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涵,许 莉,潘海琴,朱晓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127
无导线起搏器(leadless cardiac pacing,LCP)作为变革性新技术活跃应用于临床心脏起搏。无导线微型起搏器是将不同功能模块汇集在如同“迷你胶囊”般的金属壳中,通过基于导管传递推送系统,利用介入操作植入心脏,该方式为最新的微创技术之一[1]。利用LCP可简化植入及取出手术操作,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4]。2013年12月在奥地利成功完成第一例LCP手术[5]。2019年12月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LCP进入临床应用,但目前我国相关临床应用试验研究少,缺乏关于LCP护理报道及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于2020年8月至12月对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行LCP微创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72~84岁,平均(76.33±4.50)岁。住院时间为5~12 d,平均(7.83±2.48)d。缓慢型房颤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房室传导阻滞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例。患者以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住院治疗4例,既往史有高血压3例、糖尿病1例。
手术当天遵医嘱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患者取平卧位,在局部浸润麻醉下,使用Seldinger法穿刺股静脉,经导管放置导丝,将LCP由下腔静脉送入右心室,造影探查放置位置妥善,确定锚定装置活动状态,明确稳固性能及锚定性能尚可后,使LCP与输送装置断开,然后对阈值进行测试校验,将LCP完全退出体外,包扎股静脉穿刺口。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转入心内科监护室行进一步观察。在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也未发生起搏器装置电池感知不良等并发症,患者均表示能够适应起搏器的频率,无不适症状。
2.1.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评估
患者术前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心率<60次/min,报告知医生,遵医嘱用药,防止心搏骤停的发生,倾听患者主诉,对症处理。本组3例患者术前心率<60次/min,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静脉维持,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观察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心律心率、R-R间期等变化,及时做好跌倒评估,筛选高危人群,患者入院时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6]进行评估(Morse跌倒评分≥45分为高危人群),做好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性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依从性。本组筛选出跌倒高危患者5例,护士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可能存在跌倒、坠床的风险,将采取各项防范护理工作,患者及家属知晓后签名;鼓励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患者安全,将患者经常取用的物品放置在伸手可及范围内,予双侧床栏保护,床头悬挂防跌倒、坠床高危警示标识;纳入每班重点交接班内容。5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跌倒。
2.1.2皮肤准备
手术前一晚,用肥皂毛巾清洗擦拭双侧腹股沟、阴囊或会阴部皮肤。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在手术当天予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采用剪毛与刮毛相结合方法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风险,并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湿纸巾消毒清洁备皮部位,湿纸巾停留备皮部位时间大于30 s,擦拭后自然待干,不涂抹润肤剂,湿纸巾可加热,但避免温度超过55℃。本组患者术前均使用加热湿纸巾进行擦拭。
患者术后返回监护室后,与医生做好对接,确定患者起搏心率等事宜。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立即测量体温,之后每4 h测量1次,共计4次。术后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监护仪上起搏信号是否良好,确保起搏器功能正常,如观察起搏标记是否出现等。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设置心电监护仪各项参数。术后2 h内每30 min观察穿刺点情况,2 h后每小时观察一次。安置患者平卧位,腹股沟穿刺处予1 kg沙袋压迫6 h,固定妥善,并指导患者行下肢肌肉主动收缩运动,防止因下肢严格制动而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7]。注意穿刺点周围皮肤温度情况、术侧肢体肿胀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采用Capirini量表[8]评估患者发生血栓的易患因素,早期识别,有效预警,降低风险。若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咳嗽、上腹部疼痛等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完善床边心脏彩超,及时确诊;若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情况,疑似腹膜后血肿时,立即报告医生,考虑行B超或 CT 检查。由于老年人机能减退,痛阈升高,对疼痛刺激敏感度降低,当班护士加强巡视,做好观察,认真聆听患者主诉情况。本组3例患者主诉术后疼痛,疼痛部位均为穿刺点。护士动态评估患者疼痛情况,观察穿刺点情况,有无渗血,帮助患者调整舒适平卧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关药物,缓解其疼痛感,做好疼痛相关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深呼吸,使其身心得到放松,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措施后患者主诉疼痛较前缓解。
医生完善相关评估,停止平卧医嘱后,方可指导患者下床运动,并告知活动要适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穿刺点部位注意避免牵拉。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针对性进行疾病或疾病危险因素管理,制定健康目标。LCP电池可持续工作10~12年左右,而且适用于核磁共振显像检查,能耐受1.5~3.0T,如在后期行核磁共振检查前需先向医生说明自身情况,无误后方可进行。因LCP电池寿命的原由,且患者对起搏器的依赖程度不同,在LCP的随访中对电池的监控尤为重要。采用微信联合电话随访方式进行随访,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建议患者术后 1、3、6、12个月于医院门诊随访,记录患者起搏器程控参数是否在理想范围及不良事件有无发生。6例患者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程控参数均在理想范围内。
LCP的诞生是在心脏起搏器领域迎来的新飞跃,护理相关研究也需与时俱进。后期可以通过积累更多的临床病例护理经验、专家共识或循证的方法,补充和完善LCP临床护理路径,使之形成能与LCP这一新技术相配套的规范化的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