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茵
(湖南省儿童医院,长沙 413000)
广义上的科研经费是指因用于开展科教项目而需要支出的各类费用[1-2]。公立医院科研经费根据经费来源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3 类:一是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于各级政府部门的拨款,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厅、卫健委、组织部等直接拨付给公立医院的各类研究经费[3];二是横向科研经费,来源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委托合作开发的项目经费;三是公立医院配套科研经费,来源于医院自筹资金。
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应对科研经费的来源、性质、具体项目进行明确,单独核算收支,专款专用,还应设置相应的辅助账目,登记各个科教项目使用不同来源经费的情况。
目前,公立医院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日常会计核算方面,缺乏对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执行、验收的全周期且统一的信息化监管,信息化程度低,造成财务部、科教部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无法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公立医院一般根据职能不同,由不同的科室归口管理不同的项目,如医务部归口管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人事科归口管理人才培养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部归口管理国际合作项目等。财务部收到拨款,不知道属于哪个部门的项目,只能与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或向上级拨款部门进行询问,故延后了向项目负责人发放经费到账通知书的时间,影响了科研经费的执行进度[4]。对于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各归口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不够清楚,仅靠财务人员查账才知道经费的使用情况,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进度与项目的实际完成度不同步,这对加快科研经费的执行和充分发挥科研资金效益帮助不大。
各种文件、政策的出台赋予了公立医院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自主使用权,表面上看起来对科研经费管理有所放松,实质上国家是把更多的决定权和审批权下放给了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要求院级层面用更加完善的程序、流程和控制手段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内部管理。但实际上,在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归口部门、项目小组呈现出“三国鼎立”的状态,医院没有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将三者有机联系起来,也没有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点。项目小组更多关注的是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进展,对预算编制和经费使用进度不过多关注,容易出现预算与实际支出差距较大、预算执行率较低,以及项目无法及时结题验收的风险;归口部门更多关注的是项目的立项和结题,对项目经费的执行进度和合规性不关注,容易产生结题审计或专项审计的风险点,导致公立医院被上级部门约谈;财务部门更多关注的是项目的报账材料和会计核算是否合理、合法、合规,以及经费的执行进度是否符合上级部门的要求,对项目的具体执行和结题不关注,容易忽视科研经费绩效目标。
三者之间的工作相互脱节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科研项目进展与经费执行进度脱节,迫于检查和结题需要,财务报账往往出现“串用其他项目支出来凑”的情况,形成检查风险点。当地财政部门要求本年度财政拨款年底必须实现90%的执行率,这一要求也让公立医院财务部、归口部门和科研人员压力和矛盾重重[5],更加难以形成协调的局面。
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公立医院也要在制度层面及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更新[6]。但是,当前公立医院在科研经费管理时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比如,在科研预算编制和预算调整方面,公立医院没有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进行及时变更或者出台新的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对新的政策、法律法规持续学习力度不够,无法真正领会最新的科研管理政策内在要求,故难以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有效提高科研管理质量。
我国提出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重要论断。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深化科技体制创新改革,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赋予了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管理自主权。在此“放管服”背景下,我国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简化预算编制,明确劳务费开支标准,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全面推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推动科研经费报销数字化和无纸化。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于2019 年1 月1 日开始施行,其要求公立医院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对科研项目的经费进行明细核算,如财政项目拨款经费、科教经费、其他经费,并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科研项目的收入和成本。这种方式相较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下的会计处理方式有了很大不同,“双基础、双功能”的核算方式对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7]。
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通过设置不同维度的指标来考察医院在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能力、病患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以此给医院排名,其中有一个关键指标是“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的科研项目经费”,该指标要求公立医院的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纵向科研课题和横向课题总额是逐年上升的[8]。国家对公立医院加强了绩效考核,也对公立医院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要求。
基于落实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这一角度,公立医院财务人员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处理方式进行学习,及时了解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政策,用新的制度指导、规范日常工作行为。同时,为满足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高使用率的要求,以及响应公立医院“过紧日子”的方针,财务人员要改变以往被科研项目负责人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主动去引导科研人员,使其在科研项目中优先使用外来经费,尤其优先使用财政拨款,这样既能加快财政资金的使用进度,也能为医院减少部分自筹资金开支。公立医院财务人员还要主动培训科研人员,定期联合医院科教部开展不同专题的经费使用小讲堂,为科研人员讲解经费报销的流程、预算编制的小技巧,帮助科研人员从日常的财务报销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学研究。
公立医院要基于推动业财融合的角度,理顺科研经费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让前端业务合理、合法、合规,推动后续财务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真正实现业财融合。在“放管服”背景下,公立医院要精简财务报销流程,规范预算编制和预算调整程序,这就要求财务与业务深度融合,业财相互作用、互相促进,以此更好地识别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内部风险。
业务流程的顺畅要得益于制度的完善,公立医院要让科研管理有章可循。根据科研经费的类别,公立医院应针对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和医院自筹科研经费分别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例如,对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应在国家“放管服”的要求下根据国家制度变化适时调整,进一步明确预算调整的程序和要求、项目结余资金的相关管理规定、劳务费支出的相关变化等。公立医院还要通过医院官方网站、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宣传,让科研人员了解如何合规地用钱与报账。
从审计的角度来说,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审计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从政府层面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进行全方位监控,进一步保障医院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同时,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审计重点在于其合法性、真实性、经济性、效果性及效率性,这是绩效审计的关键点。同时,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审计也应注重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达到了预期成效,以此来优化配置科研经费,不断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激发科研人员科研热情,为医院创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从而促使医院更好地发展。
首先,构建科研经费审计云平台。科研经费审计云平台包含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两方面,相关部门或协会负责建设与维护该平台,政府相关部门、协会与公立医院等是该平台主要使用主体,要对不同使用者设定相应的使用权限。平台要能有效存储、加工与处理科研项目相关信息,确保一定区域内的医院能够共用设备、共享资源,促使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信息管理效率与质量,为科研经费使用提供更全、更准确的数据,各地区、各医院、各科研机构能够真正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这无疑有助于公立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其次,建立科研经费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科研经费而言,制定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是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及相关特征确定相关联的指标,且形成一定的指标体系。为了能够提高指标体系的规范性、科学性,公立医院在选取指标时应遵循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兼顾成果效益等原则。科研经费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要包含科研队伍、科研经费、项目管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为项目管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等,每一个级别下设定二级指标,再将二级指标细分出三级指标。最后,创新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方法也是公立医院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公立医院应把科研经费审计重点放在与经费报销相关的内控制度、内控程序的有效性上,以此进行全面的经费审计,还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云数据等提高科研经费审计效率与质量。针对专业性较强的科研项目,公立医院可积极邀请外部专业审计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共同组建成联合经费审计小组,全方位评估、审核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我国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时普遍采取政府审计方式,这一审计方式注重科研财务审计,且注重科研项目前后多年的科研财务指标与审计报告。公立医院应注重微观层面的审计,积极与同类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流程及审计方法进行对比,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审计方法。
公立医院要基于内部控制的角度,明确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程序,通过搭建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打破财务部、科教部、科研项目负责人之间的信息壁垒,将科研项目的立项、预算、支出审核与审批、预算调整、分析、决算等流程嵌入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并与医院财务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系统、物流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实现对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科研经费的全周期监管,将项目立项、填写合同、经费报销、项目结题验收等有机联系起来。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工作效果。为了能够促使科研经费发挥出最大使用效益,公立医院应深层次分析现阶段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积极优化管理流程,以此进一步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效率与质量,从而获取更多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