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的发展路径与时代价值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电影史

2022-12-31 06:50郭文杰
关键词:红色时代

郭文杰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毛泽东在讲话中创造性阐明了文艺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深刻论述了文艺和人民群众、文艺和革命斗争、文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八十年来,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指导下,红色电影在弘扬爱国主义,展现时代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红色电影必将迎来新的繁荣。

一、红色电影的历史梳理

电影艺术在中国近代以来艺术门类与表现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红色电影以其鲜明的政治导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红色电影的内涵与时间跨度,学界有着不同阐释,例如学者陈犀禾、赵彬将红色电影限定为新中国成立后,以表现新生政权正当性、合法性为核心价值,通过“国家叙事”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国家形象的影片①陈犀禾、赵彬:《红色经典电影及其国家叙事》,《电影艺术》2021年第4期,第35页。。张春、袁昊则认为红色电影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类型电影,最早可追溯到左翼电影运动时期②张春、袁昊:《红色电影:持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电影文学》2022年第6期,第3页。。本文则将红色电影的研究视域限定于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凡是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时代风貌的电影作品都属于红色电影范畴。

(一)革命年代——艺术的民族化、革命化、大众化新道路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对于电影文化的钳制政策,1930年8月1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剧联在机关刊物发表《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明确提出“吸收进步的演员与技术人才,以为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基础。”③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北方左翼文化运动资料汇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60页。随后左翼电影人在《电影艺术》代发刊词中进一步提出:“现中国的电影必定是被压迫民众的呼声。可是他决不仅是一把分析现社会的解剖刀,而必须是做一只指南针,须负责引导民众的出路。”①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21页。1933年,具有代表性与进步性的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新兴电影运动蓬勃开展。这一时期,包括“明星”“联华”“艺华”在内的电影公司出品了多部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与帝国主义侵略的影片,包括《渔光曲》《春蚕》《民族生存》《中国海的怒潮》《上海的二十四小时》《乡愁》《大路》《城市之夜》《都会的早晨》等,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与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这一时期的左翼电影存在自发性、间断性等特点,可是说是红色电影事业的雏形。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在中国文艺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可以说是红色电影的开端。1942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的支持下,延安电影团拍摄了《生产和战斗结合起来》(即《南泥湾》),《南泥湾》开辟了党领导下的新闻纪录电影先河,以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三五九旅指战员热火朝天开垦荒地、克服困难纺线造纸、独立自主建设“塞北江南”的历史情境,《南泥湾》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指引下拍摄的电影作品,创造性地将工农大众作为主体,实现了艺术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创作者不再以知识分子的视角记录和创作,而是深入斗争前线,挖掘具有深刻意义的影像,向工农兵学习,成为真正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歌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同时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与深远革命影响。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阳翰笙、蔡楚生、史东山、郑君里、孟君谋等进步电影工作者组成联华影艺社,拍摄了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上集),轰动当时中国影坛。②杨立强、刘其奎主编:《简明中华民国史辞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1989年,第315页。其后电影《三毛流浪记》《万家灯火》《丽人行》对国民党统治现实进行了深刻批判,表达了民众渴望和平渴望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从“双百”方针到曲折探索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电影事业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其中1953年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电影剧本创作会议和电影艺术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了党对电影事业领导的重要性,继续贯彻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鼓励电影艺术家们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服务。由于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界与社会主义国家同行交流频繁,仅1953年便接待了苏联、捷克等多国艺术家访华,极大促进了中国红色电影艺术发展,这一时期代表作品有军事题材影片《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电影《英雄司机》《无穷的潜力》,农业题材电影《土地》《妇女代表》《丰收》等,其中电影《董存瑞》通过刻画解放战争中爆破队长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勇事迹,丰满地描绘出英雄人物的成长经历,成为新中国革命英雄主义题材电影的代表作品。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在思考如何在文化领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这一时期电影创作也迎来了蓬勃积极发展,仅1956、1957年便有近百部影片诞生,如表现抗美援朝志愿军事迹的经典影片《上甘岭》,在交通线上打击敌人的抗日影片《铁道游击队》,反映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以及体育题材电影《女篮5号》《冰上姐妹》,反映社会主义改造与公私合营的电影《不夜城》等。受“双百”方针鼓励,此阶段电影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成功塑造了典型形象又能满足观众不同层次需求。随着政治形势变化,进入六七十年代仅有为数不多的革命现代京剧放映,中国电影开始在曲折中发展。

(三)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为扭转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于文艺创作的“禁锢”政策,邓小平在1979年10月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阐明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强调了“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即“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时期产生了爱情题材电影《庐山恋》《他们在相爱》《三家巷》,剧情片《亲缘》《小花》《知音》,民族风格影片《孔雀公主》,抗日战争题材影片《诱捕之后》等。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的召开,“主旋律”一词产生,日后红色电影与主旋律电影逐渐实现概念上的融合。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对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申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指出影视作品要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是对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继承延伸与发展。2021年适逢建党百年,各类题材的红色主旋律电影共有40部,助力中国电影票房总额排名世界首位。2012年至今,每年都有超过10部红色电影问世,其间优秀的代表作品有刻画战争场面,塑造新时代英雄的《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反映抗美援朝的《金刚川》《长津湖》《狙击手》,表现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周恩来》《钱学森》《焦裕禄》《杨善洲》,还有聚焦于普通人生活与家国情怀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聚焦亲情的《你好,李焕英》《送你一朵小红花》,《中国医生》则致敬抗击疫情期间替身而出的伟大“白衣逆行者”,这些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的主旋律红色影片传承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精神特质,同时发展着与时俱进的人文关怀。

二、提升红色电影传播效果的实现路径

红色电影作为主流文化产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形成。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电视、互联网、移动传媒等业态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文化产品选择;同时,在中国加入TWO之后,中国电影市场也迎来了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国外电影竞争,红色电影在新时代想要实现新的发展,必然需要在内容、叙事、传播路径等方面进行创新。

(一)内容上与时俱进,进行重构

传统红色电影在内容上多取材于革命历史故事,剧本经过反复打磨,具有很强的经典型,但同时观众对于红色电影有着预设剧情想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红色电影的再创作空间以及悬念设置。可喜的是,近年来还是有不少红色电影被翻拍并取得不俗的票房与市场影响。以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为例,该片改编自小说《林海雪原》,上世纪七十年代作为“革命现代京剧”为观众所熟知,故事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侦查员杨子荣受东北民主联军委派潜入土匪座山雕老巢,与其斗智斗勇并最终剿匪成功的故事。徐克导演在影片内容方面融合“新武侠”特点,在杨子荣的形象设计方面更加丰满立体,增加雪地滑行、飞机打斗等情节设计,既能带给观众商业片层面的视觉冲击力也增强影片英雄主义色彩;同时增加对场景的刻画,尤其是座山雕老巢的阴暗、恐怖,反向凸显人物形象,埋设伏笔;以及徐克导演使用快速剪辑的方法,让故事情节展开相比传统京剧更加紧凑,增强悬念感。正基于此,《智取威虎山》取得了超过8.8亿票房的不俗成绩,荣获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电影特别表彰奖。

(二)叙事形式多样,推陈出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红色电影往往都以现实生活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为原型来进行创作。例如电影《孔繁森》《袁隆平》等影片,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的英雄楷模。然而观众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市场选择,有学者指出:观众“对影片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和主流价值观始终存在着距离感,在众多英雄的丰功伟绩面前,很难找到提升爱国情感的动力,导致爱国成为电影口号,并没有转化为观众具体的行动。”①宋松:《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叙事变革》,《戏剧之家》2022年第16期,第150页。为了激发观众共鸣意识,越来越多红色电影的叙事风格由浓墨重彩突出个人变为刻画普通人刻画集体。如电影《八佰》描绘了淞沪会战中抗击日军进攻,死守四行仓库的军人群像,不同于以往一些红色影片在剧本方面对于历史的抽象概括,《八佰》取材于抗战真实历史事件,很多人物有着历史原型,极大增加了影片的说服力与震撼性,从而提高观众的现实感知;又如国庆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创造性将影片分为七个篇章:《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每一篇章都是一个独立故事,但是整体统一于主题,以小见大,既反映了小人物的奋斗与成就,也凸显了大时代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主题。

(三)线上线下,多维度融合

2016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产业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①任姗姗:《中国电影走入“法治时代”》,《人民日报》2016年11月9日第5版。“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和保障电影创作自由,倡导电影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电影”。②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编:《电影法律法规文献汇编》,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1年,第3页。随着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的热映,《新青年》编辑部、北大红楼、上海石库门一大会址等红色遗址建筑成为旅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这些红色资源成为新时代民众寄托信仰、表达认同的现实载体,成为社会主流价值和主流文化的承载空间。③徐玲英:《新媒体时代红色影视剧的主流价值传播》,《新闻战线》2021年第16期,第41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意义,“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④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共产党员》2021年第4期,第6页。红色文化作为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的,“现实生活中的红色资源能成为虚拟的文化、精神与信仰的现实载体,让人们在这一个个有形的物理空间内获得强烈的文化认同,让构建主流价值观具有仪式感”。⑤徐玲英:《新媒体时代红色影视剧的主流价值传播》,《新闻战线》2021年第16期,第42页。相应地,在红色电影的带动下,文创产品、联名周边、红色图书都会带来联动营销作用,反过来这些多维活动也会吸引更多观众关注红色电影,增强对红色电影的认同度。

三、红色电影的时代价值

红色电影作为党领导下独具特色的宣传文化产品,经历了长时间艺术发展过程与迭代,“其宏观叙事往往能够在深度展现社会精神的同时带给群众更加深刻的精神指引,进而引导社会整体意识形态与民族情感的演变升华。”⑥王道勋:《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与时代价值》,《中国电影报》2022年1月26日第11版。红色电影在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厚重的时代价值。

(一)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给予“人民性”以确定的最具有现代意义的内涵,更加明确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中确立了现代人民性的根本宗旨。⑦陈晓明:《人民性、民间性与新伦理的历史建构——百年中国文学开创的现代面向思考之三》,《文艺争鸣》2021年第7期,第6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电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重要精神产品。在新时代电影创作生产中,秉持什么样的立场,是一个根本问题。⑧中国文联党组:《中国电影: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求是》2020年第3期,第41页。现如今,人民有了更多的文化选择,口味偏好日益多样,市场化竞争也日趋激烈。红色电影作为党领导宣传文艺工作的重要载体,兼顾教育功能与经济效益,不能一味迎合潮流,片面追求票房。红色电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民群众作为阅卷人,拓展影片题材与思路,创新重大历史题材表现形式,不断发掘农村、教育、科技等新题材,反映人民生活,讴歌人民成就,引发人民共鸣,在传递正确积极价值观的同时,提供反映时代精神风貌,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二)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第4版。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也形成了伟大的精神谱系,包括建党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如电影《钱学森》深情讲述了“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忘我奉献的科学家形象。电影《十八洞村》则通过聚焦杨家兄弟的生活展现湘西精准扶贫的伟大变革与成就。红色电影作为可视化媒介,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更易于被不同文化群体、年龄群体所吸收接受。不同于纸质媒介宣传方式,红色电影以声光电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现榜样力量,诠释时代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有力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引导规范大众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三)有力驳斥历史虚无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日第2版。。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从未改变的初心与使命。然而近几年,有关部门对一些国内外电影和剧本把关不严,戏说甚至歪解党史,产生恶劣的传播影响。关注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工作。②曲洪波、王一迪:《好莱坞电影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研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年第34卷增刊。红色电影尤其是涉及重大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电影由中央党史部门把关,才具有高度权威性与真实性,如展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的《大决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建国大业》等一批叫好卖座的红色电影,极大地丰富了党史题材电影的体系,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红色电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发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建设。

(四)提高对外传播能力与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占据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0%以上,长期占据世界票房前列,其中不乏美国政府军方支持的电影,在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青年人价值观养成方面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红色电影作为党领导下的宣传文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方面具有责无旁贷作用。《战狼》《红海行动》等影片成功展现了中国维和力量与反恐救援在推动构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力驳斥了“中国威胁论”“中国殖民论”。今后,红色电影应扬弃好莱坞电影发展模式,改变单一叙事结构,适当引入国际演员,在剧本国际化方面多打磨,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国外观众偏好,真正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窗口,在推动构建全球文化秩序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

优秀的作品之所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恒久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就在于这些作品恰当地反映了他们所处的时代,承载了那个时代的真正价值,准确地把握了那个时代的特征,最终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做出了深刻而又形象的再现。③王海洲:《国际视野下中国电影的叙事策略与文化再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年第8期,第5页。红色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最具特色的名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在弘扬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讴歌时代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红色电影通过创新叙事风格、加速多元融合、提高对外传播水平,必将实现新的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以人民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电影发展之路,才能不断拓展和提升红色电影发展的新空间,实现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红色时代
红色的眷恋
红色是什么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红色在哪里?
红色之旅
追忆红色浪漫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