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教赟,杨 青,潘献晓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大学生是乡村创业政策的主要目标群体,也是创新创业群体的主力军。笔者以对乡村创新创业政策了解现状以及学校培训现状与企业实习现状等问题,面向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选择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政府政策制定者、行业政策宣传者以及乡村创新创代表等,通过访谈了解南京市乡村创新创业的现实情况和大学生关注的乡村创新创业问题,作为意向调查补充。
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在创业资金筹备、创业场地及设备等都设置了各种优惠政策,力争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舆论引导。然而,从调查问卷数据科研看出,9.64%的被调查者自信地表示非常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60.39%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了解,29.9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大多数被调查者知道国家出台了很多创新创业政策,但对于政策了解渠道、具体政策内容、政策具体优惠措施及优惠条件等实质性解读内容,实际上大多数被调查者并不非常清楚。这些数据显示,优惠政策并没有有效地传达到大学生群体。只有27.37%的被调查者有创业意愿且有创业准备的大学生才会有意识地通过政府网站、公众号、政务微博详细学习政策文件。24.41%的被调查者表示是通过学校宣传途径了解的,22.61%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抖音、微视频以及快手等新媒介了解的,18.0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家长、老师、朋友以及社区等方式了解的,7.55%的被调查者是通过其他方式。
这些被动了解方式造成了国家和地方的农村创新创业政策与大学生的创业认知之间出现了认知断档。因此,如何开展农村创业政策零距离宣传服务大学生群体,这是主要困难之一。尽管现阶段有很多诸如优惠条件、创业资助资金等政策,但是缺乏针对现阶段农村创业大学生创业服务保障措施。这也是目前有农村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比较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大学生想要在农村创业,就必须要抓住创业机会、创业团队以及创业资源等必备要素。有了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还需要抓住包括创业人才、创业资金、技术、管理以及政策等创业资源,才可能成功。对于创业准备的大学生来说,很多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网很简单,尤其是有意愿去乡村创业的大学生,可能祖祖辈辈都在农村,可获取的社会资源比较少,这就增加了乡村创业的困难程度。比如创业资金问题,57.39%的被调查者希望家庭能够给创业启动资金,18.75%的被调查者希望自己大学期间兼职工作积攒资金,并作为自己的创业启动资金。11.72%的被调查者希望从银行获取贷款融资,4.39%的被调查者希望获取政府扶持资金,如通过大学生创业政策贷款资金等方式。
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大学生主要是希望家庭资助、个人积攒或银行贷款方式获取启动资金。如果缺少启动资金,大学生乡村创业很难顺利启动。目前国家和地方针对大学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是也无法全面解决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中启动和运营资金筹集的实际困难。此外,有的创业项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盈利,资金回笼不及时极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问题就变得严重了。而大学生受到融资环境局限影响,银行贷款融资渠道也不稳定。只有同时满足符合贷款条件,具备合适的担保且能提供全面的贷款支撑材料等才能完成贷款手续,后续服务保障不足。因此,持有乡村创业目标的大学生获取创业机会与资源的难度较大,这进一步打击他们创业的积极性。
关于高校的乡村创业专题教育培训实践调查的数据显示,50.9%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接受过和农村创业相关的教育培训,而49.1%的被调查者表示接受过和农村创业相关的教育培训,其中,接受过1-2次农村创业培训的次数达到了39.01%,接受过3-5次农村创业培训的次数达到了7.23%,接受5次以上的人数比例只有2.86%。
数据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缺少系统的农村创业相关培训,当前主要来源是通过高校层面和自我的政策了解,缺少有针对的专业性指导,也缺乏其他社会层面的渠道。同时,试错成本高且家庭压力巨大,对政策缺乏深刻把握,缺少农村创业资源如人力、社会以及创业资金等,有一定的风险认知但对实际创业中存在风险预估不充分且防范准备不足,缺少创业成功的信心与闯劲,顾虑较多。如果大学生们盲目上马、仓促启动创业项目,不充分考虑风险研判,导致创业半途而废或创业失败的可能性极大。这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农村创业的信心与热情。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聚焦大学生在农村创新创业中遇到的痛点问题,高校需要率先启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
关于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的意愿及首选创业地调查的数据显示,“愿意返回自己的家乡(乡镇)投身乡村创新创业工作”的选票达到33.78%,“愿意去投身西部建设”的选票达到11.31%。同时,24.24%的选票投给了“希望留在大学所在城市”,20.47%的选票投给了“投身于一二线城市”。
调查可知,虽然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农村创新创业怀揣美好期望,但是自身也比较清晰地认识到,个人农村创业认知与实践还停留在理想状态,而非实战阶段。即使受到当前很多社会创业名人和导师的影响,大学生缺乏对自身创业能力和农村创业环境的深刻认识,更加看重创业机会的选择,尤其是创业项目的选择。他们更加关注创业项目的选择是否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认为专业对口率接影响创业结果。这些认知都源于他们循规蹈矩的学习方式和踏踏实实的做事习惯。因此,这就造成部分大学生不能坚持脚踏实地、对农村创新创业投入更多的耐心与毅力。这也是目前大学生乡村创新创业中需要重视的职业价值观差异。
结合大学生年轻且受教育程度高的特点,建议地方政府重视现代农业、农村治理、绿色农村、农村电商、农村文创、农村旅游、农村养老等三产融合创新,关注提供专业培训、项目扶持、科技支撑、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完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生活便利配套基础设施,吸引大学生创业人才组建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联盟等重要举措。
建议地方政府联合教高校及企业推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共同建设“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乡村振兴传播基地”“乡村振兴网红孵化基地”,组织“我为家乡代言”,打造“新农人”与“田创客”等传播活动,提升县域知名度,数字化转型精准扶持创业人,简化程序并及时将创业启动资金、融资贷款、补助贴息等发放到广大创业大学生手中,放宽创业用水用电及用地标准,提高政策覆盖面和精准度,给予大学生更多创业福利。
针对政策宣传方面,建议地方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团体开展乡村振兴靶向宣传精准辅导,让更多大学生精准快速地享受政策红利。建议地方政府主动与高校携手联动,深入校园走到学生中间宣讲宣传,打通政府政策宣传解读和大学生正确理解合理利用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比如,结合大学生特点,利用地方政府官方平台和高校宣传新阵地开展政策宣传、典型学习等活动。此外,除了官方公众号,还可以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宣传阵地,突破当前宣传工作瓶颈,畅通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用新媒体形式反向赋能新闻宣传工作,发挥政策宣传传播的聚合优势。这种形式也更贴近学生,能够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除了需要与专业课程实训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创新实践,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核心还是教育,这就决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如创业机会资源等实际困难。因此,为鼓励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地方政府、高校与企业要探索“一体二翼三维四化五新”政企校会联动机制,多渠道协作全方位保障。
地方政府、高校与企业应围绕构建“政企校会命运共同体”目标,拓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二翼功能,注重“企业资质、运行机制、合作成效”三个维度,通过“一体化规划设计、多元化育人协同、信息化平台支撑、融合化示范组合”路径,实现“企业办学历史新传承、高端合作平台新支撑、技术技能服务新高地、创新创业人才新赋能、职教集团培育新示范”五项校企创新成效,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科创园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联盟引企入校,以组合投资、校企联建的模式共同开展规划。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基本思想指导下,使用地方政府资助、学校自筹和企业投资,将行业应用新工艺、企业生产新规范等元素纳入学校育人过程中,细化成具体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素养目标,融会贯通在课程标准和实训内容中,建设开放共享且满足职业需求的实践课模块,打造满足全面提升职业能力与服务地方经济功能的创新创业培训基地。
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与创业资源,建议地方政府:第一,再次提升农村基础硬件设施,从互联网、交通运输、生活水电、联络通讯等方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质量,也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剂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强心针。
第二,陆续启动“一改造、两建设”,通过园区化发展,大力发展特此农产品及优势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三,建议地方政府放宽初次创业大学生的贷款条件,开同绿色窗口和网络渠道。通过补助乡村就业创业用工用地专项资金,发放创业风险储备金,简化创业贷款流程以及减免创业企业税收等方式来减轻大学生心理负担,增加大学生创业机会。
高校必须找准落点,基于校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从创业实践内容到创业实践形式创新创业育人新模式,发挥育人的实效和功能。
第一,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与岗课赛证的融通。创业实践教学培训中要融入行业标准、岗位要求和考证内容,梳理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考核要点及与课程知识、技能、素养目标等对应关系,研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群)课程内容的融合路径,并以具有对接产业、岗位需求、应用能力培养的“三型递进”课程结构体系实施岗课赛证融通。
第二,高校应组织科研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着力自主创新和研发,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目前本校拥有“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训基地”“省科技创业园”和“省大学科技园”、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等,为本校科研创新的师生提供创业平台。目前本校围绕江苏省、南京市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企业,校创业中心已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引企入校合作共建创业实训中心,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锻炼学生实战能力。
高校应重视职业价值观以及创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鼓励大学生尽力突破传统择业观念束缚,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坚定创业奉献的理想,树立新时代职业价值观。当然,这也需要大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的认知观念,做好创业知识准备及职业发展准备,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新时代的后浪新秀,00后迎来乡村振兴的黄金时代。他们是具有自傲和创造力的一代,拥有广袤沃土的创业舞台,更应该理性看待专业技能,跨界融合一二三产业,注重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吸收运用,如积极打造“网红产品”开办网店与直播直销等。无论是年富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还是懂科技、会管理的网红“田创客”,或者是善经营、懂市场的“农业经理人”都有广阔空间施展才华。
本文基于实证研究,对本校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维路径进行了研究。要想在广袤的沃土上深耕细作,大有作为,需要大学生们扎根乡村,做好完成艰巨繁重任务的准备,心中抱有科技兴农的理想,激发个人创造活力,用高水平、创新性的农村创业项目,引领农村产业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