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甜甜
(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迎来了新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少年要坚定理想信念,从小就要给自己的人生制定一个志向。同时对社会全体人们也提出要求,主要集中在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要求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培养从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的好孩子,努力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者。学校体育教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教学中去,培养国家需要的新时代青少年。
什么是爱国主义?它是指个人、集体对国家的一种支持、认可、自豪的态度,主要是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依存关系。集中表现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维护国家安全、祖国统一、富强民主奋斗终身精神。在空洞的爱国主义概念下,它其实隐射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国家的希望——青少年,往大了说,爱国就是坚定信念拥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恪守法律和道德底线、明辨是非和反对暴力,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纲领;往小了说,爱国就是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发根图强、尊师重长、团结有爱、吃苦耐劳、做一个五好学生。
学校体育教学是按照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教授运动技术与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意志、品质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方法,仅供读者参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体育课堂常规来讲,一般要求学生穿着运动服、运动鞋,但是体育教师上课时穿牛仔裤、皮鞋,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说服学生,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品行,给学生做表率。其次教师的思想、信念、道德观、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个人的行为、仪容仪表等,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各种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人民教师必须做到提高自身修养、注意语言形象、学识渊博、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人对事的真诚。教师每天面对学生应该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必须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展现出积极、正义、爱国的状态,让学生动容。
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在课堂中采用比赛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用激励竞争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等。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内容制定比赛,提高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在比赛竞争中,让学生明白胜负乃兵家常事,为比赛付出的努力远比获胜重要。在比赛竞争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大幅度的提升,他们保持清晰的感知、发散的思维、缜密的逻辑,遇到问题时会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制定规则,培养学生纪律、规则意识,让学生意识做什么都是有规则的,且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处罚或者失去比赛资格。衍射到日常生活就是法律、法规,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提高爱国主义精神。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为单位的比赛、竞争,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团队意识。比赛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赢得比赛,这个时候就要展现团队的优势,在团队合作中会有一定的摩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成长,懂得谦让并形成团队意识。
潜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青少年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较重、内心又比较敏感、自尊心强,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刺激。这个阶段的学生,直接的说教只会让他们更加叛逆、反感,通过笔者的教学经验和其他教师的探讨,最后总结出潜移默化的教育比直接的说教效果更好,虽然花费的时间稍长,但效果更为显著。在常规体育课教学中,课堂常规中每节课提醒学生着装问题、见习手续、安全提醒,渐渐的学生上课不会穿牛仔裤、皮鞋等,也会遵守课课堂秩序、规则等。在每次课程导入的时候,教师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经意地流露出爱国思想、道德法律、团结友爱等。其实教师自身运动技能也是一种很好的耳濡目染,很好的榜样,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崇拜有利于体育课长的教学,学生为了和教师一样,他们会更加认真的练习,向老师看齐、甚至超过老师。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在内容和形式上较多样,要求教师要对每级的体育与健康教材都要全面了解,明确教学内容与重难点。作为一线教师直接面对学生,要充分了解当前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最大程度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比如运动生理学、学校心理学等等,教师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教材是教学的内容参考,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运动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对教学内容服务的拓展,对教材内容的延深,将爱国主义教育完美地融入到教材中去。这要求教师对教材不仅是“吃透”,更是加些“材料”丰富体育教学。对教材本身的探索下,拓宽思路,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发展,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是通过教学展示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教学——体育课。一堂体育课表面是由学生、教师、场地、器材共同组成,其实一堂体育课包含的很多。上课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课的重点与难点、学习的目标、教学方法、组织的方法等等,这就要求教师需提前备课。所谓的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做的一切准备性工作。比如,上课前需要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学生的男女人数、生理、心理特点,本节课需要的场地、器材,要用到的教学方法,防范等一系列思想认识上、操作行动上的准备工作。
一堂体育课的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需要教师提前想好、组织好,这更是要求老师提前备课,还是要备“好课”。比如在加速跑模块教学中,老师如何体现爱国主义呢?首先,可以向学生普及,我国第一个参加奥林匹克的运动员——刘长春。他作为我国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人,只身一人耗时3周来到美国,长期的海上漂泊造成体能不支,但他仍然站在运动场上参加100米的比赛,此刻的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苏炳添屡次突破10秒大关,更是站在奥运会100米决赛的赛场上,他是唯一一个黄种人,他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这种的语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后面的教学中,涉及短跑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播放苏炳添的比赛视频,尤其是慢动作的播放,一边播放一边将短跑的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的技术动作的重难点,这样会更加直观。这样的方法既做到了主观的教学,有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教学中。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其实很有更多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只是要求教师备好课,充分了解教材与学生、要发散思维,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体育与健康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表现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场地,一般的课程学生处于教室内,体育课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室外或者空间较大的体育馆;第二学生的状态,一般的课程需要学生静下来,安静、认真的听讲,而体育课需要学生运动起来;第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课程需要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体育课需要学生在学习、练习中,掌握运动技能。从学生的学习场地、状态和方式不难看出,体育课和一般课程相比,会出现较多的突发事情。在一般的课程中,学生在教室里面坐着,部分教学过程学生小范围的活动,而体育课不同,它需要学生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中去,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的要求、练习密度也要高。
爱国是每个公民需要做的事情,作为中国公民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希望在下一代,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让新一代青少年以祖国为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将爱国刻进每一个人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