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群
(泰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法制大队,江苏 泰州 225300)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加快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社会管理、法律实施的重要职能部门,需要不断提升规范执法的能力与水平,在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不断加大信息科技在治理中的作用,深度融入到信息革命之中,实现创新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法治引领、科技支撑,实现智慧法治建设是公安机关履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神圣职责的新目标。
“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动力,是对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的伟大引领,实践中对于充分运用大数据科技支撑手段提升公安治理能力,可以理解为以下四点。
大数据提供了把握新时代前进方向的一种新途径。过去公安机关对社会面管理和执法效果的感知认识主要是通过我们基层民警的铁脚板进行走访调查、群众反馈线索和意见梳理、执法质量检查等传统方式进行,感知途径较为单一、感知面不全不深。随着社会的进化与发展,社会的复杂性和有机性不断增强,相比之下,传统感知方式能直接得到的信息变得相对局部和有限。大数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在不改变社会运行秩序的前提下,把新时代社会各方面以数据化的方式尽可能全面地展示出来,使得公安机关对社会矛盾、治理隐患、治理缺陷、人群特征、执法效能等方面有着更为全面深刻的把握,并据此来拓展和更新我们的治理理念[1]。
治理目标的合理化引领着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从宏观角度来看,治理现代化的合理目标是为善治。善治是一种价值判断,在一个高度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进程中,其标准也会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善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深入研究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对执法效果满意度有哪些具体领域、具体方面、具体内容、具体要求等,这些靠传统感知方式、感知经验难以全面把握,需要大数据的辅助和支持。大数据能够以数字化的方式来把握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能够以量化的方式把握执法工作的短板弱项、能够以前瞻的方式把握提升民警规范执法能力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精准适当的抉择,强化公安机关治理能力的善治取向。
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是强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客观依据和内在逻辑,使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既能符合社会良性运行规律,又能服务人的健康行动逻辑。对于公安机关来说,就是要把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公安执法服务的强制性体系和法治化要求能够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使法治管理体系与社会公众和公安民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内在结合起来。正是大数据技术体系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和可能,使治理体系能够全空间、全时间、全过程地进入到社会系统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进入到公安执法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公众的各个方面,减少执法不规范环节。
治理方式的智慧化是大数据、信息化和智能时代的最直接要求。公安机关执法管理的智慧化,其最大优势就是自觉顺应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将大数据采集处理和智慧决策体系纳入决策系统和治理系统。同时大数据和信息化对于公安工作而言也是双刃剑,随着自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公众通过大数据和信息化对于法律规定和公安执法的认知判断也在飞速提升,执法工作稍有不规范就会引发舆论负面效应,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形象和执法效果。因此我们只有自觉学习、运用大数据,强化智慧决策,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洞悉执法工作中的隐患,发现和纠正执法问题,提升法治进程。
公安机关特别是交警部门执法工作面广量大,刑事、行政执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实施行政许可、开展便民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公安交通管理水平。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交通管理条线中需要体现专业警种职能作用,利用警务大数据科技支撑,结合交管部门执法实际做到智慧分析、精准监督,建立相关执法管理标准体系,从而进一步优化执法活动,完善公安交通执法现代警务管理机制[2]。相比而言,智慧法治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首先,管理范围全覆盖。以往执法管理是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寻找执法不规范环节、发现执法问题,但抽样检查具有随机性,抽样结果并不能完全展现执法工作的现状全貌,甚至因为发现问题的不均衡导致对执法单位、执法民警规范执法的评定结果不公平。而通过大数据智慧监管的方法,通过事先制定判断策略,实施各方面数据进行碰撞比对,从中全面及时发现问题苗头、预警熔断不规范执法行为,可以让执法过程始终处于数据监管的天眼之下,有效弥补传统监督方式的不足之处,推动执法工作始终沿着规范化轨道运行。第二,管理结果精细实时。实时有效及时监督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是公安交管工作必须面临的时代课题,如果不换位思考、主动进位,势必会导致管理对象对执法工作效果的反应速度先于内部执法管理发现速度,造成执法被动。在传统执法管理体系下,最直接的结果是对执法结果的事后问责,往往体现在对已决案件、已办服务、已行服务的结果评价和问题反馈,此时公安执法服务工作基本已经定型完成,事后发现问题时执法管理对象已形成内心评价,后期补救成本高、效果不明显。通过智慧监管的方式,可以对执法工作做到前提前预警、事中实时监督,彰显执法管理功能,有效避免传统执法管理工作滞后的不足。第三,执法管理效能高。传统执法往往通过各种执法业务平台导出数据、人工核查、人工巡检,费时费力,身心疲惫且效率不高。要改变这现状,必须要通过大数据智慧管理手段,让民警的日常监督方式形成程序化的技战法,以科技化自动研判比对的方式,从海量执法数据中发现问题。对发现的执法问题,需要追究问责的,及时启动对执法民警、单位的过错追究程序,打通法治全流程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追究问责依据准确、数据鲜活、问责及时。
在传统执法管理模式下,执法管理的结果对于各级决策者而言是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之一,由于以往是针对个警、个案的汇总分析,是执法问题和不良苗头的清单式报告,未能真正体现出系统化、数据化、可视化的展示效果,所以往往处于辅助决策的地位。就交警执法管理而言,原有执法管理方式与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事故防控、重点驾驶人管控联系相当松散,执法效果对交通执法管理的反哺作用体现不明显,监督评价结果与交通管理的具体管控点、管控措施挂钩作用体现不突出,执法管理的作用体系有深入挖掘的潜力。通过法治引领、数据支撑的智慧管理手段则可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之处,为各级决策者在勤务安排、重点工作部署、内部人员管理方面提供第一手资料,增加决策科学性、精准性。
法治管理的最终目的之一在于指导基层一线执法,传统执法管理模式下,监督结果较多体现在发现、查纠执法问题方面,而通过智慧管理手段,在民警执法前给予其事先的执法引导,精准对管理对象实施执法,能有效提升民警执法的底气和效率,让民警知道该对哪些执法对象进行执法管理、需要进行哪方面的执法、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临战不慌。
善治有为,善作善成。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公安机关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驱使下,为切实推动推进智慧公安建设、提升交管执法核心战斗力,充分发挥公安交管执法管理应有功能,切实提高执法质量、执法管理效果,强化执法公信力,有必要通过通过大数据分析、智慧研判手段使得执法管理数字化、具体化、可视化,真正做到执法为民、有效监督执法,实现对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直接回应和践行落实。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照“数据赋能+智慧管理+反哺执法”总体思路,自主研发交警智慧法治管理平台,汇聚六合一平台、警务综合平台、4G执法记录仪监管平台、视频专网平台、车驾管全流程监管平台等多个系统数据,实现交管业务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全时空、全集中监管,整合内外部各部门执法管理职能,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共管、共治总目标[3]。
一是形成一套机制。即以执法管理委员会为核心,明确职责,制定规范,汇聚各业务部门和执勤大队力量,共同分析研判交警全业务执法工作质态,共享大数据研判分析结果,实现全市交警工作法治化、执法规范化、监管智慧化、效能最大化。二是建成一个中心,即建设支队执法管理中心,由法制部门负责管理,对支队直属大队提取血样集中保管,并使用智慧分析手段对全市交警部门执法工作的动态实时监管。三是打造一个平台,即建设交警智慧法治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智慧分析手段和八大类集约化、模块化研判工具,实现对交管全业务、全流程深度精准研判。四是精炼一支队伍,即以法制大队为核心、各大队法制员为骨干,基层大队办案组为支撑,形成深入一线、体系完整的法治化管理队伍。
一是执法民警画像。通过对民警执法总量、时段、区域、类型、异常数据情况等自动分析评分,生成规范执法指数画像,对民警执法情况进行数据打分,全面评估民警工作质态。二是执法单位画像。在民警画像的基础上,实现对勤务大(中)队执法规范化指数评分排名,依据排名环比情况,帮助各大队及时发现、整改执法短板弱项。三是重点车辆画像。围绕工程运输车、两客一危一货、出租车等重点车辆,梳理交通事故、违法行为分布和轻重情况,形成重点车辆交通安全指数画像,助推源头管理。四是重点企业画像。围绕重点单位年度交通事故、违法行为整体及单车平均数据及环比情况,督促企业强化内部安全监管职能。五是违法行为画像。针对酒驾醉驾、涉牌涉证等严重违法行为,深度分析违法行为人年龄、户籍、职业、身份等情况的数据分布,形成对严重违法行为延伸监管。六是违法人群画像。通过分析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行人交通事故、违法行为分布情况,梳理出问题集中的县乡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推动辖区大队和地方政府共同培养交通参与者良好出行习惯。七是电子警察应用画像。根据电子警察分布地点,梳理抓拍违法行为的种类、数量等数据,对高峰、平峰各处罚时段、交通违法行为占比以及环比增减量情况进行画像,分析异常增量,推动辖区大队进行设施调整,并跟踪后续效果。
一是酒驾血样的全流程监督。在基层各执法大队配备职能生物检材保管柜、车载式移动冰箱、保温箱、双向监控等设备,并围绕案件办理主要时间节点,实现从呼气上传、抽血检测到案件结案后留存血样处理的全流程闭环跟踪管理,保障血样保管的全程绝对安全规范、去向清晰。二是案件办理全要素评价。自动监督研判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等刑事案件立案、采取强制措施、结案、吊销驾驶证流程及一般程序交通违法行为办案期限,对临界或超期的,自动发送短信至办案民警、审核审批人员,进行跟踪督办并对办案质量评分管理。三是未结案件、涉案财物全方位跟踪。设置案件智能保管柜,采用酒驾案件血样监管的模式,对民警在办案件、扣留证件等进行专柜保管,杜绝卷宗材料和证件丢失违规行为。部署升级停车场管理系统,并与案管中心进行数据对接,确保民警现场扣留车辆后及时进入停车场,实现车、证、卷全流程闭环式管理。四是实时执法远程全时空巡查。通过四种实时远程巡查手段,让执法监督管理始终萦绕民警身旁。五是异常执法数据全方位督查。平台自动梳理交通违法行为行政强制措施、处罚决定数据,建立40余项数据监管模型,对应记分未记分、拆单执法、车辆应扣未扣,非正常工作时间集中作出现场处罚决定、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处罚等异常执法数据情况,核查执法过程,杜绝异常执法行为。六是车驾管业务全流程监管。建立车驾管业务105项监管模型,对车管部门全流程监管,对异常数据或苗头共同研判,发现基层执法不规范、黄牛介入车驾管业务情况的,立即责成相关单位调查处置。七是交通事故研判全要素分析[4]。通过对交通事故数据的深度、全要素分析研判,引导基层大队调整勤务工作模式,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压降管控。八是群众反馈意见全集中研判。采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信息,对接12345信访、一号窗口、网络舆情等平台数据,对存在交通设施隐患或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的情况,推动秩序勤务部门和基层大队进行实地勘察,推动相关部门进行调整。通过以上八大渠道,汇聚交警各业务部门执法管理力量,综合开展法治化智慧管理,突破孤岛式监管的应用瓶颈,达到执法监管工作立足一线执法数据、反哺一线实战需求的闭环管理效果。
“惟变所出,万变不从”,通过泰州交警的智慧法治管理实践经验显示,在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基层执法部门必须紧密围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要求,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拓展信息科技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实现法治引领、科技支撑,推进法治建设实现由粗略单一向精准高效的质变。