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玲
(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小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近年来,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表达力应该成为每门学科的育人目标之一。就数学学科而言,其表达应该具有数学特征,最终的目标是教会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表达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用口说或用文字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关于数学表达,国内外几位学者对数学表达有不同表述,尽管侧重点略有不同,但他们都把落脚点放在了“突出数学语言运用,表述数学思考,体现数学思维”上。[1]数学表达是运用数学语言(如文字、图形、符号、表格)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将数学认识、观点、解题思路、思想方法、思维过程等表示出来的语言活动。清晰、准确、有条理是评价数学表达力的重要指标。
数学表达除了具备一般表达所具备的特点,还具备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即注重逻辑性,体现数学思维。从表达形式来看,数学的书面表达具有高度简洁性、唯一性。数学表达不需要大段的语言,不需要优美的文字,很多文字可以用简单的数学符号表示,例如,“因为……,所以……”在数学上用“∵……,∴……”表示即可。有些问题可以采用画线段图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示已知条件和目标问题,信息简单明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小学生数学表达力存在三个突出问题,分别是不善于表达、不愿意表达和慢热型表达。
不善于表达,即学生对于某个问题有想法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或者支吾了半天也说不清楚,缺少条理性。
不愿意表达,是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愿意表达,低年级的时候学生还愿意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越到高年级举手的人越少。
慢热型表达,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思考进程比较慢,不能准确、流畅快速地运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给足思考和交流的条件,这类学生也同样能解决问题。其实有很多学生属于慢热型表达,他们经常会被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抢占表达机会,从而逐渐成为“忠实的听众”。
由于儿童的年龄差异,对表达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第一学段(1~3 年级)目标是“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段(4~6年级)目标是“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可见这一阶段对学生表达力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带有数学的思考,要有条理、言必有据,是具有数学思维的表达。基于《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笔者将小学阶段表达力培养目标划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学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低年级学生表达的欲望要远远高于高年级学生,所以在这阶段教师要努力让学生保持“乐于表达”“敢于表达”的状态。鉴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表达的内容常常会出现无序性和不完整性,教师要本着包容、接纳的态度,采用积极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准确、完整地表达。
1.创设表达情境,提供表达机会。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同桌为单位组成一小组,视情况采取同桌互相交流的方式:同桌互相说,互相复述、补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教师耐心听完学生表达后帮助提炼语句,提高表达的精准度。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文稿、板书等出示关键词或者连接词,为学生有序表达搭建“脚手架”。
2.发挥榜样力量,激发表达意愿。对班级里一些在语言表达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儿童是善于学习的,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积极评价,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3.用好例题插图,训练数学表达。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仍然处于明显的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在教材的编排上使用了大量的插图,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用好这些图片资源,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数学信息,训练数学表达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是因为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怕说错;极少数学生则是因为性格原因不愿意表达。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意继续点燃学生表达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供表达范式教会学生怎样表达,使学生逐渐从“敢于表达”走向“善于表达”。
1.正确看待“错误”,鼓励积极表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错误的价值,坦然面对错误,体验寻找真理的乐趣,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方法的欲望。要营造出接纳、支持、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他们在感觉到被尊重、被理解时才会更愿意表达。
2.形成话语体系,使表达更具条理性。在教学中可以形成一些相对固定的话语体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是三类不同的知识,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可以有不同的句式。陈述性知识的本质是“是什么”,要让学生尽量说准、说全面;程序性知识要说“先怎样”“再怎样”“然后怎样”;原理性知识则要说“因为什么,所以我的结论是什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必须用这样的句式去框死表达。
3.小组合作学习,为表达提供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充分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条件,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这样能够有效改善慢热型表达,而且经过小组讨论后答案准确率的提高也会使得学生回答问题更有底气,更愿意表达。
数学的灵魂是思维抽象,表达则是思维的外化。数学表达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表达的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表达能力与思维的发展紧密相连。高年级学生的表达要尽量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力”。
要对学生的表达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果是陈述性表达,在表达之前要对表达的内容进行自我梳理、自我审视和自我调整,这样才能做到清楚表达。如果是评价性表达或思辨性表达,在表达之前要做到认真倾听、信息加工,做到准确表达。
多给学生讲解的机会,学生能讲的老师可不讲。在课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尤其要重视利用课堂小结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元化表达,在对比、思辨、评价、互补中发散思维,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概括能力。
善用思维导图,为高阶表达提供路径。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贯穿整个学段,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可以让他们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结成线、绘制成网,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结构化的认识,以便深化理解。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书面表达,当学生以思维导图为依据进行语言表述时,更具逻辑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