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探讨

2022-12-31 15:36闫龙飞
小学生 2022年33期
关键词:圆形教学质量素养

☉闫龙飞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应对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了“短板”。因此,一些学生时常会陷入学习困境,尤其是当自己所依赖的形象思维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对于数学学习困境的感受会更加强烈。因此,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学生的认识特点,重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构建,让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也纷纷转变教育理念,推动教学革新,打破粗放的教学模式局限,改变教学低效、无效的情况,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从当前教学实践来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许多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虽然通过教育培训、课题研究,对于新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也从认识层面接受了课程改革。但是,对新的教育理念的内涵,尤其是核心素养的概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例如,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理解模糊,对于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认识不到位,对于不同阶段学生应达到的数学学习目标缺乏具体的解读等等。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会延伸到实际教学之中,导致教学实践无法有效展开,影响了教学质量。

第二,优质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例如,当前信息技术已经走进课堂,但是由于设备的问题,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点的时候经常被迫中断,这让原本连贯的教学设计变得零碎,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拖慢了课堂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不高,缺乏优质资源共享渠道,导致教师的教学实践存在局限,难以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落实[1]。

第三,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数学课堂上,灌输、讲解知识是教师采取的主要方法之一,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自主参与学习的动力,难以调动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的建构,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这对于教学质量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四,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比较欠缺,在操作教学设备的过程中不够熟练,对于海量信息没有筛选、甄别能力,甚至直接照搬互联网资源,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分清主次,影响了学习效果。同时,也让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改革中反应滞后,无法及时有效地运用教学资源服务课程改革,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不仅可以有效操作多媒体设备,还能够从海量的课程资源中提炼有效信息,整合、利用,为学生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小学生对教学改革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不足。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认识发展不足,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整体偏低,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学生难以积极参与其中,无法发挥主观能动,导致教学过程难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参与,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尤其要重视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创新发展的趋势,多角度分析改善教学质量的方法,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小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

第一,转变教师观念,加深教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改革的认识。认识是实践的指导,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做出转变,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实践之中,从而推动教学创新改革。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许多教师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困境,面临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此,学校应发挥领导作用,根据课程改革需要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认识。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加深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学习,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能力;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科培训、公开课和研讨会活动,多向专家请教,多与同行交流教学实践技能,提升自己应对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自主学习,主动融入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之中,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在掌握新的教学技术的同时,提高获取、运用教育资源的能力,提高践行教学改革的能力[2]。

第二,优化教学组织,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知识讲解层面,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需要,这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围绕学生而展开,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围绕学生主体发展需要进行构建,让学生通过参与知识学习过程,融入真实的情感,主动生成知识,实现自主学习。例如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组织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创造了空间。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备课阶段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偏好和认知能力,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整合生活中的素材,形成全面的、直观的、可用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实现自主探究。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加契合学生的主体需要,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第三,优化课堂问题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育教学经验发现,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参与下有效地开启思维,从而打破被动学习的困境,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之中。例如,学习《余数》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对于问题情境进行了如下设计:

(1)课件展示问题情景:有6颗草莓,每2 颗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教师要求学生在记录单上进行圈一圈,列出相应的算式,并提问:摆了几盘?草莓摆完了吗?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结合图形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引出“余数”的概念。

(2)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出现剩余的情况,并提出问题:如果有7 颗草莓,还是每2颗摆一盘,又可以分几盘呢?在重复上述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纷纷说出:有1 颗草莓没地方摆了。像这样剩下1 颗,在除法算式中该怎么表示呢?教师给出答案:7÷2 =3(盘)……1(颗),引导学生规范余数除法的书写。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提问: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从整数除法到有余数除法的过渡。这样动手操作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为继续探究奠定基础。

第四,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知识进行“改造”,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并突出知识理解的重点,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可以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找到学习的重难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各个突破,完成学习任务[3]。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圆形特征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讲解圆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现了对圆形进行切割的过程,并将切割的圆形转化为长方形。这样在动态的展示中学生的思维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自动将圆形分割成无限份,并根据示范指导将其转化为一个长方形,进而对长方形的面积与圆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运用转化的思想完成解答。再例如,在百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前将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进行整合,设计微课,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微课辅助下掌握知识点,发现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相关的论证,提高数学素养。在课堂上,教师结合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疑问,并针对学生存疑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应用意义,然后教师还应给予学生自主思考、互动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趁机消化知识。在课后巩固环节教师可再次利用微课让学生对百分数相关知识进行梳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运用,提高知识掌握效果,并实现学以致用。在引导学生认识圆形特征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讲解圆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现了对圆形进行切割的过程,并将切割的圆形转化为长方形。在这样动态的展示中,学生的思维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自动将圆形分割成无限份,并根据示范指导将其转化为一个长方形,进而对长方形的面积与圆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运用转化的思想完成解答。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操作、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展开想象,拓展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同时,通过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过程,强化学生对形象的感知,促使学生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形面积公式,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开展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学生个体进行分析,并将学生进行分组,为每组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学习资料,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通过对资料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交流观点,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同时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展示学习的最终成果。

第六,加强教学评价改革,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评价结果教育工作者可以对教学决策作出调整和优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改革是重点,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调整评价手段,多方面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目前,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评价体系依然没有做出根本性改变,教学成绩与考试分数依然是许多教师评价学生数学课程学习情况的主要标准。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主要从日常的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表现、课堂效果和综合实践等方面多样化、科学灵活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评定。[4]例如,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展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兼顾教学结果和教学过程。一方面,针对教学考核对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做出量化评价,展现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另一方面,也应该围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分析,对学生做出定性分析,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指导,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评价设计,更加契合新时代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要求,对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及提升教学质量也十分重要。

总之,在围绕核心素养发展的改革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认真做好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在上课的过程中,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产生情景交融的多方位感觉。同时,教师还应认真反思影响教学质量的多种元素,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圆形教学质量素养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