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构建小学数学“教”与“学”高效融合课堂

2022-12-31 15:36张恩泽
小学生 2022年33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课件数学

☉张恩泽

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启蒙课程。在新时代,数学教师一定要扮好角色,并把握好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继续学习数学的兴趣,避免学生因枯燥乏味的讲授或者强制性的灌输而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老师要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引导进课堂中,使学生有信心、有兴趣爱上数学课。

一、小学数学课堂做到“教”与“学”高效融合的重要意义

数学能力是人们必备的生活基本技能。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自觉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即指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方面,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如何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沉浸于数学的知识海洋里,这是当今一线数学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对教师走在学科教学前沿,促进教师事业发展,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激励学生在以后数学学科的继续深造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浅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缺乏创新思维的传统式教学

在“双减”政策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开门见山”式的新课教学模式,因不能与时俱进而失去了主流的教学地位。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却对外来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小学生的成长特点,通过形象而有趣的方式,循循善诱,加以引导,将消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进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如,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教学法或者过早地将数学新课模块化,很可能造成数学课效率降低,尤其是概念性的问题,教学中老师不能直接下定义,要试着讲清算理,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规律,进而总结结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存在很多模棱两可的空白,进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在解决一些生活应用题时,老师需通过数形结合等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走到正确思路上来。就目前来说,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融合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断深化学生的理解,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想象的形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教师在优化授课模式中必须追求和完成的目标。

(二)教师过度依赖网络课件

在数学教学中,若全程依赖使用网络教学课件就失去了教师存在的意义。教师不应只顾播放网络教学课件,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1]。教师过度强调网络教学方式的运用,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很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使问题长期积累,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忱。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备课时,仅仅观看网络资源某一课时的前一部分,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完整的检查,就让学生观看和学习,而不是确保在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再进行网络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这样就会在教学中使数学课堂不可控,对学习内容缺乏了解。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没办法立即回答,更做不到及时地解决,而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如果让问题一直累积而不能进行妥善处理,极不利于学生今后课程的学习。部分教师没下功夫制作课件,而是选择和下载网络上的一些精品课件,自己没有对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引申、迁移和分析,只是按照精品课件照本宣科,这样无法切实体会到学生的问题,也不利于立即解决学生的疑惑。如果教师对所教内容没有去认真体会、认知和理解,那么学生也就没有办法更好地有效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要知道,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起到一个引导学生的作用。

三、构建小学数学“教”与“学”高效融合课堂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深度备课

有时候学生因缺少现实生活经历,导致他们会因为不明白书中例题的情景和问题背景而无措。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思考如何在备课这一环节下功夫,并巧妙设计课堂结构、流程和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新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乐趣。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建立起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数学想象力的有效形成,进而达到“教”与“学”高效融合的目的[2]。

如,在进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现实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度备课,就是对网络课件进行合理而适当的删减,巧妙设计教学内容,认真查阅教参,以适应在教学过程中的新知教学。授课中教师进行正确引导,使鸡兔同笼知识更好地被小学生掌握,为学生今后学习并灵活运用二元一次方程打下基础。

再如,在进行《加法运算定律》这一课的教学时,要做到优化重构教学理念,即由“学教材”转向“用教材教”,联系身边实际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点。在这一课的加法交换与结合的讲解中,其实可以把书中的例题改成身边的问题,即“调查全班学生总人数”,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对比观察、举例验证和归纳概括,来渗透归纳推理思想。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学生会用“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有的学生则会用“女生人数+男生人数=总人数”。这样就能够用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主动领会、理解和发现“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如此,学生既复习和实践了三年级数学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二)优化情景模式,实施互动教学

小学数学的计算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进一步强化老师、学生和环境三位一体的交互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同学之情,也能很好地树立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进而能增强集体荣辱感和成就感,学生也能体会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便利与乐趣。合作学习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让学生互相感染、感情升温、思维传递,从而互相督促,共同进步,这将会极大提高学生思考力与想象力,使之能更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情境中,体会到数学乐园的无限魅力。

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它能够通过一定的事例和案例描述,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以及概括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在案例中对比学习,寻找到其中的优点和缺点,这种教学法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与学习能力。而在进行小学数学新内容的授课中,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演示可以达到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分析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同时也有利于开动学生的脑筋以及发散思维的养成。

再例如,《圆》这一课,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和会利用圆规来画圆等。教学时为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即可将“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优化情景模式,并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标志,即五环的图片。此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认不认识这个图案呀?”学生回答:“图片是奥运会五环。”教师可继续提问:“那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并回答一下,奥运五环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呢?”学生观察并回答:“奥运五环是由五个圆圈构成的,上面是三个圆圈,下面有两个圆圈。”教师给予鼓励,而后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个五环图案,学生便会发现自己在画图过程中,无法将五环画圆。学生心中不免存在疑问,即怎么想办法画圆。接着,教师即可由此设置悬念,从而导入新课。问题情境是数学学科教学的心脏,教师适当提出问题并优化情景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欲望由“潜伏”转化为“活跃”。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教师的本领技能,而在于如何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主动去“学”的热情,要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爱上数学课,期待上数学课。

(三)结合网络资源,创设高效课堂

教师应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的数学课制造惊喜,使学生对数学课堂感兴趣,并逐渐使之获得学习数学的动力。与此同时,学生也可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激发自身的好奇心和内驱力,通过网络资源将小学数学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例如,在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得到一些大面积的著名建筑物的相关图片,使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有一个直观的理解,还可以告诉学生著名建筑物鸟巢的占地面积是20 公顷,1 公顷=10000 平方米,1 平方米是一块1 米×1 米的地板砖的大小,如此,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公顷和平方千米,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立体、直观,利于理解,有助于学生强化对本节知识的理解,真正懂得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概念,加强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教与学的完美融合[3]。

再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部分数学知识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开展练习,会极大程度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练习效果。对此,数学老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设置环节,制作精美课件,将平时的练习引进到数学课堂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在菜场买菜、卖菜的场景,并在课件中渲染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并融入日常生活中。首先让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和消费者;然后,再将准备好的道具布置在游戏场地中;接着,让学生亲自经历买菜、卖菜和“讨价还价”的过程。这样的数学课堂不仅会让学生增加许多趣味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还会让学生在数学游戏的表演中,更加全面理解和练习四则运算,进而快速提高运算能力,也会让数学课堂快速充满童趣活力,从而达到构建魅力数学课堂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学生表演过程结束后,积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及时作出评价和指导,这样才会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优化作业设计,强化巩固新知[4]

在目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中,繁重的作业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反而会加大学生学习压力,起到反作用。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结合现实教学情况,从学生实际活动出发,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优化“精而简”的作业设计,再设计有针对性的且适量有效的“二次作业”。如此,便可以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新知、强化记忆以及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达成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整理分类和分析错因,从“多样对比错误点”“多方辨析错因”“多维呈现作业”和“多向反思教学”这四方面优化作业设计,拓展和丰富数学作业的类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业设计在内容、形式、难度方面要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而设计出分层次的作业,同时作业的形式要尽量多样化,注重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及合作性等。一项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探索性、差异性、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必然能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以及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不断提升。

综上,小学数学教师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而要具有创新思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做好课堂设计。特别是在当今“双减”政策的推进实施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要求下,更需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一方面以生活化资源的利用,联系身边实际,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并突破数学问题中的重点与难点;另一方面,需要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数学能力、延展思维能力以及有效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下足功夫。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课件数学
知识组织理论下图书馆网络资源发现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网络资源的运用研究
网络资源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