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学研究室 姬文广
■郑州市惠济区教学研究室 闫超锋
■郑州惠济外国语中学 许鹭璐 李英慧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实践中控量容易,但增效提质是挑战,各地也都涌现出了关于作业改革的先进做法和有益经验。本文基于作业改革的必要性,聚焦改革难点,明确与改革相关的各主体责任,探寻其应对策略。
作业改革是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有力杠杆,是建设高质量学校教育体系的关键因素。本文中的作业改革从作业设计、作业管理、作业监测三个方面着手:作业设计,即基于课程标准确立作业目标,对内容、难度、类型等进行统筹思考。作业管理,即搭建各主体对控总量、调结构、提质量的管理流程。作业监测,即确立监测指标并搭建监测平台。通过作业改革,我们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实现育人目标。
作业改革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教学研究机构指导、学校落实、教师钻研、学生自主、家长配合与社会支持。在实践中,各主体在落实“双减”作业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如政府层面存在缺乏细化指导性文件、配备资源不充足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存在各主体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缺乏问责机制及对“质”的监测等问题;教学研究机构存在作业设计缺乏样式及缺乏对教师的系统培训、提升计划等问题;学校存在作业改革缺乏顶层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教师缺乏对素养与能力的关照,重量轻质;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甚至应付了事。
根据以上对各个主体的责任梳理,以及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对各主体提出对策建议。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委和政府持续把“双减”列为重大民生工程,把作业改革纳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推动落实中小学校建立和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自上而下落实作业改革。建立政府主导、各部门联动的作业改革专门协调机制和联席工作机制,省级统筹管理,赋权各县域精准管理,发挥县域义务教育阶段的主体责任。
2.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建立作业改革实施方案、规范检查评比考核等事宜,严格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的新型关系。发挥政策引领,将作业纳入教育职责评价重点,从“制度与机制、设计与实施、评改与反馈、宣传与引导”四方面对各地市在作业管理方面的工作举措及成效进行实地督导调研。加大投入作业改革专项经费,确保课后作业辅导、作业专题化研究、作业大数据应用等项目推进,同时建立作业改革工作信息常态化报送和宣传报道机制,开设“作业改革工作”专栏,总结好经验、推广好做法。
1.建设作业管理体系。完善作业垂直管理流程,明确各主体职责,健全管理制度,拓宽管理范围,建立“作业控量管理+作业设计指导+作业效能监测”三位一体的作业管理体系。切实指导学校做好作业管理工作、完善作业管理细则,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2.搭建交流共享平台。建立作业开发、监测、交流平台,开展项目研究、组织经验交流,实现地市间经验链接转化、成果提炼,帮助教师拓宽作业视野、提高自身素养。传播区域和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理念、作业改革先进经验,建设一批作业改革示范区(校),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优质教育集团化办学,定点帮扶偏远薄弱地区,促进优秀教师区域内流动,实施学区、集团捆绑式考核评价和联动教研等多项举措,建立优质教育共同体。
1.多种形式助力成长。汇集高校、教学领域人才,建立专家库;遴选和培育优质案例,建立案例库;积累各地经验,建立资源库。发挥名师资源,“请进来”与“走出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探索有效的作业设计路径,对教师进行多层级、深层次培训。采取下沉县域、送研入校、建立联合工作坊等形式,提高薄弱学校和乡村教师作业建设与实施的专业能力。设立作业改革专项课题、作业改革工作坊,举办系列论坛,开展基础性作业设计与典型案例征集等活动,实现“共享、共研、共建”,探寻提质新路径。
2.加快作业体系建设。加强课程研究,指导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托专家团队、作业改革示范区(校)、名师、教学研究机构等不同主体,组建作业设计研发团队;借助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性作业编制工作,形成有特色的作业体系。
1.全面落实改革成果。学校结合育人目标与办学理念,教师结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个性需求及多元化作业资源,系统研究与实施适合本校的作业管理与统筹、作业设计与布置、作业批改与反馈、作业讲评与辅导,“因校制宜”推进作业改革。发挥课堂主阵地,注重情境教学,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结,布置融合性或生活化作业。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作业总量控制、作业批改检查、作业负担监管、作业弹性评价制度等。将作业设计纳入常规教研,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共同研究、设计、完善作业。如开封市金明中小学以备课组为单位,利用“一课一研”对学生作业量、难易程度细致研判,作出统一安排。推行导师制,教师对学生课内外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测与指导,并进行家校沟通。如上海市学校建立全员导师制,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业问题的分析、作业情绪的疏导,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1.提升作业设计能力。站在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等维度审视作业的价值,注重作业内涵的挖掘。主动学习新理论和实践案例,吸收优质设计方案,提升设计能力。
2.注重作业效能发挥。基于对学情、难度和结构的了解,设计分层作业。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优化批阅方式,尽量面批面改,重视作业反馈,做好答疑辅导。如浙江省平湖市进行“有温度”的作业评价,采取引赏式、积分式、表述式等手段,突出正面评价,发挥激励功能。通过对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变化,有规划地调整教学内容。
1.养成良好作业习惯。依据学习情况,规划作业时间,薄弱学科注重基础练习,优势学科加强能力提升。校内学好学足,合理分配课余时间,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习生活的质量和效率。鼓励学生在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完成书面作业,这有利于学生高效完成作业、养成良好习惯。学生回家后有时间阅读、锻炼、陪伴家人等,有利于家庭亲子关系和谐。
2.强化作业主体意识。学生是作业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在作业设计中的作用,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以此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重视作业反馈,找准作业中暴露的薄弱点,形成个人错题集。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在做中学、学中做。
1.理解“双减”政策内涵。正确理解“双减”减负提质的内涵,更新育儿观念,尊重孩子的内在成长规律。家长要多关注孩子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德育、体育、劳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促进“五育”全面发展。
2.配合学校共商共育。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并反馈在家表现,共同商量育人举措。家长可以参与作业监督管理,对学生作业总量、时长进行监督反馈。
1.坚持正确舆论宣传导向。各主流媒体应宣传“双减”政策的总体要求、具体细节及作业改革的良好效果与影响,不炒作教育焦虑,扭转家长的应试教育观念;其他自媒体如网络、手机等应发挥灵活便捷的特性,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健康的资源和知识,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发挥科学育人的导向作用。
2.建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发挥社会资源优势,推进科技馆、图书馆等校外资源与学校教学相结合,推动高校资源进学校,为青少年提供开放的教育场地、灵活的教育形式、丰富的作业资源。可依据实际需求,为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定制专属主题计划,将学生作业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把教育时效延长、外延扩大。依托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等形式,构建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全面推进作业改革,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只有各主体积极履责,协同发力,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落实作业的育人功效,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