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名物词释义演变研究

2022-12-31 10:53:16孙启荣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34期
关键词:名物大字典园林建筑

孙启荣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名物词可以探究先民对事物变化特点和词义发展的研究过程,现通过对比古今辞书对廊、庐、舫、轩等十个建筑词语的释义,了解先民对建筑认知的变化轨迹,以及古今不同辞书对同一建筑词语在释义方面的异同。

名物是古代特定的事物名称,它是我们的祖先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展现了先民们对事物分类特征的理解。对名物词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揭示社会的变迁,另一方面可以探究名物词独特的变化特点,了解先民们对名物的认知过程以及礼俗文化对名物的影响。汉字写出了中国建筑发展史的首篇,建筑名物词蕴含着与汉民族息息相关的丰富的物质、制度和心理文化,本文比较不同时代语文辞书中建筑类名物词在释义内容上的不同,以及人们对建筑的认知变化轨迹。本文探讨的建筑名物词有“廊”“庐”“舫”“轩”“园”这类园林建筑词,以及“室”“房”“屋”“斋”“院”这类一般建筑词。用到的辞书中,古代的有《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尔雅》《玉篇》等,现代的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

园林建筑词

1.廊

《说文》:“廊,东西序也。从广郎声。”《汉语大字典》:“中堂两旁的墙。”“堂下四周的廊屋。”“走廊;游廊。”《汉语大词典》:“厅堂周围的屋。”“正屋两旁屋檐下面的过道,或有顶的独立通道。如走廊、游廊等。”

《说文》:“序,东西墙也。”即隔开正堂东西夹室的墙。“东西序”在《说文新附》中与《汉语大字典》中的第一意义是一致的。廊的另一较早意义是“正堂四周的廊屋”。其后,廊主要作为园林建筑的一种形式存在,它具有连接景点的作用,可以把分散的建筑群围成一个有机整体,还能把单栋的建筑物串联成一进进的院落。有学者指出:廊是“分隔景区、增加层次、调节疏密、区划空间的重要手段”。著名的有北京颐和园长廊、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四周回廊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两部现代辞书都以“走廊;游廊”作释,似略显简略。

2.庐(廬)

《说文》:“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在这里,庐指(田野中)可寄居的棚舍。《汉语大字典》:“农时寄居田野的棚舍。”“简陋的房屋。(1)用以守墓的小屋。(2)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3)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房舍。”《汉语大词典》:“古代指平民一家在郊野所占的房地。引申指季节性临时寄居或休憩所用的简易房舍。”

从《说文》所说词的本义看,庐是农民建在野外便于从事农活的季节性房舍。《诗经·小雅》:“中田有庐。”汉郑玄注:“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其田事。”庐字从“广”,表与房屋有关。《汉语大字典》第一项释义符合其义。现代权威辞书也都以此为本义。如《辞源》将庐释为“房屋”;《王力古汉语字典》释为“田中屋”;曹先擢、苏培成主编的《汉字形义分析字典》引用《说文》,释为“谓春夏农忙季节在田野里寄居的棚舍”。由此可见,《汉语大词典》把“古代指平民一家在郊野所占的房地”列为首义,而把“房舍”义列为引申义,是值得商榷的。一来列为本义却未提供书证;二来从传世文献看,“房舍”义在《诗经》中已经出现,而“房地”义出现较晚。如“庐井”泛指房舍田园,虽提及“田园”,却仍绕不开“房舍”。《汉语大词典》:“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称共一井的八家庐舍为庐井。”所指也是房屋。

3.舫

《说文》:“舫,舟师也。明堂、月令曰:舫人,习水者。”《汉语大字典》:“相并连的两船。”《汉语大词典》:“并连起来的船只。”

《说文》所说“舟师”,指熟悉水性的船夫。不过这并非“舫”的本义,而是引申义,故清代段玉裁据《韵会》删“师”字。张舜徽《说文约注》也说:“舫本船之异称,因之船师亦谓之舫。”舫的初义有“竹木筏”“有舱室的船”等,也指“两船相并”。方与舫为同源词。《说文》:“方,并船也。”《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后作“舫”。舫的“并船”义,在两部现代辞书中都得以反映。作“舟船”义的“舫”,唐诗中多有提及,称为“画舫”“花舫”“行舫”“驿舫”“白舫”等;作为园林建筑的“舫”,俗称“旱船”,仿照船的造型建造,通常建在园林水面上,供游人游乐宴饮,观赏水景,下部船体多为石制,上部船舱则为木构,一般做两层,类似于“阁”。著名的舫,有颐和园的“清晏舫”,承德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等。

4.轩

《说文》:“轩,曲辀藩车。”《汉语大字典》:“古代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车。”“长廊;有窗的长廊。”“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如亭、阁。”《汉语大词典》:“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有窗户的长廊。”“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

《说文》说的是轩的本义: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外形华美的车,供卿大夫、诸侯夫人乘坐。双音词“轩朗”,指轩敞、开朗;“轩豁”,指开朗。由此,轩就蕴含了“高”“敞”的形象义。建筑中的轩,最初指有窗的长廊。唐代李善注:“轩,长廊之有窗也。”由此轩又产生了“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的新义。晋陶渊明《饮酒》中的“啸傲东轩下”,就是这一类建筑。此义在两部现代辞书中都得以收录。国内较著名的轩,有上海豫园“静宜轩”,济南大明湖“名士轩”,苏州狮子林“指柏轩”等。

5.园(園)

《说文》:“园,所以树果也。”《汉语大字典》:“种植花果、树木、菜蔬的地方,四周通常围有垣篱。”“供人憩息、游乐或观赏的地方。”《汉语大词典》:“四周圈围,种植蔬果花木的地方。”“庭园;供人憩息、游乐或观赏的地方。”

《说文》点明了园的初始性形态与功能。“囗”是一个表示范围的封闭性符号,指围墙。这一点,古今几部辞书都有所表述。文献表明,园是“供人憩息、游乐或观赏的地方”,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开始称“囿”。《左传》:“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后称“苑”“园”。用为建筑物的“园”,现代两部辞书都给出了较为准确的解释。我国较著名的园,有北京颐和园、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等。

一般建筑

1.室

《说文》:“室,实也。”《尔雅》:“宫谓之室,室谓之宫”。《汉语大字典》:“房间;内室。”“房屋;住宅。”《汉语大词典》:“谓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房屋;宅舍。”

《说文》以“实”释“室”,属于声训法,意思是人物充满其中。室的古代义即本义,应如《汉语大词典》首条释义所说:“谓堂后之正室。”这是有古代文献和建筑结构证据的,详见王国维《观堂集林·明堂庙寝通考》。《汉语大字典》首条释义应是引申义、后起义。至于两部现代辞书的第二条释义,则都是引申义。“室”内主要活动者是妇女,所以“室”引申指妻子。如:妻室。室在房屋的中心,所以古时嫡妻也被称为“室”,妾称“房”,反映了古代人的血缘关系、伦理秩序,也反映了古人的宗法观念。

2.堂

《说文》:“堂,殿也。从土,尚声。”《汉语大字典》:“坛,人工筑成的方形土台。或指屋基。”“前室。后世也称正寝为堂。”《汉语大词典》:“夯土使高出地面成四方形的屋基。”“建于高台基之上的厅房。古时,整幢建筑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前堂后室,一般来说,堂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不住人;室则住人。”

“堂”字从“尚”,表明其在整个建筑的尊崇地位。家庭内的一些重要活动如祭祀、议事、待客等就在堂内举行。由于堂的中心地位,人们自然又把它与家庭中心人物父母联系起来,称父母为“堂”“高堂”。这是古代社会重视血缘和伦理秩序,聚族而居的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反映。如果从建筑物产生、发展的过程看,现代两部辞书的第一条解释应是“堂”的本义,而“前室后堂”的分析应是引申义;但从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制结构看,第二个意义影响更大,有权威辞书将其列为词的本义,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曹先擢、苏培成主编《汉字形义分析字典》等。《王力古汉语字典》:“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堂是正厅。”《说文》以“殿”释“堂”,段玉裁注:“许以殿释堂者,以今释古也。古曰堂,汉以后曰殿。”“殿堂”连用成词。《急就篇》:“室宅庐舍楼殿堂。”颜师古注:“凡正室之有基者则谓之堂。”

3.房

《说文》:“房,室在旁也。从户,方声。”《汉语大字典》:“古代指正室两旁的房间……又泛指房屋,房间。”《汉语大词典》:“古代指正室两旁的房间……后泛指房屋,房间……亦特指内室。”

《说文》所释较为简约,意思是“房在正室的两旁”。“房”“旁”运用的是声训法。《说文义证》:“古者宫室之制,前堂后室;前堂之两头有夹室,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段玉裁引焦循说解释房“从户”(小门)的原因:“房必有户以达于堂,又必有户以达于东夹西夹,又必有户以达于北堂。”两部现代辞书既点明了词的本义,也提及了相关的引申义,其中《汉语大词典》还指出了其特指义。

4.斋(齋)

《说文》:“斋,戒,洁也。从示,齐省声。”《汉语大字典》:“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其他典礼前不饮酒,不茹荤,沐浴别居,清心寡欲,以示虔诚。”“斋宫的简称。”“房舍;屋子。”“书房;学舍。”“商店用名。”“专指拜忏诵经、祈祷求福一类活动。”《汉语大词典》:“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其他典礼前清心寡欲,净身洁食,以示庄敬。”“专指僧道或其信徒诵经拜忏、祷祀求福等活动。”“家居的房屋。”“学舍。”“用于商店的名称。”

《说文》以“戒”“洁”点明“斋”的特点,从“示”表示与祭祀有关,虽然简明扼要,但释义不如现代辞书那样精准到位。《汉语大字典》:“斋宫的简称。”此义与“斋戒”义比较贴近,故立项适当。但“专指拜忏诵经、祈祷求福一类活动”义应紧随其后,而现在置于“房舍;屋子”“书房;学舍”“商店用名”之后,就将与“斋戒”相关的三个义项分来,很不妥当。相比之下,《汉语大词典》的处理则较为合理。

5.院

《说文》:“院,坚也。”《汉语大字典》:“坚固。也作‘完’。”“院墙;围墙。也作‘寏’。”“有墙垣围绕的宫室、房屋。如:四合院;大杂院。”《汉语大词典》:“围墙。”“有围墙围绕的房舍。”“庭院。”“宫掖;宫室。”

《说文》中“院”表示“坚固”。《说文》另收“寏”,释为“周垣”,即围墙。《说文通训定声》:“(院)与‘寏’之或体‘院’训周垣者别。此从阜,完声;彼从宀,阮声。”几部辞书比较,《汉语大词典》释义较好,“院”的本义是“围墙”,引申表示“有围墙围绕的房舍”,再引申指“庭院”“宫掖;宫室”。

古今辞书释义比较

释义方法

《说文》《尔雅》主要运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等方法,对于传统的园林建筑和一般建筑词语,侧重揭示其本义或语源义,勾画形貌特点,如以“寄”释“庐”,以“室在旁”释“房”,以“重屋”释“楼”,紧扣建筑特点,形神毕肖;又如因声求义,以“实”释“室”;再如比较互证,以“戒,洁”释“斋”,以“殿”释“堂”。尽管所释简约,但它们都是词义引申演变的根基。两部现代辞书都能记录古义,再依据时代发展和事物变化,归纳出若干新的义项,用定义法准确定位,突出事物特点。另外现代辞书一般不再使用形训法、声训法释义,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现象。当然,各部辞书也分别存在某些不足或可商之处。如《说文》《尔雅》,由于辞书的性质,只限指出词的本义,无法兼顾词的引申义或假借义。如“院”,《说文》只说“周垣”,即围墙义,而无法引申出“有围墙围绕的房舍”义,因而无法构建一个完整的辞义系统。

释义内容

对于所释事物,辞书应紧扣其特点进行解释。从古代宫殿园林建筑来看,园林应具备花草树木,从建筑学的要求看,园林应包含山、水、建筑、植物四要素,通过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营造出一个供人赏游休憩的优美环境。园林建筑的这些特点不可能通过一个高度概括的词义统统加以展示,但其主要特点在辞书释义中理应有所体现。从上述五个园林类建筑词来看,《说文》“亭有楼”“树果曰园”的表述,都符合园林建筑的某些特点;《汉语大词典》释“园”为“四周圈围,种植蔬果花木的地方”“庭园;供人憩息、游乐或观赏的地方”,《汉语大字典》释“园”为“种植花果、树木、菜蔬的地方,四周通常围有垣篱。如:花园”“供人憩息、游乐或观赏的地方。如:公园”,都紧扣园林建筑的基本特点,符合辞书释义要求。

猜你喜欢
名物大字典园林建筑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解析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48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30
《汉语大字典·广部》疑难字考释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所收籀文隶定字考察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3
园林建筑装饰的具体运用及未来发展
继承传统训诂研究法拓展名物研究新路径
——评杜朝晖《敦煌文献名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