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时代(2019年12期)2019-01-11 16:51:07
谈独立思考
求知导刊(2017年26期)2018-01-04 16:03:17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