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阿尔察烟祭习俗探源

2022-12-31 06:20:01苏利德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萨满神灵蒙古族

苏利德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1)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民族”,他们非常熟悉蒙古草原上的一草一木,不仅深知花草树木的务牧用量和营养价值,也认识并总结出其药理作用。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常常以植物作为药料、供品来使用。他们在游牧生活中逐渐发现高原植物阿尔察的各种性能,得知其香味能驱除蚊虫、净化空气、清除病毒、养心安神等非凡的功能。因此对阿尔察萌生某种神秘情感,进而赋予其以灵性,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而且也用来供奉山水神灵,以表敬仰、求得保佑。蒙古族把阿尔察枝叶这一神奇的植物产品作为烟祭香料用于祭祀仪式,成为沟通神灵的纽带,以此宣传和阐释宗教教义和意识,达到传播推广目的。早期蒙古族经常用红柳枝或阿尔察枝拍打病者身上,以示祛除病根清洁身躯。烟祭仪式最初源于取悦神灵、驱除污秽的一种先行活动。早期蒙古族猎人或者勇士外出狩猎或征战回来时,在家门口焚烧阿尔察枝叶,以此清洁归来者身上的污秽,此仪式起初没有任何宗教意识。在长期的发展变迁历程中逐渐由最初的驱除污秽,演变为祀神祈愿的一种仪式。佛教传入后把阿尔察用于煨桑①仪式,用来供奉佛祖,以显示珍贵,阿尔察便成为人人珍惜和敬重的灵性植物之一。蒙古人一到节假日,几乎每家每户都在适当场所进行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阿尔察烟祭仪式,以供奉神灵,表达感恩、祈求开恩保佑等。

一、“阿尔察”名称、种类及植物属性

蒙古族烟祭②所使用的植物香料蒙古语为“arts”,根据蒙古语的不同方言被汉译为“阿尔茨”“阿尔查”“阿尔其”或“阿尔察”③等。蒙古族将阿尔察分为:yamaan arts(山羊阿尔察)、honin arts(绵羊阿尔察)、Daguur arts(达斡尔阿尔察)、huuramch arts(胡拉木赤阿尔察),gajar arts(嘎吉尔阿尔察,即“爬地柏”)等几种。这几种阿尔察均属于柏科刺柏属匍匐灌木,在我国北方大部分省份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域广泛分布。其中,绵羊阿尔察因为其枝叶含有挥发油的成分,采摘后可持续散发香气,数月不绝,叶气清新,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的诸多民族烟祭的重要香料。

“阿尔察”一词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见于《蒙古秘史》。《蒙古秘史》第116 节写道“铁木真回赠以柏木(阿舌儿察)做顶的头箭”[1]。成吉思汗用阿尔察木制作的箭头作为送给结义安达的礼物,也说明阿尔察在蒙古人心中崇高的地位。

突厥语民族对该植物也有自己的称呼,《突厥语大词典》称阿尔察为artuc(阿尔图奇)[2]。匈牙利语言学家Csáki 在其著作《伏尔加钦察语中的中古蒙古语借词》中写到“中古蒙古语中称阿尔察为arca,钦察语中称为arša,楚瓦什语中称为orca。鞑靼语中用两个词称呼阿尔察,一种与蒙古语“arca”同,是从蒙古语中借入;另一称法为“artïs”,源自古突厥语“artuc”。Räsänen 也指出,西伯利亚和钦察突厥语中的阿尔察一词也是来自蒙古语的借词”[3]。西部裕固语中称阿尔察为arja。④

蒙古语中有大量具有清洁、净化含义的词汇,比如arci、ariun、ariutgal、ariusal……,是以“ar-”词头开头的,显然阿尔察一词也是由蕴含(净化)词头所衍生的蒙古原生词汇,或是在蒙古语中存在过长时间的演变,才会有如此众多的衍生词汇。

二、阿尔察在蒙古族生活中的应用

先民最初燃烧阿尔察主要是为了驱赶蚊虫、净化空气,并无更多的深意。后来因为阿尔察的使用总是与不洁存在对立关系,使人们在思想层面萌生了洁净与污秽,进而联系到善与恶的对立观念。蒙古族奶祭时,春天接羔时,蒙古族也有察察尔(tsatsal,洒奠之礼)来祈福五畜兴旺的仪式,仪式间妇女们在蒙古包的西侧点燃粘有酥油的阿尔察,并以太阳运行的方向环绕蒙古包,用木勺抛洒、奉献头一只下羔牲畜的初乳(马为五畜之首,用马奶最佳)。奉献时主祭人唱诵祷词祈祷的对象一般是萨满信仰的九十九天神、七十七地神[4,5]。平时也会对肉食、奶制品、牲畜棚圈、马桩等进行阿尔察、艾蒿的烟熏净化[6]。

蒙古族认为,在狩猎前需要得到神灵的允许,所以出猎前需举行祭神祈祷仪式,狩猎才能顺利,收获猎物。出猎仪式上,首先要做的就是点燃包括阿尔察在内的香料来净化猎具、猎狗。因为与神灵接触之前需要先净化自己和周围环境,神灵才愿意显灵[7]。而后向神灵奉献祭品,并唱诵祷词(昂根仓)。满都呼教授还指出,蒙古族狩猎经济最活跃的时代,正是萨满信仰最昌盛的时期[8]。

德国人类学家Rätsch 指出,柏树枝是人类最早用来制作香料的植物之一。由于其挥发的特殊香气,自古以来就被萨满及民间医者(folk healer)制成药材[9]。在蒙医传统治疗方法中有配合草药进行药浴的阿尔山疗法。阿尔山疗法可预防、治疗皮肤病、疮疡、腰腿痛、关节肿胀、风湿病等,用来制作药液五味药被称为“塔本阿尔山”(五味甘露之意),其中就含有阿尔察。

耶律楚材受到成吉思汗的器重,主要是因为他知天文、善占卜。一次他准确地测算了月食的时间,成吉思汗大为惊异,说:“汝于天上事尚无不知,况人间事乎”。于是每次出征,必令他预卜吉凶,自己也烧羊髀骨以符之[10]。关于蒙古族灼骨以卜的具体方法和流程,在占卜之前用阿尔察净化道具等习俗,后世蒙古文文书史料中有详尽的记载。丹麦蒙古学家卡勒·格伦贝赫 (Kaare Grønbech)教授于1938年第二次丹麦皇家地理学会的中亚考察时,在内蒙古地区搜集的大批蒙古文资料中有两份关于肩胛骨占卜术的抄本,题目分别为A:Dalu-yi sinjikii üjikü tülükü sudur orusiba;B1:Dalu -u üjilge orusibai;B2:Ebüged-iin amin-u dalun-u üjilg。两份抄本详细记载了蒙古族用肩胛骨占卜的规程。规程中多次提到,占卜前需用水洗净肩胛骨,再用阿尔察烟熏净化后,才可以进行灼骨占卜。

德国著名蒙古学家海西希所藏蒙古文木刻本Oboya bosqaqu yosun-u jerge中记载了蒙古人围垒敖包时,敖包顶部所需的树枝就有阿尔察,木刻本中称阿尔察为众树之父,芦苇为众树之母、柽为子、桦树为舅、柳树为女儿,要按顺序将这些树木的枝条插好,才能获得好运。⑤可见阿尔察树的地位优崇。

蒙古族传统的阿尔察烟祭习俗产生比较早。佛教传入蒙古高原后,藏传佛教的祭祀传统与蒙古族原有萨满烟祭习俗相互交融,把萨满阿尔察烟祭驱邪、净化习俗纳入佛教传统的煨桑仪轨,并赋予其新的喜佛、敬佛内涵。蒙古族民众也在原有阿尔察烟祭习俗的基础上很快接受新的信仰意义。

1247年,阔端王子与萨迦班智达凉州会谈后,藏传佛教得以在蒙古地区传播,⑥但群众的传统信仰是根深蒂固的,正如基督教在进入欧洲时,会吸收当地原有信仰的神灵、节日、甚至信仰民俗一样,佛教在与蒙古地区萨满信仰激烈斗争的同时,也富有创见地把蒙古族传统阿尔察烟祭纳入佛教仪轨中,使其佛教化。今天,诸如祭火、祭敖包等蒙古族传统的萨满仪式场合,已经被佛教仪式替代,在诵咏祷文的萨满神职人员——“博”(böe)不再主持烟祭仪式,而是由喇嘛僧人来主持烟祭并念经诵经祈祷。阿尔察烟祭既保留了原来祛除污秽的功能,又增加了喜佛、敬佛的作用。

三、结语

在蒙古人心目中阿尔察枝叶这一植物珍稀而尊贵,所以用来作为烟祭供品植物的首选,以示对神灵的敬仰。阿尔察枝叶除易燃之外还含有安神去瘴的芳香油成分,烟祭时,铺在供奉祭品底层而最先点燃。因其枝叶自身芳香,焚烧烟雾清爽,烟味宜人,能养心安神,还能净化人所遭受的各种污秽,常常被视为香洁之王。阿尔察是蒙古高原特有的本土柏木属植物,也是成为蒙古人表示永恒的象征。当然,蒙古草原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各地区之间在自然环境、植物区系组合、植物种属构成和产量品性上均存在差异,因此实际使用的烟祭植物,在使用原则和种类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青藏高原的德都蒙古人烟祭时除了阿尔察枝叶之外多选择檀香树枝、红柳枝等。选用烟祭奉献的植物有严格的标准,例如植物燃烧时气味须芳香沁人,且无毒、无异味,燃用植物炊烟升起的烟色稀淡清爽。这样供奉的植物燃烧而散发出清香的气息随风飘向天地之间,使神灵得到供养和欢喜。

蒙古族阿尔察烟祭习俗起源很早,是早期蒙古高原先民的崇尚自然,清洁和净化环境以祭奠神灵的一种方式。作为萨满仪式的阿尔察烟祭行为,具有神秘而直观的特色。萨满在玄妙无比的大自然中,营造一种神秘而特殊的氛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宇宙间的精灵沟通,以达到宇宙万物、人与神灵沟通无阻的意识境界。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佛教传入蒙古高原,上述烟祭仪式及习俗与佛教仪轨相互融合,成为具有净化环境,消除邪气、秽气,净化人和神灵的各种仪式。阿尔察枝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祭祀神灵的祭品之一。⑦阿尔察烟祭习俗已渗透到蒙古人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仅是“清洁”“净化”之意义,还祭奠神灵、祈求保佑众生,祈祷天下以幸福安康的仪式。蒙古族的阿尔察烟祭仪式是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敬仰的表现。在仪式期间人们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连一只小昆虫都不能踩踏脚下。实际上阿尔察烟祭仪式的一般习俗和规矩会锻炼人自律的毅力,培养良好的品性。

通过对阿尔察烟祭及其文化内涵的探析,发现烟祭习俗是佛教传入蒙古草原,与蒙古族传统的萨满仪轨融合,形成了新的仪式轨迹。当然,这背后蕴含着多民族、多地域性文化差异。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为阿尔察烟祭习俗赋予多种滋生资源,从而产生地域之间、民族之间,在阿尔察烟祭及其仪式习俗方面出现差异性,以体现地方性文化所蕴含的牢固根基的同时,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自有其稚嫩性的易变因素。

注 释:

①煨桑作为一种焚香祭神的习俗,普遍流行于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民族地区.“煨桑”又称“烟祭”.用微火燃烧阿尔察等祭品的一种仪式.宗教意义上指信教民众在寺院庙宇、神山圣地或自家附近高地等可供奉神佛的场所,熏烧阿尔察等植物和相关祭品,以冒出清爽的白烟来供拜天地诸神的宗教仪式.

②俗称煨桑.

③下文统一用“阿尔察”汉译.

④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钟雪晴博士所建西部裕固语网络词典: 钟雪晴. Western Yugur Dictionary [EB/OL]. https://www.webonary.org/westernyugur.2022-03-01.

⑤Xylograph textOboya bosqaqu yosun-u jergefolio 4r. (Heissig, Blockdrucke, no. 162, vol. 4, item 16); 另见Evans C, Humphrey C. History, timelessness and the monumental: The Oboos of the Mergen Environs, Inner Mongolia [J].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 2003, 13(02): 195-211.

⑥由于近年来对蒙古国布尔根省发现的慧斯套勒盖碑婆罗米蒙古文破译工作有了重大突破,似将蒙古语族民族 (柔然)信仰佛教的历史提前至1400年前(慧斯套勒盖碑建于604—620年间).详见de la Vaissière é .The Historical context to the Hüis Tolgoi inscription (Draft version)[N]. A text read at the PIAC 2017 conference in Hungary, 2017; Vovin A. A Sketch of the Earliest Mongolic Language: The Brāhmī Bugut and Khüis Tolgoi Inscriptio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urasian Linguistics, 2019(01):162-197.

⑦佛教传入以后蒙古人祭敖包、祭火神、祭祖先、祭各种神灵时除了焚烧阿尔察之外还焚烧各种食物,炊烟升起香味以奉献祭品.阿尔察枝叶成为最高尚而珍贵的祭品.

猜你喜欢
萨满神灵蒙古族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草原歌声(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6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46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文学港(2018年1期)2018-01-25 12:48:58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浅析萨满艺术的传递
丝路艺术(2017年6期)2017-04-18 13:59:09
萨满图腾艺术性服装创作灵感研究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2:17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满族剪纸中所蕴含的萨满文化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34
神灵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