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的幼儿美术活动建构研究

2022-12-31 09:18李玉兰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2期
关键词:选题指南美术

李玉兰

2022年2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称《评估指难》),《评估指南》要求“促进幼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1],凸显了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念的价值。结合《评估指南》,融生活教育理念于幼儿美术活动,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也为幼儿美术教育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考路径。

一、“二元结合”的美术活动选题

《评估指南》提出在玩中学,拓展和提升幼儿的经验,要求教师遵循选题的生活性与活动的游戏性。“二元结合”选题,在保育教育中支持和满足幼儿需要。

(一)选题的生活性

美术源于生活,受到年龄与经验限制,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弱。教师要留心生活,考虑幼儿的认知与年龄特征,将生活情境与美术活动相互渗透融合。

例如,开展主题“好玩的水”活动时,笔者组织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作线条画《下雨了》。雨天来了,下雨有什么声音呢?滴滴答是小雨,我们把线条画得短而小;哗啦啦是大雨,我们把线条画得长又长;雨水落进池塘,漾起一圈涟漪,就画出大大小小的螺旋线。“生活性”是美术活动教学的主题,以幼儿所熟悉的现实生活环境为教学背景,以已有的美术生活体会为教学基础,以幼儿熟悉的环境资源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幼儿审美回归生活,在动态、高质量的环境中收获身心发展。

(二)活动的游戏性

《评估指南》指出关注生活教育契机,要抓住活动中的偶发事件。在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遇到幼儿感兴趣、有深入探究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当善于关注、识别和支持。

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创作《老爷爷的早餐店》时,教师创设了一个“为孤独老爷爷开设派对”的游戏情景,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早餐派对”探望老爷爷。在这样的情节下,幼儿的兴趣、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心理被充分调动起来,集体学习餐具布置的技能后,能轻松完成餐点拼盘。在活动中,幼儿认识了特色餐点、分辨了不同的颜色、运用数学排列的知识,对美术造型也有了认识。趣味游戏活动锻炼了幼儿集中注意力,在玩中学能看到幼儿的成长,以及他们对美的理解。

二、“四位一体”的美术教育过程

《评估指南》阐述的教育评价包含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和家园共育三个关键性指标,教师、幼儿、家庭、学校——四位主体,缺一不可。

(一)活动组织

活动的组织要能够发现和支持有意义的学习,[2]层层递进促进幼儿进步。在美术活动中,首先,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把大小不同的纸筒、易拉罐、塑料瓶、布料等低结构材料有规律地整理放置在箱子中,摆放在幼儿方便拿取的地方;其次,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展开,鼓励幼儿自由想象,根据需要开展或平面或立体的创作。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为妈妈设计服装、发型;为班级出游设计游园图;用雪糕棒、黑豆、贝壳、毛线制作成龙虾、螃蟹、海龟,再组合建构成有趣的“海洋世界”……寓美术教育于生活活动中,只要教师用心组织,身边的每件事物都可以变成为儿童绘画的力量和法宝。[3]

(二)师幼互动

《评估指南》提出教师与幼儿互动需要有亲和的态度,平等关怀,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参与和自己相关的决策,不急于介入。在进行游戏评价时,教师应邀请幼儿分享经验。良性的师幼互动、充分的自主权,带给幼儿内心的澄净。幼儿会逐步从容地与他人互动,对美术活动也越来越感兴趣。

(三)家园共育

平等互信是家园沟通的基础,需要教师聆听家长的所需所想,也为家长提供正确的教育知识。例如,在开展吹画《梅花》活动时,凡凡不乐意参与。通过与家长沟通,教师了解到凡凡曾误吸泡泡水,妈妈希望避免凡凡参与活动。《评估指南》提出“把安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4]“安全”不仅意味着要消除幼儿园里带有安全隐患的因素,还要从幼儿视角理解安全,应当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识别危险,自我保护。

三、“资源交互”的美术环境创设

聚焦性的环境、交互性的资源有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融入。这里的环境资源包括空间布局和材料投放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空间设施

设施不应追求华丽,合理规划、灵活调整教室的布局很重要。冬天到了,笔者提醒幼儿观察季节、节日的变化,对娃娃家的环境展开思考、设计和布置。“娃娃家新装扮”的游戏,帮助幼儿回顾生活经验,给幼儿提供了畅想、思考的空间,使游戏场景贴合生活背景。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拥有了专属的游戏空间。

(二)玩具材料

一定的物质支撑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应当满足儿童对材料数量、种类的需求,科学投放适宜性美术材料,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需要做出思考与判断。对于平行游戏为主的小班幼儿,提供高结构游戏材料,对于进入想象性游戏的中大班幼儿,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显然更加适合。

四、“回归生活”的美术活动再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说:“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5]为更好地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笔者展开了持续性反思。

(一)自由选题:跳出圈子,拓展绘画表征的宽度

在研读《评估指南》时,笔者发现,“自由”“自主”等词汇高频率出现,反应出成人权威的弱化,儿童本位价值观的生长。“重视幼儿通过绘画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活动进行表达表征”。[1]童心画出童趣,看似随意的涂鸦作品,蕴含幼儿独特的思考和天真的表达。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审美,允许幼儿自由选题,将“生活性”与“游戏性”结合,拓展绘画表征的宽度,允许幼儿画出内心的小世界。

(二)自信构图:搭好梯子,构建幼儿创作进阶

在幼儿美术创作中,教师适时适切地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梯子”,关注幼儿的握笔、选色、工具准备、材料整理……以帮助幼儿达至最适宜的“最近发展区”,拓展儿童创作的宽度、空间。儿童自主的前提在于我想、我敢、我做,而绘画作品中个性的构图、自信的下笔、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对比等,使整个作品呈现出新奇独特的和谐,正是幼儿美术独特又真实的魅力与美感。

(三)自主评价:变换角度,挖掘童画作品深度

美术不是流水线生产,儿童画不是复制品。同样画螃蟹,一只举着大大钳子的螃蟹和一只特别小、悄悄躲藏在贝壳后面的螃蟹,哪个画的好呢?面对幼儿的自主评价,我们应以接纳、赞同的态度挖掘作品内涵深度和发现亮点,在交流中绽放儿童绘画独有的魅力,让“画”中有“话”。

猜你喜欢
选题指南美术
美术篇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