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践

2022-12-31 09:18刘艳敏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2期
关键词:中华法治道德

刘艳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实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不断聚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并善于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在生活中更好地感受知识的意义与魅力,成为课堂教学探索的重点。[1]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又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化品质的综合提升。[2]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系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想充分有效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元素,需要在教学目标方面予以明确,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当前,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虽然进行了诸多的探索,但是尚存在融合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不够明确,相关教研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融合渗透的有效性。[3]

(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教学内容等,加强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深度学习并学以致用。当前在相关的学科融合渗透探究方面,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有的教师往往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机械地进行融合教学,教学主动性不强,这样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拓宽教学深度和广度。[4]

(三)教学评估反馈机制缺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成熟的教学评价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精准掌控融入资源的拓展,及时总结教学实践情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否则,跨学科融合育人成效难以保障。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效,更好地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探究创新。[5]

(一)明确融合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指导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为此需要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围绕找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衔接点进行深入探究,深入研究总结近年来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颁布的政策文件,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明确育人导向,从培育学生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视角出发,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重点,把握课程融合方向。

(二)丰富融合教学内容体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规划,构建以生为本的富有活力的课程,要深刻认识到确定课堂授课内容的重要性,结合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不同学段学生的兴趣、认知基础等学情,逐步设定阶梯式丰富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提升融合教学的有效性和渗透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补充教学内容,选取经典的、通俗易懂的、丰富生动的、便于学生利用和领悟的传统文化素材,如诗词、绘本、童话故事等进行创造,但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或者随意利用。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要把握科学性、系统性、多元性、丰富性等原则,要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并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设计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考一考等相关的拓展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度探究兴趣,进而达成自主学习和成长的目的。

(三)创新融合教学方式机制

教学方法是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支持,为此教师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不断丰富教学载体,创新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微视频、PPT或者情景对话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开发中的传统文化资源的拓展,共同打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持续激发他们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讨论空间,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和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试一试、尝一尝、做一做等体验性实践与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展开迁移应用,如联系当下热点时政等开展话题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开探究,学生在互动中培育了团结、向善、互助、分享等优秀品质,在课外延伸中找到学科融合的践行点,在生活中进行观察、思考、总结,在实践中找到践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从而实现知行合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探究空间,帮助学生在认知中延伸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优秀品质。

(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小学不同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不相同,这就决定了要分学段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并及时通过实践总结以更好地形成典型经验,找出不足,推动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学校要创造条件,邀请教育专家、思政与文化学者以及广大教师等,围绕传统文化教育和学科渗透等征求科学的教学意见和建议,聚焦学科教学渗透目标,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既需要对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情况进行测评,又需要对道德与法治相关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评,建立相关的测评标准,同时还需要结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生活实践以及素质与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测评,将表现性、过程性、发展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科学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切实提升学科融合的有效性,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系统设计和思考。传统文化教育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相互渗透,需要坚持系统性、科学性、多元化和渐进性等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和优化,才能保证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中华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