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倩
(徐州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红色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思想保证,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红色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这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夺取胜利的精神力量与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的[1],在建党百年之际,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源是伟大的建党精神[2],在七十二周年国庆之际,党中央正式发布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3]。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建党精神为源头,它的形成贯穿党百年历史,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中打下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鲜明的精神底色;在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开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期,党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树立起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一座座精神丰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为了人民幸福生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积累了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如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又在开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中振奋起脱贫攻坚精神、“三牛”精神、丝路精神等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涵丰富、载体多样,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宝贵基因,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基本品质,揭示了共产党人依靠人民、人民至上的价值根基,彰显了共产党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是我们党百年来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攻坚克难,取得重大成就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蕴含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宝贵基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忠诚于党取信于民的基本品质,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的内容,也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灵魂。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理想”“信念”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如建党精神中的“坚守理想”,苏区精神中的“坚定信念”,长征精神中“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等等,这理想信念包含着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为人民解放的家国情怀。胸怀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无数的革命先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从李大钊、陈延年、到方志敏、杨靖宇,再到董存瑞、黄继光……,在这些革命烈士身上无不体现了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胸怀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长征中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无数红军战士以非凡的毅力,经历了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草地,不惜付出巨大牺牲,挑战人类极限,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都是党的精神谱系的宝贵基因,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不变,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中,讲好红色故事,用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承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基本品质,也展现了精神谱系的崇高境界。20世纪60年代在环境艰难、工具落后的条件下,林县人民硬是从太行山腰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这就是红旗渠,它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他们用铁镢、铁锹、小推车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用10年的时间修建红旗渠这样的浩大工程,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在接到设计红旗渠的任务后,不畏艰险,翻山越岭,进行实地勘测,即使在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这样巨大的变故下,仍坚持工作,最后自己也牺牲在红旗渠建设的第一线。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这只是精神谱系中的一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不懈努力,还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还有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等,正是靠着这些敬业奉献的精神,党带领人民将一个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要引导当代大学生赓续这种艰苦创业、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再展辉煌。
忠诚于党取信于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品质,体现了他们爱党爱人民的炽热情怀。忠诚于党是心之所系,取信于民是情之所归。作为精神谱系之源的建党精神更是强调要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江姐为代表的一批批视死如归的革命者在敌人监狱中受尽酷刑也永不叛党,铸就了红岩精神,他们不惜生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解放,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党员干部和先进模范,为了人民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与自然灾害斗争,改变兰考一穷二白的面貌。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与血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作风。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发展的历史中,忠诚于党取信于民的基本品质是始终不变的情怀,也由此形成了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一系列精神谱系,把这些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教育他们要忠诚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仰、丰富的革命精神、良好的精神风貌都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把精神谱系充分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以精神谱系丰富课堂内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阵地;以精神谱系打造实践主题,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验;以精神谱系创新媒体形式,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积极探索多种有效途径,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思想内核,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实事求是的精神等等,都是由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培育创造出的中华民族特有的先进文化,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含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质基因,高尚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品格。高校思政课堂是承载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精神谱系的优质资源,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在精神谱系学习中接受其优秀的精神启迪,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中一批批志存高远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懈奋斗,他们展现出的雄心壮志和豪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红岩精神中展现出革命先烈对革命的坚定信仰,可以教化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并努力去实现;通过劳模精神展现劳动模范们孜孜以求勤勉的爱岗精神,培养大学生敬业奉献的优秀品德;在王杰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战友对他人深厚的情感和友谊,由此引导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中与人交往诚信相待,友善相处的原则。以生动、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向大学生们传达精神谱系中的鲜活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更加丰富,也将增强教师的授课活力,筑牢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让大学生在学习中逐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革命战争年代和艰苦创业时代的远去,红色革命精神渐渐变成了一种历史记忆,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些大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无法产生心理认同,从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现状调查来看,一些人甚至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存在很多误解,认为这些精神已经过时,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这必然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认同和坚定信念,仅靠课堂的教育灌输,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把校园实践教学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相结合,在校园环境的建设和实践活动的组织中,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用生动真实的场景让大学生体验到战争年代的残酷、创业时代的艰辛,在对比中深切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建立的历史功勋,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它可以使精神谱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
首先,积极吸引大学生参与营造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在教室和教学楼的墙面布置时,积极征求同学们的建议,选择他们喜爱的革命先烈的画像和励志名言,打造浓厚的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主题的校园氛围;在校园内举办以精神谱系为主题的各种竞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鼓励他们创作革命烈士雕像,绘制各种反映红色革命事迹的壁画,编写与精神谱系相关的故事,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作品,同时在校园图书馆和教室走廊等各处展示获奖作品,让大学生们随可以时随处参观,并欢迎同学们提出点评和建议,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到红色革命文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这些都是精神谱系中蕴含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种校园活动,营造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精神谱系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的教育和熏陶作用。
其次,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学生们去革命老区采访革命先烈的后代,去采访那些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亲历者等,实地探究精神谱系背后感人的故事,了解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进一步加深他们自身的真实感受;可以开展系列活动,如组织同学们朗读红色诗词,开展征文比赛,让同学们解读红色故事,写下自己的感悟等,让同学们在对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学习中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进一步传承精神谱系、坚定理想信念;还可以邀请研究中共党史的专家学者进校园,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讲座中加强与同学们互动交流,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过去,铭记历史,同时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深刻认知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明方向。
媒体是传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有效形式,大众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先进技术的充分运用,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
首先,充分运用大众媒体传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体贴近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生活习惯都产生重要影响。有很多以弘扬革命精神为主旋律的影视剧节目引起了极大反响。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系列弘扬主旋律的电视剧、纪录片等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艰苦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不懈努力,在改革开放中的不断创新,这些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收获无数观众的感动,《觉醒年代》 播放后就在大学生中引发热议,这些剧目的热播,也证实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重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中蕴含的独特价值非常值得挖掘,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良好素材。
其次,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同网络媒体融合。现代社会网络几乎成为人类生存的 “第二空间”,大学生更是主体网民,运用网络媒体等先进手段向大学生传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丰富内涵,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高效启动。可建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网站,以文字、图片、视频多种形式介绍和展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革命先烈和感人事迹,用大学生喜爱的网络语言制作特色网络标题,突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特点,吸引大学生积极阅读和感受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影响; 微信和微博等是大学生广泛使用的社交工具,可以通过信息推送或微信公众号等大学生日常习惯接受的学习方式,传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断以真实感人的故事丰富平台内容,及时以更新平台信息,在润物无声中加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大学生在网上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浏览情况及在各种网站上对精神谱系相关信息的评论消息进行数据收集,由此建立针对性的数据库,由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共产党精神谱系教育相结合,根据大学生的喜爱偏好建立预测模型,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大学生推荐他们喜爱的精神谱系内容,探索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