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有效路径探究

2022-12-31 09:18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2期
关键词:素质指标素养

张 洁

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试行)》,但在落实该政策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仅仅将艺术素质测评作为中考内容的情况,将音乐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之一,在音乐教学时往往以应对考试为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艺术素质测评的初衷。本文基于实际情况,对区域内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究,这些探究有利于探讨区域教育中存在的现有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音乐教育目的,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区域内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健康发展。

一、区域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

首先,测评是考核手段,不是考核目的。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试行)》政策的目的,是要通过艺术素质测评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而通过素质教育的培养形成音乐教学的倒逼机制,这样做一方面会使没有设立艺术课程的学校主动开设相关课程,并配备艺术专业教师,让每一位中小学生都享受到基本的艺术教育,并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力,真正改变教育落后地区不重视艺术教学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已经开展艺术课程教学的学校不断提升艺术教育水平,深化艺术课程改革,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艺术课程体系,让中小学生接受更优质的艺术教育,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过程中,各学校不能仅仅注重测评的结果,更要重视测评的过程,不能将艺术素质测评单纯当作考核学习成果的手段,否则会失去实施艺术素质测评的价值和意义,甚至还有可能对中小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学校是否通过艺术素质测评的方式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养,应该成为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衡量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应该是艺术教育的手段,而非艺术教育目的。

其次,测评的目的是全员达标,不是优生选拔。艺术素质测评应面向中小学全体学生,学校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的相关测评,检验中小学生的艺术学习情况。虽然艺术素质测评采用的还是考试的方式,但艺术测评的考试与选拔性考试有本质上的区别,艺术素质测评不是要对优秀生源进行选拔,而是检查每位学生是否都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这就意味着在进行艺术教育时所采取的方法与以往选拔性考试应有所不同,该种测试应关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注重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成就感。[1]这种全员达标的教学目标不应走向应试教育,也不应增加中小学生学习负担。从艺术素质测评的构成上看,其主要包括基础指标和学业指标两部分,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教材知识、能进行简单表演,就能通过艺术素质测评考试,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

最后测评应是快乐展示,不是痛苦应试。艺术素质测评体系主要包括六项二级指标,其中课程学习、课外活动、校外学习这三项是评价艺术教学成果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教师在开展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遵循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那么艺术素质测评不但不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痛苦的情绪,还能使学生享受该过程。学校在对中小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时,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两个方面,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测评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多次测评的机会,让学生在测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基础知识;在对基础技能进行测评时,教师可以采用现场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内容。这种测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艺术学习习惯。

二、区域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有效路径

其一是把握艺术素质测评内涵构建音乐课堂。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已经全面实行,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也发生了相应改变,由三维目标变为核心素养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音乐学科的三维目标进行重构,将音乐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对标,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学科综合,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原有目标,还需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对艺术素质测评内涵进行合理解读,依据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细化核心素养要求,形成完整的音乐课程体系。区域内教师要根据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要求,不断提高音乐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不断发挥测评的目标导向作用,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三维目标为指引,奠定学生良好的音乐基础,这样学生在进行艺术素质测评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生惧怕紧张心理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学生取得优异成绩。

其次是依据艺术素质测评指标,重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课程内容方面。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是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教师在教学时应从这四个层面入手对音乐课程进行重构,使音乐课程内容适应艺术素质测评的需要。教师还要研究艺术素质测评指标,将各项指标要求融入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不断完善现有音乐课程教学体系,使测评结果体现学生的真实音乐水平。此外,为更好地重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动听结合”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学生的表演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音乐节奏,并对音乐速度有直观的感知和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音乐知识,进而提高音乐素养。

其三是模拟艺术素质测评环境,完善音乐课堂评价氛围。根据艺术素质测评的相关要求,教师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时应对教学环境进行相应调整,建立贴近艺术素质测评环境的教学生态,完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反复模拟艺术素质测评环境,增强音乐课堂的测评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素质测评的流程,训练学生应对测评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素质测评的整体适应力。[2]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发挥音乐课堂氛围的作用,利用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通过模拟艺术素质测评场景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测评中的指标要求,熟悉评测的流程方法,进而提高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和目的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学习方法。环境模拟,可以真正实现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训考一体化,有利于学生积累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艺术素质测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艺术教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实施艺术素质测评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鉴赏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核心素养。本文对区域内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简要论述,在学校和一线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和手段将不断丰富和完善,会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素质指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