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款项管理与控制研究

2022-12-31 15:42黄美颜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33期
关键词:应收款账款信用

黄美颜 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管理是把双刃剑。虽然目前大部分企业仍广泛采用赊销方式拓展市场、扩大营销及促进业务实现,但作为应收而暂未收取的款项,企业长期大量持有应收款项会占用一定的成本支出。如由于货物与账款不同步产生的信用成本,以及因资金延迟回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周转等。因此,企业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实施管理控制,以平衡应收款项管理利弊。目前,企业在管理应收款项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员责任不明晰、客户评价体系未科学建立的情况,同时缺少对应收款项的过程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缺失或不足等多方面问题,严重制约企业应收款项实现高质高效管理。

一、企业应收款项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意义

企业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按款项类别主要形成原因有:首先,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企业往往采用赊销方式提前向客户给付货物或提供服务而延迟收取货款,以扩大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此行为是产生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主要因素。其次,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其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企业在采购一些相对紧缺的货物时,因担心供货方提前终止合同而预付部分账款;二是企业相关人员在财务部门预支费用并完成相关业务后未能及时持票核销;三是企业履行合同中应收赔偿、罚款、押金、保证金等未及时跟进处理,形成应收款项。

应收款项管理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帮助企业把控应收款项带来的扩大经营规模与资金占用的最优临界点,以减少坏账、呆账损失,降低信用成本支出,从而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二、企业应收款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应收款项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开展时间较晚,缺乏大量的管理经验,因此较多企业对应收款项的责任划分仍不明确,应收账款应由哪些部门共同参与管理仍不够清晰[1]。

首先,当前较多企业内应收款项回收的主要承办部门为财务部,或由公司管理层兼顾跟踪回款情况,而作为促使应收款项产生的销售部门及各部门主管人员未形成相应的制度在其权利、责任、业务方面实施约束制衡。

其次,企业内部未建立针对赊销的制度要求。企业与客户方签订的合同中对于赊销协议较为随意,如赊销方式、结算期限、赊销金额未有明确要求,未能建立授权审批制度,致使企业出现不良赊销经营行为后无相关应对措施,给后续应收款项回收带来资金风险。

最后,缺乏应收款项会计账目制度要求。企业未对应收款项会计科目做出明确要求,对于应收款项入账、坏账计提与核销、账龄跟踪等未做出明确管理要求,容易出现大量坏账、呆账,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客观真实性,无法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二)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有效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是企业对客户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当前大部分企业开始着手实施该工作。但部分企业在体系搭建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其未能切实发挥作用。具体表现为:

首先,企业未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信用评价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综合管理领域,在缺少牵头部门的情况下,企业难以临时联合多部门协同合作以实施客户信用评价工作,这是部分企业客户信用评价工作推进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未制定客户评价标准。部分企业未制定评价指标或指标确定缺乏科学性。企业未能将客户信用记录、经营状况、财务报表、历史还款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评价指标,或实施综合评价中各参考因素的权重配比失衡,致使客户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2]。

再次,客户信用等级缺乏动态监控。例如,未能持续关注客户企业的信用记录。合同签订前对客户实施信用评价,但在后期客户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未能对客户信用做出重新评价,致使部分款项逾期不能收回形成坏账。

最后,客户信用评价手段滞后。当前,大部分企业未能采用信息系统实施客户信用评价,即未建立客户数据库,使得客户管理缺乏系统性,影响企业调取客户资料的准确性。同时,当客户的某一项评价因素低于阈值时,未及时起到预警作用。

(三)应收款项过程管理力度不足

及时回收应收款项对企业资金快速回笼及后续经营、投资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因此企业十分重视应收款项管理。但在落实工作中,较多企业前端业务准备不够充足,单纯重视到期催收等后端环节,致使后续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制约应收款项管理工作效率。首先,企业财务人员缺乏对客户方的科学评价。由于企业客户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应收款项管理人员未能全面掌握客户信用资质并对客户建卡立册,不能准确了解客户还款能力,为企业款项回收带来风险隐患。其次,缺乏定期对账机制。部分企业未设专人对应收款项定期对账,致使款项回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企业未按类别对应收款项实施分类催收,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的催还方式缺乏差异性及科学性,影响款项回收效率。最后,预付款未能随货物同步实施管理。部分企业采购人员在无合同作为预付依据时,仍向财务等部门提出预付申请款项,由于缺乏相关制度要求,在支付预付款项时未能索要预付款发票,为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部分企业未对货物出仓后应收账款收回的时间做出科学分类规定,未对超过期限未回收的账款进行清列并转派至相关部门,未对营业部门做出绩效处罚等。同时,缺乏利息赔偿机制,即对超限支付应收账款的客户,未对其做出利息赔付约定。

(四)缺乏对应收款项管理的绩效考核

顺利清收应收款项是企业实施应收款项管理的核心目标。当前,较多企业侧重催收管理而忽略了应收款项催收绩效考核及其结果应用,致使应收款项的回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利于激发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

首先,应收款项绩效考核架构不科学。企业因对应收款项管理意识薄弱,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收款项绩效考核管理架构,而由管理层作为唯一绩效考核主体,制定制度、实施监督和管理,长此以往,应收款项绩效工作不够细化,逐渐形成粗放型绩效考核管理模式。

其次,应收款项绩效考核主客体不清晰。企业因未构建完善的应收款项绩效考核架构,未形成有效的部门连带责任制,认为绩效考核只是针对基层销售部门及业务人员,而未对二级、三级应收款项管理部门实施考核,即考核缺乏全面性。

最后,未制定应收款项年度总体目标及各阶段目标,未根据总体目标科学制定应收款项绩效考核指标、考核系数,绩效考核缺乏精细化设计。部分企业实施年度考核或以项目终结作为考核节点,极易造成项目期间内管理松懈,项目结束后或年底突击完成任务,影响公司的财账管理,也不利于应收款项的科学清收。此外,企业设计绩效考核指标较为单一,部分企业缺乏对工程进度等指标的考核,因此在实施年度、季度、月度及阶段绩效考核中,对相关人员评价缺乏量性指标参考,评价中主观意识较强缺乏客观性[3]。

三、企业应收款项管理策略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

应收款项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应收款项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企业顺利回收欠款、保障资金安全的基础。因此,企业应尽早建立或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具体可从以下内容着手创新:

一是明确应收款项责任部门。销售部门通过前期调研对客户的信用实施评级,制定销售政策,签订合同,其是促成应收账款的主要部门,因此应作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催收、资金回收的主要责任部门。财务部门应负责日常应收款项回收监督、款项记录等。此外,对于为职工垫付的报销费用等,应由部门主管作为主要责任人。

二是应建立赊销审批制。企业应谨慎制定赊销政策,对于销售部门提请的、确有必要实施赊销的,销售部门应编制赊销申请报告,内容应包括赊销方式、结算方式、赊销期限等逐级上报审批,符合要求则允许签订赊销协议。

三是应收款项账目管理。企业应设立“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会计科目,并对应收款项的形成原因、结存金额、账龄情况等进行备查登记,对于应收票据经过销售部门或业务人员调查核实无法回收的应计提坏账准备,对核销坏账登记备查。

(二)健全企业客户信用评价体系

客户信用评价能够帮助企业拟定合同条款,为判断是否给予赊销、设置账期、交易方式等提供重要基础依据。准确、客观实施信用评级应首先建立健全的企业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制定客户信用评价制度。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第一,搭建客户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客户信用管理部门,完善其管理制度,确定部门的职能、岗位要求、实施规范。需要注意的是,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销售部门、合同管理部门等应协同配合信用管理部门开展信用评级工作。

第二,确定客户信用评价标准。信用评价制度中应细化各项评价指标,如按照预先制定的评价指标对信用记录、经营状况、财务报表、往期还款情况等评价因素按照一定比例,实施权重计算最终得出总体评价指标。

第三,动态化信用管理。企业对客户实施信用管理应遵循时效性,因此,动态化跟踪管理应作为信用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建立客户数据库,将客户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财务信息纳入日常监管中,并实施更新数据库,当客户企业出现不规范经营或投融资情况出现重大失误时,系统将自动预警并对客户信用等级实施调档提示,便于信用管理人员重新分析确定客户信用等级。

当对客户企业信用等级进行降级时,企业应随之调整客户应收账款或预付账款的管控级别,应立即向主管人员上报并提出应对措施,以避免客户逾期、减少企业资金风险。

(三)强化应收款项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应收款项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应着重把控各类应收款项资金的支付回收,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

一是企业应以客户信用评价体系为基础,在建立赊销及预付合同前对准客户进行充分调研,编制征信调查表并报请主管、经理层审批核准。此举在规范应收账款管理的同时,更便于销售人员及应收款项管理人员精准掌握客户的运营、还款能力,为后续应收款项的管理奠定基础[4]。

二是规范合同要求。企业在制定合同规范中,应对合同中涉及应收款项的内容做出明确说明,如赊销的方式、结算方式、付款账期、违约处理办法等。

三是建立完整的对账及预警机制。应收款项管理相关人员应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实施账龄分析,对逾期应收款项进行汇总登记,罗列催收清单并下发至销售部门及业务人员实施催收,暂扣绩效奖励待款项回收后做核销补发。自应收款项形成开始,企业应收款项管理部门、财务、销售及相关人员应密切配合,确保账期内的欠款得以顺利回收。同时应对所有应收款项进行风险分析,编制逾期风险账户表提交至部门负责人预警。

四是建立应收款项与货物的同步管理。在应收账款的回收中,回款时间及金额应与合同中约定的货物出货时间相一致,预付款项也应符合合同要求。如合同未做说明但客户方要求预付一定比例货款时,应与客户协商支付货款后立即付货并逐级报请审批,签订补充协议。

此外,应对应收票据进行建卡立册,即对每张应收票据的开付、转让、承兑、背书做好登记入册,便于后续管理备查。

(四)突出应收款项绩效考核的应用管理

创新应收款项绩效考核管理应从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系统入手,企业要完善管理组织架构、明晰主客体、做好绩效指标的精细化设计,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等。

第一,丰富应收款项绩效考核架构。企业应将原有的一级绩效管理架构进行上下延伸,形成三级管理模式,即一级架构负责应收款项绩效考核总体目标的制定,绩效制度的完善、各指标系数的确定等;二级架构负责协调一级架构与三级架构之间的矛盾,帮助三级组织解读政策要求,并向一级组织反馈政策落实情况;一级架构则负责落实绩效考核实际工作。

第二,明确绩效考核主客体。企业应摒弃原有只针对基层销售部门实施绩效考核,而应逐级对绩效涉及部门实施全面绩效考核,还应对一、二级绩效组织管理部门实施评价,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及系数。如,对一级绩效管理部门制定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年度及阶段目标的科学性及可实施性进行评价;对应收款项一级实施部门绩效考核二级绩效管理部门应负连带责任[5]。

第三,强化绩效考核手段。应收款项往往是一个长期的管理类别,因此应力求打造绩效考核长效机制,并遵循持续性原则。企业应细化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应分别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绩效考核指标,且年度指标应参照季度、月度指标实施完成,避免应收款项任务“扎堆”在年底完成。此外,应结合工程进度等因素制定指标及系数,确保对应收款项工作完成情况实施量化管理,保障绩效考核的客观性。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内部控制水平及财务管理能力,以便为企业资金链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除本文上述列明应收款项管理及控制创新措施外,企业还应加强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及其他相关联部门的协同合作,力求保证应收款项能够在限期内顺利得以回收,保障企业资产质量及企业运营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应收款账款信用
中小企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村级光伏发电收入核算实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试析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商业企业应收款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应收款项减值测试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