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2-12-31 11:40杨临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课音乐

杨临双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1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原本性、参与性、综合性、即兴创造性。

所谓原本性就是遵从本源。从人的角度来讲,我们需遵从个体的状态,需要在活动中创建一种舒适、安全的环境,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全身心的打开自己,接纳别人,尊重个体在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从音乐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挖掘自己本民族的音乐元素,与学生一起完成课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参与性,并不是作为观众去欣赏音乐活动,而是要求人们必须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亲自体验,亲自感受,亲自创作,亲身参与,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体验者,也是教学结果的共创者。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并非是单独的音乐,而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教学形式多样,可以以音乐为元素,加入声势、嗓音、体态律动、小乐器、绘本故事、诗歌等等,产生丰富的课堂教学体验,充分体现了在音乐教育中“动作、语言、舞蹈、音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即兴创造性是人的本能,也是个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人们常常在生活的压力中丢失了自己,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寻找本真,寻找自我,寻找生命的意义。奥尔夫音乐教育会让学生尽情在音乐中舞动,探索身体的边界,探索自己的潜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成果。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不同的学生,所创造出的音乐作品不尽相同,但我们都可以做到无条件接纳,即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

2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音乐课程作为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具有别的学科所不具备的功能,是学校美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自信心、创造力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然而,这么多年来,虽然我们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很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但是实际的实施情况并不如人意。下面我将以某地一农村小学为例,来谈一谈我对中国农村的音乐教育现状的理解。

这是一所农村公立学校,全校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学生总数在150人左右。学生大都来自本村,父母基本都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照料。学校里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笔者曾志愿在这所学校担任音乐老师一职,进行教学实践。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

本校音乐教育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2.1 硬件设施利用不充分

笔者在学校音乐室看到乐器库里摆满了乐器,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木琴等样样俱全,只是一摸过去,满手灰尘。音乐教室也布置的比较温馨,就是常无人去。

2.2 学校音乐教师现状

(1)有的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即使有懂音乐的教师,也会被调去上其他课目,所以学生的音乐课时不能被保证。

(2)教师不能灵活运用教材。有的学校有音乐教师,但是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老套,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教师难以灵活使用教材,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机会,音乐课的审美及创造功能基本趋于无法实施的状态。

2.3 学生音乐学习现状

学生音乐知识基础薄弱。笔者所接触的一年级学生和六年级学生的音乐基础几乎是一样的。学生不认识音符、节奏,难以把握歌曲的旋律。个别六年级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还不如一年级学生。学生很少接触乐器。相比之下,城市孩子几乎人人都会学习一门乐器,这简直是天差地别。

3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尝试

3.1 开始圈导入

“我们来围圈圈,我们来绕圈圈……”所有学生伴随歌声围成一个大圆圈,唱问好歌曲开始。

开始圈代表着一节课的开始,同时也是凝聚学生力量,让思绪回归课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2 律动教唱教学

学生一边唱歌,一边模仿老师所作出的对应的动作。

律动与教唱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帮助学生学会歌曲,又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中。学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头脑与身体飞速运转,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学生也喜欢这样的上课形式。

3.3 伙伴游戏

换伙伴游戏一般伴随着音乐律动教学,学生需要细心聆听音乐,并在不同乐段作出变化。这考验的是学生对音乐整体的把握,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更多与伙伴进行肢体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4 节奏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但是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学习。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语言出发,加入固定的节奏进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节奏。如:我们可以利用葱(四分)、土豆(二八)、西红柿(前十六后八)、绿色黄瓜(四十六)等这些简单的词语来学习音符及节奏型。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本土化”的体现,即利用语言特色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3.5 集体节奏感练习

跟随歌曲进行传球游戏练习。

集体节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团结合作的意识。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建立良好集体观念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多多进行集体游戏活动会增强班级凝聚力,让每个学生都有班级归属感,也能促进全班同学的共同学习与交流。

3.6 结束圈

“美好一课结束,我们下课了,走在校园路上,晚风轻轻吹”老师唱歌送学生走出教室。

4 教学实施效果

4.1 学生对音乐课有了新的认识

在学生的观念里,一直觉得音乐课就等于唱歌课,从来不知道音乐课,还可以上得这么有意思。在音乐课上,可以边走边跳,可以把身体当作乐器进行拍击,可以根据音乐舞动,这对于他们平时上课的方式是一种冲击。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实践,体验到音乐课的丰富多样,开阔了视野,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有所提高。

4.2 给予自由空间思维就会绽放

在学习节奏型的时候,以“我叫xxx,今天我很xx”的句型介绍自己,开始同学们也都没什么想法,跳不出老师给的框架,大部分学生都说高兴、开心、激动等比较熟悉的词语。令笔者惊讶的是:第二次给五年级上课时,他们完全跳出了思维限制,班上17个人,说的内容没有一个重复的。有的同学说“今天我很饿”;有的说“今天天气很不错”;甚至有的说“我今天想打人”等等,其实学生内心还是有很多想法的,只是平常没有机会展现出来。在这次课上,终于有机会略施一二了。由此可见,教师给学生多少空间,学生就会遍地开放。

4.3 学生对男女意识的改观

在农村教育环境中,五六年级的男女关系问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因为在农村家庭夫妻间也不会出现比较亲昵的动作或语言,再由于学生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照顾,而老一代人意识更是保守,孩子难以从家庭里习得男女相处的界限和技巧。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人去引导学生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

记得第一次上这种音乐活动时,换伙伴学生都比较排斥,不愿意做,甚至有学生闹脾气,尤其以五、六年级学生为重。后来笔者说:伙伴还是要换的,但是如果碰到不喜欢的伙伴,你可以自己做自己的动作。笔者当时看到,有的男女搭伴,中间能隔一米远的距离,说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学生应该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男女关系也没有那么排斥了,大部分同学已经能接受男女搭伴,这也是这学期课程中,意外的收获。虽不是刻意为之,但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男女关系不是洪水猛兽,适当的了解男生与女生的不同也是有必要的,正常的朋友关系不是一件羞耻的事。作为老师,可能还需要学习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中,尽可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5 结语

经过一系列的尝试,笔者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是比较适用于农村音乐教育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人本教育,即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的基本理念。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体验,农村的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没有经历过颜色的渲染,只待我们为其天灯添彩。

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培养实践创新型教师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师们可以从实践出发,进行创新,由模仿开始,在创造中结束。发挥余热,为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奥尔夫音乐课音乐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