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梦阳
(天津市医学考试中心,天津 300131)
当前,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管理作为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单位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做好行政管理与卫生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密切相关[1]。因此,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卫生事业单位采取更为严谨、精准、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十分有必要。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基于常规的管理之上,并将现有的常规管理模式逐步提升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一种理念和文化。所谓行政管理精细化,其核心在于“精”和“细”。“精”是指准确切中要害,有效抓住行政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利用刚性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细”是指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强化责任落实。管理者可以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行政管理,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内各单元高效、协同和有序运行[2]。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以及自身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为了能够使单位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卫生事业单位要更好地进行行政管理,通过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实践,加快构建科学的决策体系,以此提升内部管理效率,提高工作效能,进而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目标和单位内部良好运转。另外,卫生事业单位实行行政管理精细化模式,可以大大减少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有效畅通沟通渠道,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的支出和浪费,还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增强单位凝聚力,进一步推动单位良性运转和发展。
有效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凝聚人心谋发展、铸就坚实团魂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单位整体实力的重要支撑。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压力不断增大,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逐步成为单位保持竞争力和增强发展实力的基本条件。卫生事业单位只有不断探索做好行政管理精细化的策略,提高单位的应变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规划好每一分钱的使用、计划好每一项工作的进程、处理好每一份文字材料,才能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为我国卫生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卫生事业单位虽不似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大量的国有资产,但其拥有的国有资产仍不容忽视。近年来,一些卫生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较为粗放,没有进行清晰的资产摸查,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资产浪费、使用效率较为低下等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卫生事业单位需要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转变管理思路,改变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对国有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整体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利国利民。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存在“小作坊式”的特点,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导致卫生事业单位缺乏发展后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行政管理的优势在于,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体现高质量、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而卫生事业单位作为把好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关,特别是一些小型卫生事业单位,面对“人少事多”的极大难题,亟须这种管理模式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运行速度,从根本上为单位发展注入“强心剂”,以此加强内部联系,激发单位活力,为单位有序运行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促进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因此,卫生事业单位若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优化行政管理工作,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到行政管理日常工作中,逐步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3]。
卫生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行政单位,内部许多员工具有专业背景,甚至具有极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思路一般较为直接,缺乏沟通艺术,管理方式不懂得变通,行政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另一方面,卫生事业单位也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较少,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行政管理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卫生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的行政管理能力与单位发展需求极不匹配,其大多过于关注每项工作的完成结果,总觉得行政管理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是很重要,对此也不是很重视,不能很好地协调员工工作关系,在规划分配、复盘总结上花的精力较少,对人员统筹配置不合理,从而很大程度上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没能成为单位发展的“助力器”,反而阻碍单位发展。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需实现从成长期到精益期的转型,也可能会存在内部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存在交叉、部分职能未明确及执行流程不够清晰等问题。以上问题的产生原因是管理者往往为了加强内控,制定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制度,但这也影响了行政管理效能,拖慢了管理速度,导致服务不及时,从而影响工作效率。例如,有些工作要求反馈时限较短,但一份文件在流转过程中,往往要经历一层层的阅签,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流程也会变得越来越长,由此就会出现事已干完,但流程还没走完的情况。可以说,卫生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流程烦琐复杂是制约工作效能的重要因素。
从一些卫生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实践情况来看,其仍然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缺乏全局性思维、发展思维和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思维,没能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优势,且对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导致人被事所“累”。实际上,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来说,单位需要引入智能化、自动化的行政管理系统和软硬件设备,这些都是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保障。而大部分卫生事业单位由于资金、人员不足,还没有将这些先进的管理系统和设备引入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水平较低[4]。
观念将会直接指导和支配行为,卫生事业单位想要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思想观念问题[5]。卫生事业单位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保证行政管理质量不断提升。为满足单位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升整体行政管理精细化水平,卫生事业单位可以积极组织中层干部参加行政管理精细化专项培训,加强其对行政管理精细化的认识。前期,卫生事业单位可通过座谈、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干部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紧密结合单位发展实际,以“制约单位高质量发展、干部能力提升的问题”为开篇,传达行政管理精细化的理念和方法,深入浅出地阐明卫生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精细化的角色定位,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引导干部正确认识行政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良好实践[6]。
另外,卫生事业单位要加强认识,将提升行政管理精细化水平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并抓紧提上日程,抓好行政管理工作,调动中层干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使其切实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卫生事业单位还要结合实际,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并抓紧落实,转变行政管理人员观念,提高其对行政管理精细化的重视度,严格落实工作职责,以此全面提高卫生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精细化水平。
目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卫生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也开始得到应用,这是促进卫生事业单位工作效率提升的必然要求[7]。在卫生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精细化的实践中,可以引入“看板管理”的工作模式,配合完善的行政规章制度,执行流程化、标准化的行政管理工作。针对一些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的工作,卫生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在此项工作中的职责,制作一些标准化模板,指派专人跟进对接,加强质量管理,将每一件事都当成一个项目来执行,分解每个细节,按流程去走,形成一个个闭环,不断总结复盘,对外保持一致性,对内及时进行系统化的统计和电子化的录入,方便部门之间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也方便管理者了解工作的完成情况。
此外,卫生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在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应的行政规章制度,严格监督制度执行过程,适当简化、整合工作流程,省去一些烦琐的流程和程序,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流程,使行政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透明,切实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8]。
卫生事业单位为了使行政管理精细化取得理想成效,要加快推进信息化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实现无纸化、自动化管理,构建现代化行政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卫生事业单位可以适当引入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行政管理系统,引进资产管理、智慧食堂等管理系统,并搭建内部信息化办公平台,利用手机移动端办公,实现随时随地线上文件流转、业务审批、落实请销假手续、物品申领等功能,这样既能满足工作高效流转要求,又能有效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在对外交互信息的过程中,卫生事业单位还要注意严把公文质量,特别是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紧扣中心、服务大局,一方面要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加强公文管理,另一方面要严格按要求、按规定做好信息报送、督查督办、值班值守、舆情处置等各项工作,为单位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提供良好的服务。
在对外服务上,行政管理部门要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网站、公众号等发布相关信息,并开通线上一站式功能,自主开发公众报名预约系统,开发线上审批、线上预约、材料邮寄等功能,切实提高“一次办结率”,提升群众满意度,逐步发展成为让人们满意的卫生事业单位[9]。
行政管理精细化对卫生事业单位实现长效发展目标和提升内在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其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单位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摸索和调整。卫生事业单位还要提高思想认识,培养精细化管理人才,建立一体化流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这样才能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