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阳 睢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体育学科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它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课程,如果学生的运动时间没有达到相应要求,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练习密度可以作为评价课堂指标的重要途径,要通过研究练习密度帮助体育课程达到训练效果。
1.课程的强度
在体育课程中,不仅需要注重运动的强度,还要注意练习的密度,两者是相互辅助的关系,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是体育课堂中需要重视的两项指标,通过这两项内容,可以形成两个评价指标,其呈现出反比例的关系,如果强度比较大,密度反而比较小,反之,强度比较小时,密度就会比较大。学生在学习时,其精力有限,运动的体能也不是源源不断的,假如运动的强度比较大,就会导致练习的时间明显缩短,他们的能力可以接受这样的运动模式,如果超出限制,就会导致他们的机体出现问题。同样来分析,适当减小运动的强度,就可以对应的增加练习的时间,实现合理运动的水平。例如,在教授学生腾空过杆的技术时,这一项属于技术内容,所以,重点的内容是在技术教育,这一课程的内容运动强度相对比较低,可以有效提升练习密度设计。合理安排课程,教师应该提升练习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可以组织整体成员进行练习,利用一块垫子,让两个人同时练习,或者是多个人在一块垫子上,进行团队练习等,这些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带动练习的密度提高。本节课程中,主要是要学会如何应用腰腹力量,进行有关的素质练习时,可以加大强度。
2.大额划分组数
如果组别划分的越多,学生就会拥有独自练习的机会,整个练习应用的时间也会比较长,自然的提升练习密度。对于大额分组这一种形式,是一项提升练习密度的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应该细化教学设计内容,保证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维持练习的效果,可以多进行划分组别,延长学生的练习时间,提升练习的密度。通过合理分组的原则,尽可能保证人数处于均衡的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练习,提高全员的练习密度。
3.教师讲解
在体育课程教学的阶段中,教师讲解示范是一项主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保证讲解的内容精简,同时多组织学生练习,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挤出更多的时间,在备课时,保证语言处于优化的水平,将重点和难点详细讲解,利用图片和文字替换的形式,尽量保证语言的精简性。在课堂的讲解阶段,引进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对于一些难点技术,可以利用电子讲解示范,提升课堂的质量。例如,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看电子显示屏,减少教师的语言讲解时间,利用电子教学的手段,践行精讲多练的理念,可以将动作有效的分解讲解,还可以随时固定画面,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便于他们深层学习动作。教师可以预先将课程文件做好,将课程讲解的内容制作成画面,减少了讲解的时间,同时学生学习得也更快,有助于提取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4.器材队形
体育课程中需要用到多种器材,同时就会伴有器材的摆放工作,通过使用不同的器材,提升教学的效果。但是,在一些课堂中,可以经常看到的是,一部分教师为了达到相应的练习效果,将各种器材多次摆放,促使练习的队形在持续改变,一整节课中,学生在不停地摆放器材,队伍也在不断地调整,这样的器材摆放等内容,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浪费了练习时间,大大降低了练习的密度,在课程中,应该尽量一物多用,减少队伍调动的次数,节约课程的时间。
5.全员参与
为了提升练习的密度,全员参与是一种有效的形式,通常来讲,一堂课程约为40分钟,学习的时间有限,如果想要达到全员参与练习的程度,就需要保证课堂的时间有效利用。保证每一个同学在学习的时间里多去参与练习中,不仅可以保证技术技能水平有所改善,还可以优化练习的时间,保证练习的密度明显提高。
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练习密度的客观因素包括教材内容与课的类型两个因素,由于运动项目的多样性,体育课程可以分为选学内容、必学内容和拓展内容,必学内容又分为韵律操、民族传统项目、体操技巧、球类、投掷、跳跃和走跑七大类。体育课练习密度会根据体育项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耐久跑的练习密度就会很小,球类的练习强度和练习密度会更高一些,不同教学内容注定了练习密度的不可调和性,教师要灵活设计课程实现练习密度的恰当性。另外课的类型也决定了当堂课程的练习密度,新授课由于需要老师对动作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理论课占比时间相对较大,相比于更多运动时间的复习课,新授课练习密度就会小很多,考核课是以检验学生技术掌握情况为主的课程,学生也将大量精力用于调整体能状态,教师需要通过课程设计利用考核剩余时间提高课堂练习密度[1]。
一些新任职的教师在教学时,会多次让学生集合,如此频繁的操作会影响学生的练习时间,在来回巡查中,进行某个同学的动作指导时,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出现错误的动作,就会集合学生,将此学生的错误动作指出,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也要停下来,极大的浪费了其他学生的时间,还容易让学生受到错误动作的影响,另外,如果调动路线不合理,也会白白浪费练习的时间,整体组织缺乏合理性。
执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进行练习,还是进行比赛,很多时候需要执行分组,划分时,组别大小不同,课程的练习密度自然也不同。比如,一部分教师在进行足球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中,将学生分为四个组,设定八分钟的练习时间,虽然展现着激烈的状态,但是,学生有效跑的次数有效,很多时候都在等待练习,导致课程的密度深受影响。
体育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有些区别,需要执行精讲多练习的模式,一部分动作进行简单的提示就可以,没有必要多次说,一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有着不正确的认知,在讲解动作要领时,不能利用精简的话语去讲解,而是重复多次,重点的地方缺乏细致讲解,一些非重点反而讲述过多的理论,消磨了学生的动力,缺乏实践引导。
课堂教学应该讲究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具备稳定的基础知识,还应该懂得语言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幽默性,提升学生听课的专注力,在讲解过程中,一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问题,学生出现不愿意听的情况,课堂中很多学生开始低声说话,教师此时就会拿出时间,反复的提醒学生注意课程的纪律,导致整堂课程的很多时间流掉,浪费了练习的时间,老师的控场能力有待于提升。
首先对于体育课堂要加强教案的规范性,将体育与健康课中的细节把握,认真对待教案,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与练习密度向关联,认真填写课堂练习密度,通过教案分析,提高老师对练习密度的关注,老师要意识到练习密度使促进体能发展、达到锻炼效果的关键因素。另外体育老师要加强练习密度的概念理解,知道练习密度是考量学生各项活动的练习时间与总课时的比例关系,把握好练习净时间与练习毛时间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能够通过学生状态和练习项目难度迅速计算出练习密度。在课堂讲解示范环节,要注重精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练习,优化课堂语言,将重点内容通过简单明了的解释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并掌握练习要点,备课时要注重图文代替文字,还可以将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教案有效结合。例如,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腾空过杆技术的讲解中,老师可以在教案中加入电子化教学模式的设计,通过多媒体播放时的固定画面和分解动作,达到精讲多练的效果,简化讲解过程,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2]。
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是处于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在课上经常会有打闹玩耍以及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老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控场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更多的体育项目。体育老师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话术实现正常组织教学,做好充足的课前预设,在上课前要对学生的体能状况做好了解,综合运用游戏与比赛、循环教学、分组分层教学以及合作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度,合理把握学生每个项目的练习密度。对于场地的练习器材,学会通过一物多用、错时、顺势、定位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练习密度,重注练习衔接,形成学生自主练习的模式,完成预期练习目标[3]。
体育课程设立的初衷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在设置课程时不仅要考虑到体育与健康的技能、方式和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体能的训练,教学中要合理掌握练习强度与练习密度的搭配关系,了解到练习密度既不可以过低,也不可以过高。老师要合理掌握学生的练习密度,在练习密度过大时,需要通过降低练习强度来调节学生的锻炼和学习情况,当练习密度过低时,还可以适当增加练习强度,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切记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根据研究发现,青少年体育课上练习密度、强度指数和平均心率的关系是女生的心率在125~140b/min时,练习密度需要在25%~30%之间,此时要控制强度指数在1.5~1.8之间,而当男生心率指数为135~150b/min时,要将练习密度保持在23%~28%之间,此时的强度指数为1.6~1.9之间,体育老师要在课堂上通过科学把握练习密度来确保体育课堂效果,达到课程目标[4]。
若想提升高校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训练效果,广大教师应及时完善教学方法,运用适宜的课前培训,增强学生体育练习的主动性,更好地把控训练密度。在改进训练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依照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其分成对应小组,对小组长开展课前培训,引导更多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在进行小组长培训时,要全面解析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具体动作,将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并让组内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可极大增加学生运动兴趣,使其自觉地参与到日常的体育训练中,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学习水平,还能高效挖掘出学生的运动潜能,体育训练密度的控制也会变得更加科学。同时,在更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始终坚持探究、合作与自主等基本原则,将教学训练方法与该类原则相融合,强化教学组织形态,使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全班练习、小组练习、独立练习等。此外,在把控训练强度的过程中,还要让更多学生得到切实体验,为更多学生设置多种训练活动,活动中讲解各项动作与训练要求,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获取训练方法,潜移默化中提升训练效果。比如,在开展足球正脚背无球练习前,要为该类学生设计更多的准备活动,学生可在该类活动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腿部练习,既能达到热身效果,还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此后的训练状态,在满足训练质量的基础上,控制训练密度。
在练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时,若想更好地把控训练密度,要科学利用场地器械。高校教师不仅要在日常教学中提升教授水平,还应及时组织校园内部场地,科学利用场地器械,让更多器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服务。在实行场地布置前,需精准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具体内容,让场地中的各项布置都符合课程教学现状,有效增加练习时间,训练密度也能得到较佳控制。若想增加学生练习密度,除了要采用合适的器材外,还可主动变换训练形式,将循环练习、分组轮换等形式投入对应练习中,切实强化学生的练习水平。在利用场地器材的过程中,还要增加组织的紧凑性,增强练习的流畅度与不间断性,比如,可在跨栏课中将小垫子与跨栏架放置在相同的场地中,学生可依照自身能力来挑选练习方法,并借助跨栏架开展更多补偿类体能运动,如伸展、支撑或跳等动作,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练习的主动性,还能切实改善其训练密度,达成理想的训练强度。此外,在使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各类器材时,其使用方法应严格遵照器材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及时调整不同器材的使用方法,将适宜的训练手段投放到器材练习中,有效增强该项训练的针对性。因此,在调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练习密度时,不但要创设出更为合适的训练方法,还要精准利用各类器械,将场地中的器材训练与练习密度标准相结合,切实改善学生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体育与健康课的练习密度要适宜,并不是练习密度越大越好,练习密度大的话会影响到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对学生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发展会起到相反作用,教学密度较小无法增加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