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越优秀

2022-12-31 07:21信阳市平桥区第一小学育才校区张卫华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校

■信阳市平桥区第一小学育才校区 张卫华

越读越优秀,这应该是人们的共识了。虽然我还称不上优秀,但已在阅读里看见那个正逐步走向优秀的自己。

说起阅读,就想起小时候。那时是从看小人书开始的,《小兵张嘎》《三毛流浪记》《西游记》等,简短的文字配着经典的插图,读来那么有趣,那么津津有味——这应该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绘本。从那时起,文学的种子已经悄然萌发。

上了信师(原信阳师范学校),我像走进了阅读的“大观园”。那个藏着我最喜欢的《人间词话》的简陋平房,就是学校的图书馆,我是那里的常客。在那里,我知道了司汤达、海明威、普希金,知道了托尔斯泰、契诃夫……在那个不太高大的图书馆里,我见到了他们的完整作品。在信师的三年,我珍惜每一次借书的机会,甚至在紧巴的生活费里挤出零钱,也要去买喜欢的书籍。

信师门前,民权路拐角的电话亭也是我常去的地方,那里有各种杂志和二手书。学校门口小商场楼下那个面积不大的书店,更是我每次回家返校时光顾的地方,只是我时常只看不买,惹得摊主不快。一到周末,同学们通常喜欢结伴去最红火的浉河批发大市场,那里有琳琅满目的衣服鞋帽、花鸟虫鱼,而我最爱去的还是那个有二手书出售的电话亭。那本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评注》,我喜欢了好久,终于在一个周末用省吃俭用攒下的28元钱买下了它。虽然并不能完全读懂,却让我初次有了对《红楼梦》俯瞰的感觉。这本书我一直珍视,如今在我的书架上,虽说显得并不那么挺括,却记录着在阅读的路上我与那些美好遇见的故事。

后来,工作了,有了自己的家,装修时,我把最重要的一面墙壁留给了书籍。在面积不大的房子里,整面墙的落地书架,让整个家都熠熠生辉。

一段时间,我热心读各种散文。读余秋雨,读他《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的畅意,读他《千年一叹》《历史的暗角》的慨叹,读他《霜冷长河》《山居笔记》的沉思;读张晓风——一个对万物皆有情的女子,读她笔下“群山像手拉手的连绵”意象,读她那文学与生活的故事,读她“一切的优美,全在那一片未凿的天真”的感慨;读刘心武、读徐志摩、读毕淑敏、读席慕蓉、读俞平伯……大量的如行云流水的散文阅读,浸润了小小的书桌,明亮了小小的窗台。也是在那时,我在不断的阅读推动中,点燃了自己叙事的欲望,写下几本子的游记、述评、故事。虽然这些至今还是手写笔记形式,但慢慢地已筑牢了我阅读与写作的根基。读叶圣陶、读杜威、读苏霍姆林斯基、读李正涛、读朱永新……在文学的基础上,再读教育原理,似乎与那些理念似曾相识,一拍即合,有相见恨晚的共鸣,所以自己也有了从事教育的底气与信心。在实践与思考中,在读与写中,在自我分析与论证中,我逐步趋向认知的清明。

如果让我做减法,减到只剩一件事可做,那就是阅读。在学校,我是个积极的阅读推广人,以身示范,读写在前。学校灯塔阅读体系的建设,让师生的阅读有方向、有依据、有内容、有进度、有评价。每月共读的必读和选读书目,每班小小图书角的漂流,每期三色书签的评比,每期各类阅读赛事活动的举办,每期“阅读三课”的教学研讨,每期读书节的集中汇报,教师业务学习的阅读交流,阅读与辅导手记的叙写,还有每期“五小作业”中日记的展评与结集……不论教师的还是学生的阅读,都指向一个目的:读书要内化于生活,阅读要像呼吸一样自如,让阅读成为本源的生活样态。

正是这份坚持,近三年来,我们学校师生的阅读由被动向主动转型,阅读成果由口头向物化转型,阅读生态由生硬向自然呈现。每天早晨7:50升旗,小旗手们会拿着书在国旗下边看边静候时间;中午来早的孩子能安静取书阅读;延时课程中每周四的“阅读三课”的推进默契有序。在我们育才校区,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阅读城堡,没有舒爽的阅读空间,没有那么多可供阅读的书籍,但阅读在真实地发生着,那些美好的愿望和图景,正在阅读中渐渐清晰、明朗。

我期待教师们都在阅读中发现自我,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感修养、文学素养、业务素养,知性优雅、自信阳光、谈吐有仪;希望学子们循着阅读的方法,沉醉绘本的色彩,感受文字的力量,品味经典的魅力。

让我们在阅读上做个不一样的自己吧!一个人可以越读越优秀,一个学校亦是如此。让我们用阅读带动一个学校的发展,打通一个学校的管理,提升一个学校的品质,这是愿景、是目标、是行动!

猜你喜欢
学校
再回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学校熔化了
美人鱼学校
我的学校
破学校?好学校!
学校推介
上学校
短路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