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和一流课程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2-12-31 12:41:09付志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思政课程

付志坚

(重庆文理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重庆 40216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四个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带领14亿中国人坚持全力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然而,当今世界局势波诡云谲,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关键在党,教育却是重要的基石。教育不但要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而且要培养可靠接班人。为此,在全国教育领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润物无声,帮助学生正“三观”,树立报国情怀。[1]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新时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在教育部组织下,一流课程也如火如荼进行起来。那么对于地方应用型大学应该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和一流课程建设呢?本文以重庆文理学院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实践来探讨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建设,希望为同类型地方高校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1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背景分析和建设现状

1.1 “三位一体”名词解释

三位是指“科学无国界”“技术有壁垒”“科学家有祖国”,一体是指三位教育的落脚点是“科学家有祖国”,教育学生立德树人,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1.2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分析

《大学物理》是面向高校理工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经典与近现代物理理论、技术应用、物理思想、研究方法及科学家轶事。物理学是最早从哲学中分享出来成为一门现代科学,“科学”一词亦因物理学而出现,“数学+物理实验+逻辑推理”形成早的“科研方法”。物理学因理论体系完整、方法科学,思想深邃,对理工科学生后续专业能力发展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影响深远。大学物理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百年有余,激发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投身科学事业,有的留在国内,有的走出国门。然而,出国留学的精英们学成之后归国者少,滞留国外者多。究其因曰:科学无国界,国外科研条件好,利于出成果。国内越是名校,享用教育资源越多,出国学生留比例越大,滞留国外者越多。于国于民,莫其奈何,只能声讨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国内名校亦多有诟病。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加剧,以美国为首等国家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制裁、禁售,国人番然醒悟技术有壁垒,花钱买不到。更加痛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拿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帮助美国等国发展科技,到头来卡我们的“脖子”,同时也在思考我们的科技教育观是否出现问题。《大学物理》课程开设百年,尽述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强调科学技术是为全人类服务,使得科学无国界深入人心;尽管课程也讲述爱国科学家及“两弹一星”元勋的事迹,却很少提及技术有壁垒、受人“卡脖子”的切肤之痛,使得科学家的祖国意识缺少共鸣。

1.3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我校大学物理课程于1980年代依托我校物理学开始开设,至今已历40余年。目前开大学物理课程的专业有31个,每年学习课程人数约有3000余人。大学物理课程是全校理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着丰富的课程内容,课程学时多,学习人数多,如果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结合良好,将为理工科学生建立“三观”、立德树人,树立科技报国思想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3]。

我校在大学物理课程开展思政才刚开始,从2017年开始建设大学物理SPOC课程资源,增加了诸多爱国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事迹与卓越贡献短视频,祖国山河及发展变化的短视频。经过5年线上课程使用,点击量超过1500万人次。尽箮如此,很多东西还有不断探索之中,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开展课程思政目标认识不一。有的认为是培养科学精神,有的认为是培养物理思想,有的认为是培养唯物史观,有的认为是培养报国情怀。

(2)对课程的思政资源认识不一。有的认为物理学揭示的物质世界规律,认识物质的本质、获得的研究方法是资源,有的认为科学探索精神是资源,有的认为科学家爱国事迹与情怀是资源;

(3)对开展课程思政手段使用不一。有的老师仅在课堂讲授课程思政资源,有的老师还利用MOOC+SPOC线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线上学习。

1.4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有机融入大学物理课堂,整合课程思政资源,构建科学无国界、技术有壁垒、科学家有祖国“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立德树人,激发学生使命担当、科技报国情怀。

1.5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针对上述研究目标,拟按照以下内容和方法对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进行建设:

(1)构建突出“技术有壁垒”且符合大学物理专业特色的线上课程思政资源。当前互联网资源和技术都有巨大的发展,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对于线上慕课资源经过5年的建设,已经形成知识体系较为完整的一套系统,其中也根据课程内容补充了一些体现爱国主义特色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资源。但对于“技术有壁垒”课程思政环节的建设还较为零散,因此拟根据各个章节的特点,通过增加网上视频资源、录制微课等在每个章节设立专门的课程思政环节[4-5]。

(2)以学生为中心的融合线上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的线下课堂建设。上好第一堂课“绪论课”,大学物理绪论自然要介绍物理学的发展,那么就自然引入唯物主义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的论述。绪论课是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与大学物理学习非常好的切入点。在绪论授课时,当前国际形势,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等自然展示给同学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物理学发展结合起来,注重激发同学们报国情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教师服务于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和专题教研活动的组织建设。由于当前现代教学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而有些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不熟悉,仍使用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为了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拟通过教学团队集体打造综合开放结合线上教学资源并使多种教学手段融入其中的优质示范课,来推动教师不断学习和改进传统课堂。

2 大学物理一流课程建设现状

2.1 大学物理课程发展历程

从1980年代开始我校物理学(师范)专科专业招生,1990年代在数学、化学、生物学(师范)及“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开设了普通物理课程。2001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依托物理学本科专业,在我校新建的31个理工科专业中开设了《大学物理》A、B、C三种类型课程,自编了《大学物理》课程大纲及实验讲义。2010年,大学物理教研室被评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团队”。2016年,为实现从师范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我校停止物理学专业招生,物理学所有专业资源投入到大学物理课程组,大学物理课程进入新的建设时代。目前《大学物理A1、A2》在电子信息类、电气类、机械工程类等专业开设。

2.2 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存在以下重点问题:

(1)课堂形式单一,课堂较沉闷;

(2)课程考核简单,挑战性不高;

(3)评价形式单一,过程评价少;

(4)课程内容陈旧,时代前沿少;

(5)与工程结合少,高阶能力差。

2.3 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的问题,大学物理课程设计着重体现“两性一度”。结合产出导向(OBE)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提出“用物理原理思考工程问题、用物理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用物理模型设计工程问题”教学理念,从2017年大学物理教学推行“BIQ三维教学法”:即:“基础(Base)”“兴趣(Interest)”“素质(Quality)”。基础既是学生要夯实的知识基础,也是为后续课程应用做准备的基础;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支持学习的广度深度;素质是基于基础和兴趣来提升学生处理工程问题的高阶能力和精神品质。

具体来讲,通过课前线上视频、课件、讨论学习,引入当代世界科技前沿的案例体现课程创新性并融入课程思政,如讲授电势时引入中国特高压输电世界领先案例,结合案例启发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生讲生评等方式分析高压线的电势变化,这使学生能够运用电势知识分析具体工程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同时基于布鲁姆(Bloom)目标分类法对课程内容分类,对重难点内容采用翻转课堂、随堂测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的发生。并着重体现在课外线上拓展课题和讨论中,体现课程挑战度。

3 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关系

大学物理课程要打造“金课”,建设一流课程是时代发展对大学教育的要求。而课程思政是大学物理课程建设核心要素。一流课程包含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各个方面,而要打造大学物理一流课程,最重要的是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建设。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物理与工程(2012年1期)2012-03-25 10: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