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岩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 100033)
第三次技术革命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代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也逐渐渗透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互联网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主要在消费领域大规模商用,门户网站、电子商务、游戏视频等商业模式的终端用户几乎都是消费者,因此也被称为“消费互联网”。按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生产总过程,大量终端消费需求的互联网化,将逆向溯源影响生产端,倒逼上游供给企业适应敏捷、灵活、个性的下游需求特征,推动供给端企业向互联网模式演变,逐渐催生了互联网发展新阶段——“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由于通用电气在全球工业制造业的领头羊地位,起初被译为工业互联网,其内涵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国民经济部门及其产品服务,与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从现实世界来看,农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其他行业也可藉由此路径实现相似目标,因此概念逐渐延伸拓展为产业互联网。2018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提出产业互联网转型战略,产业互联网热度陡增。
当今社会处于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相互叠加、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两者却有本质不同。就消费互联网而言,其发展路径已可预见,大概率将秉持平台化、生态化理念,通过扩大用户规模,促进流量变现,进而实现价值转化,仅在方式手段上有所区别。而对于产业互联网,则处于研究探索的起步阶段,加之行业特点、生产水平、管理销售等多方面差异,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或思路,很难产生跨行业的头部平台,赢者通吃的情况不会发生,“一行一策”似乎是更加可行的措施,因此各种新的产业模式层出不穷,需要深入研究实践。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正处于关键期,研究当前阶段商业银行对公数字化转型,对指导未来业务发展、建立新型银企客户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1)对建立更加紧密的新型客户关系有重要意义
根据麦肯锡2021年全球银行业报告,未来二三年是商业银行业绩分化窗口期,其中影响未来业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顺应时代的商业模式,意指较少依赖金融中介,更加强调客户参与度,以客户为先而非产品,这也意味着对客经营由产品销售为主逐渐过渡至经营客户关系的新阶段。过去通过信贷建立的客户关系并不绝对稳固,由于同业产品雷同、竞争激烈,一旦居于连接纽带主体地位的信贷关系不再维系,其他产品的渗透推广也大受影响,客户关系也会逐渐减弱甚至断裂,直至新的信贷产品楔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研究数字化转型意义就是要打破循环,构建更加紧密、深度绑定的银企伙伴关系。
(2)对未来业务发展有指导意义
当前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于面向零售客户,复制应用互联网头部平台的消费互联网成功经验,并结合本行实际情况从不同的环节切入,以点带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扮演的是追赶者的角色,其结果就是互联网头部平台已经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商业银行零售数字化转型步履艰难。但在产业互联网阶段,互联网头部平台并未形成明显优势,与企业客户连接程度远不如商业银行通过传统信贷业务建立起来的紧密关系。鉴于过往经验,商业银行需尽快利用自身优势,深度参与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这对未来业务发展有着指导意义。
当前,社会各界对产业互联网的含义基本形成共识,就是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对产业链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再造,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可以看出,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企业的数字化成功转型,进而促进全产业转型升级。
在社会实践中,产业互联网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三种。
一是以实现连接为主的产业互联网。通过打通产业上下游信息来辅助生产端企业决策。此种方式虽易实现,但前景并不光明。原因是此种方式未触及或改造企业的底层生产经营流程,只是提供了产业上下游的信息中介服务,转型未触及根本;并且企业对于分享核心关键数据心存疑虑,信息中介服务价值有限。
二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通过引入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改造自身生产流程,并推广至整个行业,其代表有通用电气。通用电气通过其长期在产业实践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成功实现了转型,并搭建了著名的Predix平台,为其他工业制造业企业提供转型服务支持,其他如西门子MindSphere、海尔COSMO也均是行业类似标杆。此种方式为大部分企业所认可,但实际推广过程中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成功经验很难被复制推广,因为企业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即使在同个产业内,不同企业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统一、通用的成功模式或经验很难复制,更遑论跨行业。
三是互联网企业的产业化,即互联网企业将积累沉淀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其代表有谷歌,近年来谷歌收购了多家机器人初创企业,将其技术优势与先进制造业结合,逐步拓展机器人应用领域,产品线已包括工业机器人、仿真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汽车等。这条路径以互联网企业为转型主导,但其影响仅局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很难惠及传统企业,对整个产业的综合效益提升并不明显。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惯性,这在企业面临转型时表现的尤为突出,一方面是成熟可靠的既有经验作法,而另一方面则是有无限潜力但也风险巨大的转型尝试,如何平衡赢在当下与致胜未来,考验着所有企业的智慧与勇气。
在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当下,企业所面临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识。由于企业普遍缺乏互联网领域视野,对转型目标以及手段方式认识不足,在是否转、如何转、谁先转等各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短板,为了转型而转型、“毕其功于一役”式转型普遍存在。正确树立转型目标并充分认识其过程性和复杂性,是转型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是投入。推进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成本较高,除设备、系统、人力等显性成本外,组织、流程、模式等隐性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承担。
三是收益。由于转型成本较高、市场需求也远未成熟,因此盲目地大规模上马转型措施,在中短期内很难获得可见收益。
四是安全。产业互联网转型必然要求一定程度的企业数据开放共享,关键生产数据的“泄露”固然会使企业踟蹰不前,而安全策略由单一企业的“份内职责”变为全产业协同共保,也会让企业顾虑重重。
五是时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从提出诞生到成熟应用有其周期,过早介入会限制企业的转型上限,过晚的话则会错失机遇。
(1)国有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
工商银行作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秉持“技术+数据”的双轮驱动理念,以新一代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建设为契机,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与金融应用深度融合,重点支持普惠金融、交易银行等对公业务开展,包括覆盖200余个场景的信用贷产品、依托数字供应链服务3000余家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信贷审批和放款效率等,同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企业日常经营,提供账户、存款、支付等交易银行服务。工商银行作为国内银行业信息技术运用的先行者,以新一代系统建设为契机,构建了开放融合的跨界生态,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供应商,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路径。
(2)股份制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
平安银行是业内最早启动数字化转型的银行之一,其对公业务转型立足“做大做强行业银行、交易银行、综合金融三大支柱”的思路:在重点行业方面,对产业链核心规模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银行、投行等金融服务;在交易银行方面,力图将交易银行嵌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在提供资金管理等金融服务的同时,获取积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在综合金融方面,利用平安集团金融牌照齐全的优势,整合子公司产品服务,对外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平安银行的对公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特点,在利用新兴前沿技术发展改造投融资、资金管理等传统业务的同时,也在力图整合打造集团级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对公业务朝着做精做强的方向不断迈进。
(3)互联网银行数字化实践
对于互联网银行,数字化是镌刻在基因中的本能。以成立于2015年的网商银行为例,定位于平台化、服务小微的科技银行。其中,平台化是将风险管理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场景化的客户服务能力,开放共享给商业生态和同业机构,实现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的高效匹配,形成开放式、生态化平台,而服务小微和科技银行是目标细分客群与实现目标的手段。一方面,网商银行利用其技术优势搭建平台,连接同业机构、商业企业、政府机构等,并畅通关键信息要素;另一方面,利用积累数据专注服务小微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经营效率。网商银行开放式、生态化的业务发展路径,为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范例。
从上述实践来看,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思路是,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重点聚焦普惠金融、交易银行及优势行业领域,依托交易场景实现重要信息互联互通,以平台化、生态化的理念推进各方面工作。
从上述转型也可看出,商业银行的转型定位侧重于企业的财务伙伴,其优点固不待言,商业银行在资金管理、投资融资等传统金融业务上轻车熟路,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但不足也十分明显,就是同业及异业竞争非常激烈,产品服务高度雷同,可替代性高。同时,依托场景经营的交易银行,是否如预期所想,能实现“四流”(物流、商流、数据流、资金流)信息的整合共享,为商业银行提供拓展业务所需的关键数据资源,还有待观察。
现实社会中,各商业银行都有其深耕行业和相对优势领域,过去数十年间积累沉淀的行业经验及客户关系,才是其潜在的独有优势,才能成为构筑数字化转型优势的“护城河”。
作为服务业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除自我转型提升经营成效外,也需要对外赋能服务对象。以发展普惠金融、交易银行等为重心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在财务金融领域为企业提供了投融资、资金管理等服务,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在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现有转型路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转型方式,力图突破传统业务边界,更加深度介入企业转型,构建双赢共生的新型银企客户关系。
(1)转型定位
从国内产业互联网转型路径及发展来看,行业内的企业才是主导转型的实施主体。它们熟悉本行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等流程,但缺乏互联网思维,对如何应用新兴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企业经营效率,眼界视野和认知深度上均有不足。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对新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均有积累沉淀和独到见解。同时,凭借传统信贷、资管等业务,商业银行与大中型企业已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程环节有不同程度的认知理解,而这对“量身定做”企业转型方案非常重要。
综上,商业银行要突破企业财务伙伴的传统定位,成为企业转型的全面伙伴,在提供投融资、资金管理等传统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深度参与其转型过程,构建共担风险、各自获益的新型银企关系。
(2)思路做法
从现实社会来看,由于企业异质性较强,已有成功经验无法照搬推广,因此商业银行支持赋能企业转型,需要根据行业特点、企业生产规模、管理运营等多维度分类施策。
首先,对处于产业核心地位的规模企业。各商业银行需充分分析挖掘相对优势行业,重点瞄准核心规模企业,密切跟踪了解企业转型情况,结合自身优势技术产品服务,主动深入介入转型过程中,量力而为,承担转型子任务,积极为企业建言献策、出工出力,在成就企业转型的同时,也与企业形成深度绑定的利益共同体。
核心规模企业主导转型,商业银行将居于从属位置。这是因为该类企业大多自主意识、安全意识较强,在产业链条中有显著话语权,且商业银行理解经营流程的广度深度、把握转型方案的科学性及适用性等方面明显弱于企业。因此,商业银行不能盲目地建立并推销整套转型解决方案,其结果可想而知。但是,商业银行从技术优势领域出发,由转型局部环节或个体模块介入、支持企业转型将是可行的备选方案。
其次,对同产业的其他中小企业。其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与核心企业有相似之处,但复杂程度却明显降低,所以转型难度也显著下降。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从核心企业转型积累沉淀的中台能力,为其提供通用型能力输出,尝试提供整套转型解决方案。即便需要按照企业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优化改造,其难度也不会超过可预期的藩篱。
最后,对产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由于核心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其转型效果及影响也会逐渐蔓延至上下游,带动其他企业转型,最终实现全产业的成功转型,而这必然会引起信息的全产业链共享。商业银行凭借其深度参与核心企业的转型过程,理论上可积累沉淀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借助数据分析与挖掘,实现拓展客户范围、提供产品服务的目标。
新的路径将使企业、银行形成全面伙伴关系,产生共生双赢的局面。
(1)为企业带来的好处
一是有效降低转型成本。相较于以往历次技术革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显著特点就是“贵”与“难”。人才招揽、技术研发、云端部署及边缘计算、软硬件更新、数据积累等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这些特点,多点开花、全面推进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做法。最可行的就是与转型合作伙伴一道,从单点切入,由点及面地带动整体进程。合作伙伴的技术优势可有效降低转型探索成本,并显性降低企业转型的财务投入,间接提升转型收益,为持续推进转型奠定基础。
二是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模块化是转型整体方案的设计架构,其核心是企业基于对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理解深度,将整体方案逐级拆解成一个个子模块,使其具有科学性、独立性、可替代性等特点,有效降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顾虑。在外部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技术创新应用的日新月异等因素影响下,企业必须不断调整优化转型方案,而合作伙伴给予的多方面协助支持,将大大提升企业应对外部多变环境的灵活性。
三是显著降低转型风险。根据合作伙伴技术特点和相对优势,有针对性地将部分转型开发部署工作交由合作伙伴承担,可在整体转型可控的前提下,有效激发合作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由于模块化设计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企业承担的转型风险将部分转嫁给合作伙伴,其自身承担的转型风险将显著降低。
(2)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好处
一是构建深度合作关系。商业银行深度参与企业转型的全过程,客观上将促使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稳固、持久的连接纽带,双方目标一致、共担风险、互惠共进,将大大增强企业与银行的合作韧性。商业银行也将成为企业在各方面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而不仅仅在财务领域,外部可替代性门槛显著提高。
二是积累沉淀行业数据。连接是实现产业互联网的重要前提,数据的连接共享更是实现转型成功的重中之重。企业转型必将推动部分数据的开放共享,这其中既包括企业自身数据,也包括产业上下游数据。借助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新兴技术手段,商业银行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积累数据、训练模型,这对于分析行业及企业变化、洞察客户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重塑产品服务,尤其重要。
三是提炼复用共享能力。通过参与企业转型全过程,商业银行可以深入了解行业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运营等详细情况。借助业务、数据等中台建设经验,抽象提炼该类型企业转型的一般规律,构建可复用共享的通用型能力,可有效提升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科学性、适用性,为后续在中小企业推广转型方案夯实实践基础。
新的转型路径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若干挑战。
(1)对发展理念提出挑战
若商业银行定位于企业转型的全面伙伴,就需要为企业提供更多 “融智”方面支持,从科技型企业出发思考问题、提供服务,而这将对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理念形成挑战。
(2)对科技能力提出挑战
商业银行需要在转型整体安排部署下,从自身优势技术领域出发,提供相应模块开发部署,而这需要深谙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等实际流程和细节,并且能够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通信技术,提出模块开发方案。另外,由于企业异质性较强,成功转型经验无法照搬推广,必须一企一策、应需而生、因企而变,这对商业银行的科技能力提出了挑战。
(3)对数据治理能力提出挑战
商业银行深度参与企业转型过程中,必然将接触到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海量数据,以及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共享数据,将远超财务数据范畴。如何应用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新技术,积累“有用”数据、洞察潜在需求,对企业数据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4)来自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
外部互联网头部企业已经陆续开始发力探索产业互联网转型路径,腾讯于2018年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有将近2万名员工,按照行业划分为泛互联网、教育、政务、文旅、制造业与终端、地产、金融、能源等部门,并已提供相应转型解决方案。虽然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但如果取得领先优势,企业将与互联网头部企业深度绑定。海量数据的沉淀积累,再加上人才、资金高度密集的优势,会使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服务在模式、流程、体验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这很可能导致立足于企业财务伙伴的银企客户关系不再稳固,可替代性大大增强,商业银行有可能重蹈消费互联网“一步慢、步步慢”的转型覆辙。
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面临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对公业务作为银行传统业务领域,属于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目前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路径仍不明朗,以交易银行、资产管理、普惠金融等为主体的转型路径占主导地位,利用数字化手段拓展创新传统业务领域。
在面临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商业银行坚守传统业务领域、赋能企业转型的思路只是完成了“规定动作”,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有敢为人先、突破藩篱的勇气和决心。深度介入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转型的全面伙伴,是商业银行拿到数字化转型“附加分”的选择之一,值得深入研究探讨。前途光明但任重道远,商业银行需坚定信心、奋勇直前,走出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